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22日 · 花蓮大地震發生於2月6日接近午夜沒多久就傳出市區有大樓倒塌的消息當下蕭美琴發佈的第一則粉專貼文是呼籲一般民眾不要靠近或在倒塌現場圍觀以免妨礙專業人員的救災工作這不但是非常正確的救災觀念同時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只有在後續陪同總統蔡英文或行政院長賴清德視察搶救狀況時並經過專業人員評估後才前往現場對比震災期間不斷有民眾或甚至政治人物跑去現場旁邊打卡或直播後者看了真讓人捏了一把冷汗…… 震災發生後,第一時間到達大樓倒塌現場並進行搶救的一定是地方的救災人員,能夠指揮調度的當然也是地方政府與首長。

  2. 2018年3月5日 · 外籍看護工24小時待命罹難卻領不到補償——花蓮地震震出荒謬的保險制度. 中央社 2018-03-05. 【為什麼我們選這則新聞】. 花蓮地震後外界十分擔心罹難者。. 你知道嗎?. 有一群罹難者,可能收不到政府給予的補償。. 他們是為台灣雇主服務的外籍 ...

  3. 2018年8月16日 · 花蓮地震半年後,他們收到崐萁王國寄的「震撼亞洲的震災搶救」大禮包. 翁筠茜 2018-08-16. 圖片來源: 凱莉給點力 。. 今年 2 月,花蓮縣發生嚴重的地震,引起全台人民的關心,許多人紛紛捐款,希望可以幫助救災,沒想到支持捐款之後,竟然收到來自花蓮縣 ...

    • 什麼是地震「黃金三角」?
    • 為何是錯的?
    • 當「黃金三角」變成「死亡交叉」!?
    • 總結
    •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黃金三角」,它的立論基礎是指當建築物倒塌撞擊在物體或家具上時,使靠近它們的下方會留出一個空間。受撞擊的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變形就會越小。而物體被擠壓變形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於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於受傷的可能性就越大,這個空間就是傳說中的「黃金三角」。 據有關報導,美國 911 事件的救援隊隊長道格柯普時提出:大樓倒塌時,人們不應該躲在桌子、床櫃下面,而是要躲在這些物品的旁邊,並保持自己身體呈最小面積,因為在那裡正好形成一個所謂的「黃金三角」,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被砸的危險,甚至在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之後,「生命三角救生法」以各種形式在網路上廣泛傳播。再次強調,「黃金三角」理論是錯的!

    為何是錯的?我們先從地震的危險因子開始談,到底地震的頭號殺手是什麼?有沒有聽過有人被地震的震波「直接震死」的八卦? 事實上,地震造成人命傷亡最主要的殺手來自於我們的「建成環境」!我們的建成環境遇到地震的時候,將面對兩種最主要的威脅: 第一種是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 第二種是結構性威脅,包括建築物倒塌、樓層下陷等。 先有這樣的認知後,我們一起來看看黃金三角到底錯在於那?

    黃金三角的最大問題,來自於它理論本身的的三大錯誤假設! 錯誤假設一:「黃金三角」假定所有的建築物遇到地震後,都會崩塌並粉碎裡面的所有家具。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過建成環境遇到地震的時候,將面對兩種最主要的威脅,第一種是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第二種才是結構性威脅,包括建築物倒塌、樓層下陷等,但在結構性威脅發生前,一定會先發生或伴隨非結構性威脅。 (一)非結構性威脅:包括像是物品掉落砸傷、重型傢俱傾倒或位移。 根據地震生還者所作的綜合統計,地震最危險(最頻繁)的傷害因素並非轟然塌下的屋頂或樓地板,而是四處亂飛、掉落、位移的家具和碎玻璃。 所以,地震來臨時,要趕緊鑽到桌子下邊或用靠墊摀住最脆弱的頭部,或牢牢抓住桌子腿並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動的準備。這種避難措施更為可靠。也...

    房屋受到地震波襲擊時,可能發生各個方向上的平晃。坍塌也分成房頂平塌、牆體外倒、牆體內倒和房頂M形向下彎折幾種。所以,儘管觀察地震造成的廢墟,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位置上確實存在類似的「黃金三角」空間。 不過,在地震發生時,人們無法預先知道地震的方式、倒塌發生的方向,也就無法知道什麼地方會有所謂的「黃金三角」空間。太過強調「黃金三角」空間可能帶來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原本你指望用來支撐「三角」的支撐物可能很快就倒下了! 最後強調一次,「黃金三角」理論是錯的! DCH(Drop 臥倒、趴下 Cover 掩蔽、掩護、Hold on 握緊、穩住)才是最可靠、最簡單的方法,也是我們過去一直所習以為常的知識,這是正確觀念!

    【這些縣市長都為花蓮地震衝了】柯 P 一句話被鄉民讚翻!白話不廢話不邀功給推 永不忘台灣恩情!花蓮大地震日網友怒吼「我們想捐錢」,台日友好紀錄讓人暖哭了 一起為花蓮集氣!把我們的祈禱和正能量都灌注到這 11 張照片所在地吧! 從機率理論破解「地震黃金三角理論」,看完提升存活機率整整 12000 倍! (本文經原作者蔡宗翰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地震殺人還是迷思殺人?當「黃金三角」變成「死亡交叉」?〉。首圖來源:中央社,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責任編輯:黃靖軒。)

  4. 2024年4月3日 · 2024-04-03. 分享本文. 台灣在 4/3(三)上午 7:58 發生發生規模 7.2 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 25 公里台灣東部海域全台有感是繼 1999 年 921 地震之後25 年來最大地震除了造成花蓮多處房屋傾斜倒塌各地也陸續傳出災情許多民眾的家也因為遭遇劇烈搖晃呈現一片慘狀。 根據氣象署地震中心,後續 3 天內可能會有規模 6.5 以上至 7.0 的餘震,影響相對大。 財政部國稅局提醒,如果因地震遭受財產損害,記得拍照存證,申請稅捐減免。 申報災害損失減免 3 步驟. 民眾如果因為地震造成財產損失,可透過 3 步驟申報稅捐減免,維護自身權益: 拍照存證. 檢附損失清單及證明文件.

  5. 2019年4月19日 · 圖表顯示,台灣 30 年內地震機率最高的區域在台南與花東縱谷 2017 年台南就爆發了規模 6.6 的地震隔年花蓮也爆發規模 6.2 的地震造成多棟大樓倒塌與百人傷亡其中引發花蓮地震的米崙斷層32 號斷層),在圖表中更顯示了高機率的棕色。 我們仍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可以先行防範. 以上就是地震研究的效益之一。 雖然人類還無法準確預測地震發生時間與位置,但還是可以預估發生的機率與大概時間,先進行預防,例如靠近斷層帶的建築,結構要做特殊強化。 2017 台南地震後,台北市長柯文哲公佈土壤液化潛勢圖,也是一種預防行為,因為土壤液化是可以在興建房屋的時候,藉由處理土壤、地基,預先防範的地震災害。

  6. 2020年12月11日 · 據《 中央社 》報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10 日晚上的地震是菲律賓海板塊從花蓮外海隱沒到歐亞板塊底下稱作隱沒板塊內部型地震台灣隱沒帶地震週期約 100 年左右而上次台北發生類似的地震是在 1909 年,現在是 2020 年,正是百年週期的時間點。 除了百年這個週期外,我們也可從每年地底釋放的能量來預測接下來是地震火藥期,還是平靜期。 (責任編輯:連柏翰) 宜蘭縣政府東方27.2公里(台灣東部海域)晚間 9 時 19 分發生芮氏規模 6.7 地震,地震深度 76.8 公里。 圖片來源: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