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1日 · 其實那些自我檢查症狀大多都是太廣泛性的症狀比如便秘拉肚子常常放屁大便很臭這些都不能算是大腸癌的特殊症狀太多腸道疾病都會有這些問題了。 」李宜家說。 比如大家常說的大便變細,其實太主觀,有時候肉吃多一點,大便就細了、纖維吃多一點,大便就粗了,根本不算症狀。 而便秘、拉肚子交替出現的症狀,也常被認為是大腸癌的特殊徵兆,李宜家說,其實這種症狀是大腸激躁症比較多,不過還是要看年紀, 如果年齡已經超過50歲,才出現排便習慣改變的症狀,那就要注意可能是大腸癌,可以做糞便潛血跟大腸鏡來確認。

    • 腸道好壞菌分布不平衡:人體腸道中的壞菌約占了20%,壞菌主要特點就是會分解沒完全被吸收的脂肪跟蛋白質,進而 轉成具有臭味的「硫化氫」、「氨」,也就臭屁。
    • 腸道消化能力不佳:長期的 腸道消化不良會造成食物殘渣停留在腸道的時間太久,容易形成毒素、助長腸內壞菌的滋生,而壞菌的發酵速度加速,就會產生氣體,使得放屁頻率增高,並伴隨著腐臭味。
    • 食用某些產氣食物:例如白色、綠色花椰菜等十字花科蔬菜,豆子、全穀物食物,含有特別高的纖維,較難完全消化,當纖維完整地到達大腸,腸道中的細菌會利用纖維獲取能量,進而產生氣體,排出體外。
    • 吃飯速度太快:狼吞虎嚥、進食速度過快,或是在用餐過程中不斷說話,都可能造成吞嚥時吸入大量的氣體,一旦累積到一定的量,便會以打嗝或放屁等方式排出,而且放屁的頻率較高而密集。
    • 怎麼樣才算便秘的症狀?大不出來就是便秘嗎?醫師說明如何定義
    • 便秘原因是什麼?
    • 便秘怎麼辦?多喝水有用嗎?還是要吃什麼?
    • 便秘會影響腸道功能嗎?長期便祕有什麼影響?
    • 什麼樣的便秘需要看醫生?
    • 其他常見問題

    要看自己到底是不是便秘,不外乎「便便的頻率」、「每次便便的時間」,還有「便便的型態」。彰化員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吳文傑也提供一個自我檢查的方法,讓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便便的狀態。 1. 頻率:1 天 3 次~3 天 1 次都是正常範圍,主要是「固定時間排便」,而且要配合便便的型態來看。 2. 時間:3~5 分鐘都是正常範圍,超過 5 分鐘就代表排便不順暢。 3. 型態:不需要用力、糞便的形狀像香蕉、粗細跟軟硬都適中才是正常。需要用力,或是糞便一粒粒、糞便太硬,都算是有點便秘的狀況;而不需要用力、糞便不成形或是水狀、太軟,都算是拉肚子的狀況。

    便秘的原因非常多,除了單純水喝太少、蔬菜吃太少之外,也有可能是疾病的症狀。像是大腸癌的患者,因為腫瘤堵塞長到,也會有便秘的狀況;腸躁症的患者則可能便秘、拉肚子交替出現,所以要找出原因不太容易。不過只有找出原因,才能真正的對症下藥。 不過有些人會認為每天都需要排便,只要沒有排便就會吃瀉藥,反而容易造成便秘。因為腸道已經習慣有瀉藥才會排便,只要一不吃瀉藥,馬上就會迎來「反彈性便秘」;所以建議非必要時,還是別吃瀉藥比較好。 另外,也有些人會因為藥物的副作用而造成便秘,像是精神科的藥物就很容易有便秘的副作用,如果發現自己服藥後都有便秘症狀,可以跟醫師討論如何解決。 1. 水喝太少、蔬菜吃太少造成糞便太硬 2. 水喝太少、運動量不足造成腸道蠕動變慢 3. 自律神經失調 4. 懷孕 5. 大腸息肉、大腸...

    便秘可以針對上述提到的各種不同原因來一一處理,像是最常見的便秘原因是糞便太硬、腸道蠕動變慢,那就可以透過多喝水、多吃高纖維的食物(如蔬菜、五穀雜糧)來幫助排便。 1. 多補充高纖食品:例如蔬菜、五穀雜糧,尤其是不會被消化吸收的膳食纖維, 2. 多喝水:每天喝到 2000 c.c. 以上。 3. 補充油脂:潤滑腸道,讓糞便比較好推出體外。 4. 補充蛋白質:讓糞便比較有黏性,不會散開。 但如果有腸道相關疾病的問題,建議還是就醫治療,由醫師提供對症下藥的辦法。

    腸道功能除了消化吸收、排便之外,還包含身體的免疫功能,有 70% 的免疫細胞被腸道掌管著。但便秘太久,會讓腸道功能變得更差,因為糞便中的廢物會影響腸道的益生菌生態,讓免疫功能降低,同時也讓腸道變得更不習慣蠕動、消化;而腸道功能差,又會導致便秘更嚴重,變成惡性循環。 以下為長期便祕可能造成的影響: 1. 大腸癌:糞便帶有食物中的有害物質(食品添加物、農藥),若停留在大腸內過久,毒素會不斷的刺激腸粘膜,造成大腸癌。 2. 肝病:變糞便中的毒素容易因糞便在大腸內停留而被再度吸收。這些毒素會隨著血液直接進入肝臟,增加肝臟的負擔。 3. 肛門周圍疾病:便秘使大便變硬,若勉強將大便排出,容易傷害到肛門周遭的黏膜而造成痔裂、肛裂、脫肛、肌炎等疾病。 4. 大腸憩室炎:憩室是腸壁向外突出形成的囊袋,40 歲...

    雖然便秘看起來是一個很普通的症狀,但其實便秘也可能代表各種身體的警訊,如果出現以下幾種狀況,還是建議早點到大腸直腸外科就醫。 1. 便秘持續超過 3 週以上 2. 原本沒有排便狀況,但排便習慣改變超過 2 週以上,例如增加/減少排便次數,或糞便量明顯增加/減少 3. 上完廁所還有「沒清乾淨的感覺」 4. 便秘伴隨血便

    文/盧映慈 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消除疲勞、解便秘!4招動作初學者也能輕鬆做到 改善便秘咖啡比喝水強 60%! 4 招讓你 20 分鐘有便意 便秘 10 年全靠「軟便劑」長巨大腫瘤都不知!6 症狀是腸癌上身

  2. 2020年10月16日 · 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其實有5種情形可能影響增加放屁頻率民眾不需要過度緊張可以先從生活中來觀察吃太多排氣食材吃東西邊講話都會排氣增加. 其實飲食跟排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吃進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類、肉類、蛋、牛奶等,使得排氣增加,特別是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後,會產生不好的氣味。 或是吃東西時吃太快,蕭奕宗說:「如果邊吃邊講話,大量空氣一併跑進腸道,會造成排氣變多。 檢視腸道健康 壞菌增多可能導致頻繁排氣. 抑或是身體健康本身腸道環境不佳,因為腸道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除了負責吸收營養,也要對抗入侵的細菌與病毒,蕭奕宗強調:「所以全身 免疫細胞 IgA最多的地方就在腸道,有著精密的神經系統,又有『腹腦』之稱。

    • 冬天一直覺得肚子餓正常嗎?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內視鏡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冬天時會覺得食慾大增是正常的,冬季時身體需要更多能量以維持日常生活的運作及平衡,因此會更容易覺得肚子餓、想吃更多東西。
    • 吃麻辣鍋拉肚子是食材不乾淨?不少人都有吃完麻辣鍋後拉肚子、排便變順暢的經驗,甚至覺得是吃壞肚子導致,不過盧俊良醫師解釋,吃麻辣鍋後拉肚子較少是由於食物不乾淨所引起,是由於高鈉食物會刺激腸胃道蠕動以及血流,而若是本身腸胃道就較敏感的族群,就更容易拉肚子,盧俊良醫師形容,「高鈉食物會將身體水分拉到腸胃道,這時候就更容易發生拉肚子的狀況。」
    • 吃完麻辣鍋後吃冰會拉肚子?不少火鍋店都以冰淇淋作為甜點,不過吃完麻辣鍋後吃冰就一定會拉肚子嗎?盧俊良醫師直言其實不一定!每個人的腸胃對於冰品成分的敏感程度不一,像是冰品中常含有牛奶,因此若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吃下肚後就會有較激烈的反應。
    • 放臭屁代表腸胃不健康?常聽說「放臭屁代表腸胃不健康」,不過盧俊良醫師解釋,屁的味道與腸胃道的健康程度並無太大的關係,每個人腸道的菌叢生態都不同、吃下的食物也不同,而吃下肚的食物在腸道消化時,會發酵、被分解產生氣體,因此屁的味道與吃下肚的食物有關。
  3. 2018年6月23日 · 1.吃飯時: 隨食物吞進肚子裡的空氣。 2.食物被腸道細菌分解: 當食物經過腸道時,裡面的細菌將食物分解時,會產生氣體。 3.腸道內的生化反應: 腸道內進行消化作用時,會有酸與碳酸氫鹽的酸鹼中和反應,也會產生氣體。 若患者放屁了,醫師就會請護士拔除胃管,並被允許可以開始吃流質食物了;若還沒有排氣就偷偷進食,還未恢復功能的腸子會無法承受,而產生後遺症。 此外, 若患者超過若48小時候還沒有排氣,則需快找醫師進行檢查處理 。 如何促進腹腔手術後排氣? 若放屁對腹腔手術後的病患這麼重要,到底要如何促進排氣呢? 1.選擇腹腔鏡微創手術: 腹腔鏡微創手術相較於傳統手術,對腸胃道的刺激較小,而且術後恢復快,排氣時間也快。 因此,目前大部分的腹腔手術,都已採用腹腔鏡微創手術。

  4. 2018年3月30日 · 經常放屁的原因也可能和腸子的蠕動狀況有關有些人是因為情緒緊張壓力大引起大腸激躁症」,有些人則是只要腸道裡有食物就會加速腸子蠕動引起肚子氣體多或是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喝了含乳糖食物也可能加速腸道蠕動都會變得容易產氣放屁不放屁反而可能是身體出狀況的大警訊. 通過放屁的頻率與味道可以判斷我們腸胃道的健康狀況所以放屁可以說是我們腸胃康的晴雨表屁多要出事屁臭可能是壞事但無屁也未必是好事完全不放屁的人雖然不會造成自己的尷尬但也代表健康出了問題因為完全不非排氣等同於腸道阻塞反而是健康的大警訊。 剛出生的寶寶不放屁, 需要檢查是否為無肛症或肛門發育不全。 一般人無屁可放 而又腹部發脹,就要考慮是否腸道或肛門有如腸炎、便秘、痔瘡甚至是腫瘤等病症,必要時需要從肛門插管進行排氣。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