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0日 · 唐氏症風險隨孕婦年齡增加而上升 4 種篩檢方法一次看. 日期:2023 年 7 月 10 日 作者: 賴 以玲. 由於年齡越高,懷有唐氏症胎兒的機率越大,因此衛福部建議滿 34 歲以上的孕婦可做羊膜穿刺,抽取羊水進行胎兒染色體分析,但其實小於 35 歲的孕婦,仍 ...

  2. 2023年8月18日 · 我可以長多高?無論男女,都會在意這問題,也會想方設法地運動或尋求方法長高。不過這個世界上,有個疾病稱作「軟骨發育不全症」,它會導致成人身高僅介於 100 公分至 140 公分之間,也是所謂的侏儒症。

    • Q1:生長曲線圖可分成哪幾個階段來觀察?該留意什麼?
    • Q2:幾歲是發育的黃金時期?該怎麼配合生長曲線?
    • Q3:身高和體重的百分位應該一樣嗎?不一樣有沒有關係呢?
    • Q5:孩子的生長曲線介於 3~97% 之間屬正常範圍,高於 97% 或低於 3% 才需要擔心嗎?
    • Q8:性早熟或是生長激素不足問題,可以從生長曲線圖觀察出嗎?有哪些無法從生長曲線圖獲得的資訊呢?
    • Q9:父母的身高(遺傳)怎麼影響孩子?如何用曲線圖從小追蹤、發現問題?
    • Q10:小時候高不是高?小時候胖不是胖?大隻雞慢啼?這些說法對嗎?

    A:一般而言,通常會將 1 至 6 個月、6 至 12 個月、1 歲、2 歲、3 歲、4 至 9 歲共分 6 個區間,做為生長曲線的觀察階段。 觀察上可以小孩正常的生長速度來看,1 至 6 個月可長 18 至 22 公分、6 至 12 個月可長 14 至 18 公分、1 歲可長 11 公分、2 歲 可長 8 公分、3 歲可長 7 公分、4 至 9 歲可長 5 至 6 公分,如果在每個階段長得太快或太慢,就要多加留意。

    A:基本上 4 至 9 歲就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過胖、性早熟、生長激素不足等問題,在青春期前調整完畢,才能銜接青春期的黃金成長期。 通常女生從 11 歲起的青春期,每年可長 6 至 12 公分;男生從 11.5 歲起的青春期,每年可長 7 至 14 公分,可依此作為觀察數據。

    A:身高和體重的百分比有些小孩會不盡相同,通常身高百分比要比體重百分比來得好一些,因為營養對身體骨骼和肌肉的發展有顯著影響,孩子多是先長身高、再長體重;如果相反,體重百分比較高,有可能是體重過重,反而要擔心是不是有性早熟、發育過早的問題。

    A:所謂生長曲線介於 3~97% 之間是所謂「一般的正常」,這個數據是和其他人比較而來的,生長曲線是否異常,還是得和自己比較。提醒家長,如果孩子一年內出現高於 2 個標準差或低於 2 個標準差的情況,就得提高警覺,並不是在生長曲線上沒有高於 97% 或低於 3%,就表示沒問題喔。

    A:透過生長曲線可觀察孩子的身高和體重變化,如果一年內高於 2 個標準差或低於 2 個標準差,可能有性早熟或生長激素不足等問題,必須多加留意。至於骨齡超前、生長板關閉等問題,是無法從生長曲線看出來的,必須透過檢測才能知道,建議還是交由專康醫師評估。

    A:推估小孩身高有一個公式,男女生算法分別如下: (父身高+母身高+11)/2=基本身高數,再加減 7.5 公分,就是男生預期的最高身高以及最低身高。 (父身高+母身高11)/2=基本身高數,再加減 6 公分,就是女生預期的最高身高以及最低身高。 由於遺傳占了近 7 成原因,但如果父母都不高,小孩就注定矮嗎?這時候就要看是不是有隔代遺傳,是否可上調至可預期的最高身高,然後再配合飲食、運動和睡眠調整,讓孩子能長到預期最高的身高。

    A:「大隻雞慢啼」也是一個迷思,重點是孩子有沒有按照自己的生長曲線成長。例如小時候太高有可能是過早發育、性早熟,小時候胖容易長不高,但所謂的「太高」或「太胖」,都要跟自己比較才能看出癥結,重點還是多留意自己的成長曲線圖變化,及早發現問題。 文/賴以玲 圖/蘇鈺婷

  3. 2022年1月2日 · 常見症狀一次說. 唐寶寶因為整整多出一條基因,所以出現的症狀也遍佈全身,且包含生理、心理的不同層面。 外觀. 臉部:眼睛上斜、眼距較寬,看起來像細長的鳳眼。 鼻子比較塌、耳朵小小的、臉圓且扁平。 脖子:比較短。 四肢:手掌有斷掌、手指粗短、小指內彎、第二指節發育不全。 生理症狀. 肌肉張力不足 ,身體偏軟。 先天性心臟病。 骨骼不穩定,如頸椎常容易有脫臼問題。 聽損 。 近視。 睡眠呼吸中止症。

  4. 2018年8月30日 · 一般來說,國小五、六年級最適合開始轉骨,但如果身高身高曲線的百分之三以下,則可以再提前。 但也有中醫難以解決的長高問題,謝旭東舉例,比如染色體異常或是基因缺失,這種因先天疾病導致身高矮小,並不能靠轉骨解決。

  5. 2019年1月3日 · 小時候長得高,青春期卻不長? 醫師:太早長反而不容易高. 日期:2019 年 1 月 3 日 作者: 盧映慈. 有人小學一年級就「高人一等」,總是坐在教室最後一排,但到了小學六年級,身高卻被其他人超過了、爸媽才開始著急。 其實身高的曲線不是一開始就要贏在起跑點,而是要持續平穩的成長才是真的健康的生長。 一年長高的身高要大於4公分. 「生長就像是『龜兔賽跑』、要看長遠的」,中國醫藥大學副校長暨特聘教授蔡輔仁醫師說,父母可以用兒童健康手冊,在孩子7歲前比對身高的曲線;就學後校護每年也都會幫孩子量測身高與記錄,但如果孩子身高是倒數的3%,或是高到太嚇人、比97%的人長得還要快,就要注意。

  6. 2018年5月14日 · 2014年由英國倫敦市帝國學院所進行的一項大規模身高研究顯示,台灣男性平均身高174.5公分,在東亞僅次於韓國,排名第二,而女性平均身高161.5公分,也是排名第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