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13日 · 10 月 7 日以巴烽火一觸即發,以色列遭襲後不久很快就發動反攻,並宣布向哈瑪斯開戰。衝突背後,哈瑪斯是誰?以巴之間,長年來又有哪些恩恩怨怨?

    • 俄羅斯與烏克蘭為何開打?2013 年就埋下了「種子」
    • 烏克蘭亟欲加入北約,成為 2022 俄烏戰爭導火線
    • G7 發聲明譴責,表示將實施更嚴厲的經濟制裁

    就歷史層面來看,現有不少東歐小國都是俄羅斯的「同文同種」,觀察過去普丁曾發表的談話,不難看出他也是這麼認為的。 烏克蘭的首都基輔,就曾是俄羅斯文明的搖籃,有「俄羅斯城市之母」之稱。沙皇時代過後蘇聯成立,此時的烏克蘭不僅仍是蘇聯的一部分,也與蘇聯一同追隨共產主義信仰。 隨著 1991 年蘇聯解體,烏克蘭就此單飛、宣布獨立建國,並開始轉型為民主與市場經濟國家。即便脫離蘇聯,烏克蘭仍與俄羅斯在能源與安全方面保持密切關係。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雖然是完全獨立的國家;但內部始終存在向東或向西發展的矛盾,如烏克蘭東部親俄派主張推行俄語教育,維持東正教信仰,但住在中西部的居民,不論在生活方式或是信仰方面都更偏向歐洲。 歷史脈絡、文化差異給了俄羅斯揮軍的理由外,烏克蘭的經濟價值、近年在國際社會的一連串外交手段,...

    要說哪條才是真正導致戰爭的引線,恐怕是因為烏克蘭亟欲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NATO,以下簡稱北約)而導致。 北約成員國包含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等 30 個國家。根據《北大西洋公約》第 5 條規定,凡對北約成員國的任何武裝或軍事侵略行為,都等同於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這一條,在常常受到俄羅斯武力恫嚇的烏克蘭眼裡,就如同一塊珍寶。 因此,烏克蘭試圖通過加入北約,獲得西方列強的援助與保護;而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加入北約有助於其持續向東歐擴張,讓西方國家得以「侵門踏戶」,在家門口撒野。 除了烏克蘭,同為前蘇聯成員,卻與俄羅斯交惡的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不斷拉升軍費開支,也成為俄羅斯的心頭大患。俄羅斯也曾要求北...

    隨著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七大工業國組織(Group of Seven,以下簡稱 G7,目前成員為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的領導人也於 24 日召開緊急線上會議,同意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前者實施嚴厲的經濟和金融制裁。 G7 在聯合聲明中表示,這場危機對於國際秩序形成嚴重威脅,影響範圍遠遠超出歐洲,並譴責普丁已經將戰爭重新帶到歐洲大陸;G7 表示支持主要能源生產國和消費者之間的穩定,全球能源供應將持續,並展開具有建設性地協調,準備採取行動因應潛在干擾。 資料來源 / ABC Australia、Reuters、The New York Times、中央社、Center for European Policy Analysis、CNN、AFP

  2. 2024年9月18日 · 多名人員的 BB Call 被引爆,真主黨聲稱,這起事件是真主黨在與以色列近一年衝突中遭遇的最大安全漏洞。 首次爆炸發生在當地時間周二下午 3 點 45 分,隨後大約上千台 BB Call 被引爆,這波爆炸持續了大約 1 個小時。

  3. 2022年2月27日 · 3 大動機拆解. 根據路透取得的報告,美國和歐洲官員透露,德國和義大利反對的立場已軟化,代表未來幾天可能有類似行動;義大利周五表示,不會否決 SWIFT 排除俄羅斯的提案,將與歐盟夥伴繼續合作。 與俄國有大量貿易往來的德國同日對此事保持開放態度,但表示仍需考量經濟後果;歐盟外交政策官員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波瑞爾(Josep Borrell)表示,未來幾天可能有 SWIFT 的相關決定。

  4. 2024年4月26日 · 近年來,地緣政治衝突頻傳,從 2018 年的美中貿易戰、2022 年的俄烏戰爭,到 2023 年的以巴戰爭,都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衝擊。 在全球化趨勢逆轉的背景下,企業紛紛重塑供應鏈,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也是地緣政治的要角,就是美國。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下稱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解釋,美國在疫情期間發現,高達 60% 的藥品來自中國,意識到過度依賴中國供應鏈的風險,因此決定將重要的製造業移回美國,並將全球供應鏈重塑為 3 個核心圈:最內圈核心是拉回美國生產(reshoring)、中間則是在墨西哥或加拿大的近岸外包生產(nearshoring)、最外圈則是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像是印度或台灣。 延伸閱讀: 食衣住行變貴了,竟是遠方的俄烏戰爭造成的!

  5. 2013年4月23日 · 你應該要站在什麼樣的位置,給予主管更多幫助? 從他的角度出發為彼此的衝突解套,找出更多在衝突場景中,比被動接受、退讓更好的策略。 當在思考框架上自行做出改變時,能會基層工作者有機會站在制高點,推估企業發展與決策中,可能會遭遇的困難與錯誤;其次,也可以訓練自己應對進退的技巧、了解現有的優勢與籌碼;最後,戚樹誠表示,當你能夠「想到主管想不到的事情」,追隨者就可能轉變成為領導者的角色,主動出擊、成功做到衝突管理。

  6. 2015年4月15日 · 回首2022年底開始對外營運的綠綠發芽,在疫情仍未完全明朗下邁出艱困的第一步,也讓這位沒有社工背景、創業經驗的黃欣茹面臨到諸多挑戰。 挑戰一:捉襟見肘的人力短缺 黃欣茹說,包含她在內目前僅有2位同事,要帶領十數位的心智障礙的孩子們營運綠綠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