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4日 · 網稱:台灣文化遺產! 史萊姆的第一個家創立於 1997 過去以史萊姆的好玩遊戲區流行於國小學生之間現在轉型成 提供合法免費資源網站。 過去史萊姆的第一個家長居搜尋排行榜首熱門到連史萊姆的第一個加都在搜尋排行裡可見它 ...

  2. 2024年5月2日 · 當面試到了尾聲我們常會遇到一個環節,面試官可能會問:「請問你還有什麼問題想要了解嗎? 」 這是個表現自己的絕佳機會,你準備好了嗎? 還是只能驚魂未定的說「沒有,謝謝」? 在這個環節,其實你還有一些事情可以做。 首先, 你可以利用一些問題來了解你是否真的願意在這個公司工作? 如果你真的很想要獲得這份工作,也可以利用這個環節來 證明自己是這個職位的最佳人選 。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授 Art Markman 和英國職業策略師 John Lees 針對這個面試環節,提供了一些建議和範例。 這個階段的面試訪談,就像是對話的延續。 而問題的範圍可以由小到大、時序由近到遠、對象由個人到團隊,最後延伸到公司。 關於個人工作的具體問題. 1. 您對我這個角色有什麼期待? 2.

    • PM 生涯的開始:「邊緣人+邊緣事」組合
    • 第一次面對兩大魔王:外商與台廠
    • 我從兩個大魔王的考驗中學到的經驗值
    • 第一次的小 PM Level Up!
    • 我在這其中學到的幾件事情

    一開始當 PM,我並不算有「負責一個產品線」,而是做公司 OEM/ODM 的產品。那時公司的產品線分為主要產品線,還有從主要產品線分支出去的客製化產品線,提供給幾家大型網通公司依照需求做客製化。 雖然說是客製化,其實只是將主產品線的介面,換成客戶公司設計的頁面,還有將一些功能關掉,並管理這些關掉的功能以及版本(例如公司標準品進新版或改 bug 之後,要一併將這些關掉的功能與新版本同步),關功能的目的,一部分是要與自家產品區隔,以免在市場上打到自己,一方面這些功能就是和該公司談判的籌碼,他們如果要新功能,就要加價購買。 那時我比較像一個「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因為我並不定義產品,只是協助這些換介面、開關功能,以及版本控管與維護的工作。 不知道有 PM 經驗的人聽到這樣的工作...

    當時的三家廠商中,有一家是美國前三大網路設備公司,非常強大的公司,自己有一套測試流程與標準,總會找到我們找不到的 bug,問題清單有一百多條,釐清問題又專業又仔細,我每週要和美國有一次 con call,與該公司的 PM 與測試人員釐清問題,我那時還超菜,不懂功能,沒有技術背景,每天都在焦慮到底要怎麼回答對方的問題(當然不可能找 RD 一起 con call,RD 可以 call 的話要 PM 幹嘛?) 那時的壓力大到每次 con call 的前一天晚上,都會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會做惡夢醒來,週而復始到天亮。 但我從這樣的客人身上,學到了大公司的標準流程以及測試方法,而且他們討論起問題來都是很誠懇的,就事論事,測試流程與想法均很清楚地紀錄並溝通,我從他們身上的學習也非常多。 另外一個大魔王...

    但是菜鳥也是有菜鳥的好處,就是一股傻勁,很幸運的是,這股傻勁我和我的菜鳥 RD 正好用都用不完。我記得要和兩個大魔王開會之前(一週兩次,正好讓人燃燒殆盡 ……),我都會拿著那長長的問題清單,一個一個查我不懂的關鍵字(我想起來了,我當時連 Linux 是什麼都不懂阿阿阿(遮臉),話說回來現在我真的懂了嗎……),然後和 RD 一個個釐清問題。 菜鳥 RD 的好處就是還沒開始討厭 PM(疑),而且還覺得有需要讓 PM 懂自己在做什麼(但保鮮期視他遇到的 PM 而定 XD),他總是很努力用淺顯的方式解釋,忍受我一個個又延伸出去的問題,讓我逐漸學會將客人的要求轉換成程式的設計,能估計大概要花什麼樣的力氣。 (那位 RD 的傻勁也是很驚人,我記得有一天有一個問題急著要解,隔天我進公司才知道,那位 RD ...

    直到有一天,PM 的大主管提出一個問題:我們該怎麼讓 OEM 這邊的流程,更有效率? 他提出了一個構想,是否能將所有軟體的主要功能,做成一個個標準化的「開關」,這個開關和一份 excel 表連動,之後我只要在這份表上打勾打叉,就能連動到 RD 的程式,不用再人工開關功能,也更能控制與維護哪一個版本、開了什麼功能,溝通時間和 bug 也都能減少。 關於切分介面並定義座標的工作,他也提出了「能不能讓這件事變得更容易操作」的問題,例如定義座標的工作,能不能轉換成直覺的 UI 介面,連工讀生都能製作? 我聽到的第一個想法就是,「OEM 做這麼久,我怎麼都沒想到?這個想法,為什麼不是我提出來?」 那是我第一次 PM 的認知升級,我進一步思考 PM 的價值——我再怎麼努力,做了再多年的雜事,都比不上 P...

    說故事不小心就說得太長了,總結幾點我學到的事情 1. 把每件小事認真做好,真的能成就大事。每件小事都是累積實力,以及建立信任的過程,而一個 PM 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實力與他人的信任。 2. Level 1 的 PM 把事做好;Level 2 的 PM 把事情做到只有自己最有辦法;Level 3 的 PM 把只有自己最有辦法的事情,變得人人都做得跟你一樣好,自己去做更進階的事情。(什麼你說那些連事情都沒做好的 PM?那對我來說是不及格的 PM) 3. 思考自己做的事情,到底是「功勞」還是「苦勞」。我一開始做的事情是苦勞,得不到資源,大家也只是找個人把事情做掉,但當我能駕馭客人,得到客人的信任,甚至讓客人離不開我們,這件事就變成功勞;當我能改善流程,即使之後事情不是我做的,大家還是會將我做的流程...

  3. 2017年2月9日 · 這些全部都是所謂的拖延現象提姆厄本Tim Urban是為高人氣的部落客身為常常要發表文張的人他卻說自己是個拖延大師不但報告可以最後一天才完成連畢業論文都是最後 72 小時不眠不休寫出來的。 在他的觀念中,「拖延」這件事當中分為三個角色:理性決策者、及時行樂猴和恐慌怪獸。 理性決策者,就是那個知道要乖乖的工作,完成人生目標的想像中積極勵志的自己;及時行樂猴,就像是佛洛伊德心理學中的本我,整天想要玩,覺得休息一下也無訪嘛;恐慌怪獸,則是那個在截止日前將至的那個鬧鐘,提醒你該收心做正事了。 不過真正的「拖延」還要再分為兩種,一種是有設定期限的,當有「交期」的時候拖延的狀況就會被限制在短期,因為恐慌怪獸會出面。

  4. 2021年5月18日 · 2021-05-18. 分享本文. 大腦的重量僅僅佔了一個人體重的 2%,卻堪為人體最重要的器官。 作為主導我們思想與行為的總司令,小小一顆大腦可以粗淺劃分成 4 個主要腦:額葉(frontal lobe)、頂葉(parietal lobe)、枕葉(occipital lobe)、顳葉(temporal lobe),它們各司其職維運我們的生活;而每一個腦負責的工作在各專業的努力下輪廓雖已有所描繪,但更完整的功能與作用還等著我們耐心挖掘。 近期就有研究團隊驚喜發現, 大腦可以預測未來 ? 研究論文 傳送門. 重複觀看90秒的片段,科學家發現前額葉的秘密.

  5. 2021年12月21日 · 現在幾乎沒什麼年輕人玩過 BBS 了,但世界上仍存在幾個影響力巨大的 BBS,例如美國的 Reddit,台灣的 PTT,日本則有 2ch,這些「古老」的電子公告版,是來自 Web1.0 時代的產物,它們過去在網路的影響力幾乎如同現今的 Twitter、Instagram 等,也可說是現代社 ...

  6. 2023年11月14日 · 2023-11-14. 分享本文. 企劃:鄒家彥 / 採訪:鄒家彥、蘇郁晴 / 撰稿:蘇郁晴. 超商貨架上擺滿與紅自創品牌聯名的限定商品、從工作到生活用的產品,都爭相找紅合作——對大小通路與品牌主來說,與當紅藝人合作已非唯一選擇,與紅合作行銷也能為他們帶來效益。 不過隨著紅行銷市場越來越成熟,合作的形式也變得更多元,想善用紅、創作者影響力的通路與品牌,可以如何與他們合作? 又有哪些新機會? 推薦專題: 【2024 紅行銷全攻略】數據告訴你,為什麼不能停止找紅合作. 穿插在創作者影片中的「短廣告」,是崛起中的合作形式. 目前紅行銷市場常見的 3 個合作形式,分別是業配、團購,以及與紅聯名,其中業配、紅聯名又發展出更多元的合作模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