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ㄋㄚˋ
    • 釋義:
    • [名] (sodium,Na)化學元素。原子序11。鹼金屬元素之一。銀白色,質軟具延展性。在空氣中極易氧化,遇水則劇烈反應產生氫氣,需貯存於石油中。主要以化合物型態存在,如食鹽。亦可做還原劑及熱交換劑,用途甚廣。
  1. 2022年8月1日 · 從汗水中流失的電解質以鈉為大宗鈉的功能為幫助吸收及留住水分維持血漿量協助調整體溫平衡。 因此,叮噹營養師建議只要是進行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不管大人或小孩,在大量流汗的情況下,補水怕補不夠,但又想要快速解渴,可以適量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輕鬆留住水份讓身體無負擔。 運動前中後補水有學問 冰水效果比溫水好. 若是運動族群,據研究指出,運動中每小時的流汗量高達2~4公升,相當驚人,因此需更加注意運動前中後的水份及電解質補充。 叮噹營養師指出,運動前1至2個小時,就可開始補充水份,分次喝下500~600毫升的水,亦即大約1個寶特瓶的容量。 運動中,每10到15分鐘可以補充一點水分,1小時總量建議約600到800毫升,大約也是1個寶特瓶多一點的容量。

  2. 2022年8月16日 · 鄭穎倢表示血清鈉濃度太低稱為低鈉血症為了平衡細胞內外液的電解質濃度血液中的水就會滲透進入細胞造成細胞膨脹以及電解質稀釋。 症狀有頭痛、視力模糊、肌肉痙攣、抽搐,罕見的情形下會死亡。 水中毒很罕見,馬拉松選手為了怕脫水喝太多水的時候可能發生,這時候預防方式可以改喝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同時補充電解質。 Q3:喝太少可能造成身體脫水? 脫水的原因有腹瀉、嘔吐、發燒、劇烈運動、炎熱天氣、乾燥環境、甚至高海拔都會造成脫水。 鄭穎倢表示,口渴是身體需要更多水的訊號,但是口渴機制也有失靈的時候,特別是在激烈運動、嬰兒期、生病或是老年期。 輕微到中度脫水的症狀是口腔與皮膚乾燥,疲乏與肌肉衰弱,尿量減少、尿液深黃、頭痛、暈眩。 鄭穎倢指出,如果持續脫水,會造成血液溶質濃度上升,血壓下降,心率上升。

  3. 2 天前 · 資深健康雜誌編輯 高旻君近日過勞死事件頻傳,大家可能沒想過自己會過勞,甚至過勞死,尤其覺得自己身體很健康也還算年輕,事實上,過勞不像生病會有明顯的症狀,而且大多數過勞死都中壯年,男性多於女性。1.什麼是過勞死?2.過勞死和這些因素有關3.過勞的警訊症狀4.過勞的高風險職業 ...

  4. 2023年10月13日 ·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醫師林軒任指出鈉離子是人體重要的電解質對於神經與肌肉系統的運作非常重要一旦過高或過低都會產生重大影響一般吃飯時喝23罐啤酒並無大礙但若是連續兩餐空腹飲酒導致腎臟中的抗利尿激素(ADH)被壓抑尿中 ...

  5. 2022年9月26日 · 嘉榮慢性腎臟病個管師黃雅莉叮嚀,預防慢性腎臟病發生的方式之一,就是避免「四高」帶來危害,因此除了配合藥物控制外,也要了解正確的飲食方式,例如醬料、湯頭、雞湯塊、即溶燕麥包、麵線(較細的麵條)、吐司麵包、果汁,都容易被忽略的高食品;而精緻蛋糕、餅乾、冰淇淋除了過甜,也暗藏高油脂;各式各樣的酒精飲料,糖含量超標,普林也易造成痛風;因此日常飲食建議避開精緻、過分糊化、加工的食品,選用原型、高纖、多樣化食物,才能實踐低油低鹽低糖的健康飲食原則。 選擇中等強度運動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6. 2017年5月10日 · 食品安全關乎全民健康,台灣近年來爆發大大小小的食安風波,為了讓民眾能吃得安心,新政府上任後將「食安五環」政策列為施政重點,包括成立「毒物與化學局」及推動「國產食材供應學校午餐」等,都具體的施政作為。 政府也正研擬更完善的食安指標,不但要重建民眾對食安的信心,更要讓台灣重振「美食王國」的美稱。 為加強食品安全,蔡英文總統在競選時就提出「食安五環」政策,包括「源頭控管」、「重建生產管理履歷」、「提高查驗能力」、「加重生產者廠商的責任」、「鼓勵創造監督平台」等,都新政府上任後在維護食安方面的施政重點。 毒物與化學局 食安生力軍.

  7. 3 天前 · 他說:『(原音)盡量我想,那個他的質詢應該都在想要了解一些事實,那大家比較擔心的事情,我倒是認為沒有什麼好擔心的,我個人認為沒有什麼好擔心的該講就講,(主持人陳凝觀:就回歸專業這樣。)回歸專業,就是說回歸專業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