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0月1日 · 中醫對治療高血壓的想法和做法,與西醫不大相同。. 西醫主要以藥物降低、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而中醫則是把診治焦點放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上,例如作息不正常、長期睡眠不良,造成「陰虛陽亢」,或代謝不良而成「痰濕阻逆」,然後針對不同 ...

  2. 2022年7月7日 · 中醫治療高血壓以調整患者全身之平衡、改善不適症狀為主,中醫師會依據患者個別體質不同,以「辨證」方式,再配合現代降壓中藥研究「辨病」思路,給予患者最適合的中藥處方或針灸治療,改善不良體質,讓血壓自然漸趨平穩。

  3. 2016年12月16日 · 中醫辯證. 高血壓病因多源自肝、腎陰陽不平衡,最常見包括以下幾種: 1.肝陽上亢:常見於初期高血壓病人,主要症狀有緊張、易發脾氣,因為肝火上升而經常覺得眩暈、口乾舌燥,有些人會有便秘問題。 對治方法:潛陽清熱降火,常用藥方為龍膽瀉肝湯、鎮肝熄風湯。 2.陰虛陽亢:患者常焦慮、睡眠不足或品質不好,因此損傷肝陰、腎陰,對治方法:滋陰為主,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杞菊地黃丸。 3.痰濕阻逆:常見脾胃功能失調,運化能力不好,久了就形成痰濕、痰濁,如喜歡吃冰冷寒涼的食物、經常便秘的人、長期缺乏活動等,對治方法:健脾化濕為主,常用藥方為溫膽湯,並可吃四神湯健脾胃。 4.血瘀:常見攝食過多油膩食物,血脂肪太高,代謝不良,形成經絡阻礙。

  4. 2023年5月14日 · 現代醫學對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改變(如飲食調整、體重控制、適度運動)、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β受體阻斷劑等)以及其他輔助治療(如減壓技術、心理治療等)。 然而,一些人尋求中藥作為替代治療方式,以幫助降低血壓。 在接下來的部分中,我們將深入探討中藥在降低高血壓中的角色和潛力。 降血壓中藥 的關聯. 中藥在中國悠久的醫學歷史中佔據著重要地位,並且被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高血壓。 中藥 與 降血壓 的關聯可追溯到古代,當時中醫師已經開始使用多種草本植物和天然成分來調理血壓。 中藥對高血壓的治療方式通常是多維度的,它們不僅可以針對症狀進行治療,還能調節整體身體狀態,以達到長期穩定的降壓效果。 常見的中藥降壓劑型包括中藥湯劑、中藥丸劑、中藥顆粒和中藥貼敷等。

  5. 2023年2月8日 · 中醫如何治療高血壓?. 中醫治療 高血壓 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藥治療針灸 治療推拿 按摩等多種方式。. 具體治療方法如下,一、中藥治療,中醫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特點,選用具有降血壓作用的中藥方劑,如桑葚、金銀花、菊花、丹參、山楂 ...

  6. 2021年11月12日 · 現代中醫不認為可以單純針對「高血壓」這個訊號去做治療,卻可以透過改善相關一組症候群(例如:眩暈、頭痛、頭重、口渴、便秘),高血壓也隨之恢復正常,這一組症狀稱之為「證候」。

  7. 高血壓在中老年人最為多數,中醫治療疾病採用辨證論治,基本的辨證分型如下: 肝陽上亢 頭暈頭痛,每因煩躁或惱怒而加劇,口乾口苦,面紅目赤,急躁易怒,尿赤便秘。

  8. 2018年10月2日 · 治療高血壓,目前只能以藥物控制,許多民眾擔心長期服用高血壓藥物會有副作用,因而轉求中醫治療。 中醫如何輔助降血壓? 中西醫共治,病人怎麼做能確保安全?

  9. 2024年3月24日 · 中醫如何看待高血壓:成因與治療. 高血壓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不僅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健康,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 中醫對高血壓的理解與西醫有所不同,認為其與氣血失調、內臟功能異常有關。 接下來,我們將從中醫的角度探討高血壓的成因、夜間血壓高的可能病因病機,以及通過穴道保健來調理的方法。 高血壓的中醫成因. 中醫認為,高血壓的產生與肝、腎、脾等內臟的功能失調有密切關係。 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肝火旺盛:情緒波動大,如怒火上升,可導致肝火亢盛,肝氣鬱結,進而影響血壓的升高。 脾虛濕困: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失職,水濕內停,形成痰濕,痰濕內阻血脈,影響血壓。 腎陰虛:腎主水,陰虛則水不制火,易導致虛火上炎,亦可使血壓升高。

  10. 中醫對治療高血壓的想法和做法,與西醫不大相同。 西醫主要以藥物降低、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而中醫則是把診治焦點放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上,例如作息不正常、長期睡眠不良,造成「陰虛陽亢」,或代謝不良而成「痰濕阻逆」,然後針對不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