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7日 · 從當天的照片、影片和報導看來,甘迺迪一派輕鬆,微笑著和州政府官員一起坐在敞篷車裡,並在克里夫蘭的戶外集會上談笑風生,向「民主黨同志和任何走過廣場去吃午餐的共和黨人」發表演說。

  2. 2024年4月4日 · 最重要的是,這套統治模式並非直接複製俄羅斯本土,而是一場前所未見的大規模政治實驗。. 曾獲普立茲獎的安愛波邦(Anne Applebaum),以 《鐵幕降臨:赤色浪潮下的東歐》 一書,帶領讀者看清東歐共產政權的底細,以及共產極權統治下人們的生活樣貌 ...

  3. 2022年10月29日 · 2022年10月29日,在台北市的第20屆台灣同志遊行中,烏克蘭人和支持烏克蘭的朋友組起隊伍,揚起基輔同志遊行旗幟。 台灣,成為這面旗今年走過的第19個國家,台灣人不僅在台北同遊中為自己走,也「與自由驕傲的烏克蘭人同行」。 (攝影/鄭宇辰) 這是一座無法公開的庇護所,通過審核的LGBTQ+被庇護,有一個月的時間,有免費的居住、法律和心理支持。 (攝影/吳政達)(電腦版讀者可拖曳滑鼠瀏覽360影片;手機版用戶建議點選影片標題,切換至YouTube App觀看) 用行動支持報導.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4. 2022年9月28日 · 本書被視為他的經典之作,試圖透過千年歷史的梳理,為近年烏克蘭危機的起因提出洞見,並從各種歷史根源與背後趨勢的分析,解答烏克蘭的行動為何會造成巨大的國際影響。 本書從「長時段」尺度呈現烏克蘭歷史,內容起自希羅多德時代,終於蘇聯的崩潰與當下的俄烏衝突,並以「民族」概念作為本書重要分析範疇與故事要素。 浦洛基從帝國大敘事的瓦礫堆中,挖掘出烏克蘭的複雜過往,呈現這個民族是如何在各種帝國勢力與文明範圍交會處,從瓜分與苦難中生長出來,並在持續的動盪中,形塑了烏克蘭的歷史與民族認同。 本篇書摘是2021年最新修訂版的最後一章,浦洛基以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為例,再次說明歷史對近代衝突的意義。

  5. 2022年4月13日 · 《報導》攝影記者用10張照片,帶你一起看見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小朋友,如何在對他們展開溫暖雙臂的波,有一個暫時的家。 深度 × 開放 × 非營利

  6. 2023年11月24日 · 本文為《戰火下我們依然喝咖啡》第2章部分書摘,記錄一位平時身為巴西柔術國手的女孩,在戰爭期間如何住自己的前線,以國際人脈為士兵募集物資與資金。

  7. 2023年9月7日 · 《報導》攝影記者用10張照片,帶你一起看見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小朋友,如何在對他們展開溫暖雙臂的波,有一個暫時的家。 2022/4/13 戰火下的黑暗之光──被迫離開家的烏克蘭孩子和他們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