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2月27日 · 該怎麼說分手? 恐怖情人有哪些徵兆? 女性因分手而受到傷害,甚至致死的案例不是最近才有,婦女新知基金會早在「分手暴力調查報告」發現,台灣每個月平均有三起因分手而致死的案件,受害女性遠多於男性,高達八成。

  2. 2018年7月28日 · 提到分手,還能找出比「時間久了、感情淡了」更無法反駁的理由嗎? 藝人任家萱(Selina)和張承中鬧離婚那會兒,聲明裡寫:「我不再像以前一樣全心全意只為愛情而活,所以我與阿中的愛情,也一點一滴消失了。

  3. 2007年2月1日 · 雖然無法成為眷屬,至少在分手後,杳子仍保有纏綿悱惻的回憶。但現實中,許多分手卻非如此寧靜美好:撕破臉、惡言相向,甚至還有「情人看刀」的悲劇。

  4. 2019年4月1日 · 1.用「三角化關係」逃避感情中的問題. 舉例來說,一個丈夫在性方面無法從妻子身上得到滿足,透過如外遇、買春等尋求第三人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形成一種「三角化關係」,但邱淳孝表示,這種尋求第三人的方式並不是真正的開放式關係,因為夫妻之間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只是其中一方選擇逃避,更不用說丈夫是否有先向妻子坦承,或尋求妻子同意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2.接受不然就分手 是尊重還是威脅? 另一種例子是,提出開放式關係的一方,其實是帶著一種「要嘛你就接受我跟別人發生關係,不然我們就分手」,言下之意,就是希望對方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但邱淳孝表示,這種方式等於是「 假尊重真威脅 」,表面上有尋求對方意見,但事實上卻忽略了對方的感受與主體性,也不是真正的開放式關係。

    • 時有時無的回饋,就像一種毒品
    • 破除討好式戀愛的連結
    • 破除討好三步驟:停、看、應

    這種討好的戀愛,有一點像是飲鴆止渴,因為當你犧牲自己的需求、等待、忍耐對方對你的無理對待,偶爾換得對方一些善意溫柔回應的時候,你就不知不覺產生一種制約鏈(conditioning link):因為我做了⋯⋯所以他才會喜歡我、在意我、愛我(Fanget,2017)。 如果對方的關懷和在乎又不是「每次你犧牲付出就有回饋」,那麼你很容易落入「不定時不定比例增強」的圈套,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他會對你好,你只好不斷地對他好,然後巴望著他會回饋你的那一天——然後,他偶爾給的甜頭,就成為你不斷奢望的糖果。 等等,為什麼會有人這麼傻呢? 平常得不到,偶爾才會得到,何必要苦苦付出呢?是因為我們的快樂有時候不僅是來自於「回饋」本身,還來自於期待。你一再原諒他劈腿,是因為期待他這是最後一次;你相信他目前這樣曖昧的...

    一旦產生這種連結,就會變進退維谷維骨力了。因為不做你會覺得擔心他會因此而不愛你,做了又會形成上面的連結循環,那該怎麼辦呢? 從認知治療的角度來看,當你有這些擔心的時候,其實你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好了:真的嗎(胡展誥,2017)? 你可以回想過去你曾經做過類似的事情,是否每次都獲得你想要的結果(Fanget,2017)?或者,你做了這些事,不但沒有獲得你要的,還犧牲掉很多時間、心力、搞得自己很憔悴難過、甚至愛到你自己都不見了?然後等到你受不了爆發的時候,對方又說:你怎麼變了、情緒化了?

    其實,你可以不用讓自己走到這一步。在這裡我借用慕姿心理師的情緒勒索解法三步驟(周慕姿,2017),同樣可以來面對這種「討好困境」: 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發現,其實在關係裡面討好是很蠢的事情,因為在乎你的人不需要,不愛你的人不值得。 真正的幸福,從來就不是比誰輸誰贏

  5. 2015年9月24日 · 許多人都有一件或好幾件稍一觸及就沉浸在裡面的往事,比如前女友或前前男友分手前打擊最重的一句話:「跟著你我看不到未來!. 」、「你常跟我吵架我才會找其他情人!. 有個很難翻的英文--Rumination,是近年來心理學界的熱門話題,直接翻就是「反芻 ...

  6. 2011年1月1日 · 小鄭接到女友的一封信,「謝謝你對我做過的一切,我們已到了必須分手的時候……。」那一陣子,小鄭整天渾渾噩噩,不知道女友為何能這樣決絕求去,「簡直比死還難受,」他形容,「更折磨的是,日子還要繼續過下去,卻從此不見枕邊人。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