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地震防災教育 相關

    廣告
  2. 別讓老舊燈具成為居家危險因子 !熱銷吊燈下殺3折起,除舊換新超值選,馬上訂購! 居家安全從燈具開始!汰換老舊吊燈別猶豫,風格安全兼具,北中南直營門市,安心選購!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7日 · 所以建議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跟教育部應該儘速理清看法到底怎麼做才能真正保護到我們的學童們統一政策後也讓學校推動防災教育的工作上有所依歸。」 我關閉桌上麥克風結束了發言

    • 防災士制度在國外的發展脈絡
    • 台灣引進防災士制度的過程
    • 未來五年防災士培訓的發展方向
    • 防災士在戰時的角色
    • 「軍民政府協同作業」需要由政府出來主導
    • 政府第一步應該成立跨部會的協調機制
    • 未來防災士制度的發展方向
    • 延伸閱讀

    在訪談一開始,馬士元老師先定義了什麼是「防災士」?馬老師說,我們知道各行各業都有志工,那防災士基本上就是防災這個領域方面的志工。而根據不同訓練的強度,每個志工也會有不同的角色。 而談起防災士的起源,則要回溯到1994年的洛杉磯大地震。在這次地震後,美國由聯邦政府推動「社區應變隊」(CERT)跟「社區醫療營」等政策。由於美國從聯邦政府到州政府,再到社區的反應時間很長,因此需要社區也具備一定的應變能力。 這樣的概念也在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之後傳到日本。而日本從江戶時代起其實就有社區自救的傳統和編組,但是日本發現這樣各自為政的地方團隊,沒有辦法累積全國性的防災經驗。所以日本才從美國引進了CERT的概念,由民間發起了所謂的「防災士」。 而無論是美國的CERT還是日本的防災士,他的訓練強度都是比較高...

    台灣打算引進這項制度,則是到了921大地震之後,也就是比日本晚了4年,台灣就打算要做這件事情。但在引進這項制度的時候遇到一個困難,那就是在美日兩國,防災士的訓練強度高,其實也就代表訓練費用高。而訓練費用高的部分,在台灣就會受到很多挑戰跟質疑。 在美國CERT是動用聯邦政府的預算列編,在日本的防災士則是100%的民間組織,剛好是兩種極端的模式。在台灣如果要動用政府的預算,官方立場會不認為他有這樣的經費;如果讓民間來做,受限資源也無法做到美日高強度的訓練。所以這件事情在台灣一路從2000年討論到2018年。 馬老師解釋從2000年到2018年之間,之所以會有那麼長的空窗期,主要是因為台灣過去缺乏這方面的經驗。政府在推動《災害防救法》之後,所有的地方政府都要寫防災計畫,但一開始沒有人會寫。 所以從...

    馬老師談到由於中央政府無法編列預算,因此目前培訓防災士的經費來源一部分是民眾自行付費,一些則是地方政府編列他自己的費用來配合。我們前面講到防災士培訓,現在是一種全民普及性的概念訓練。可是我們也知道當災害發生的時候,只有概念是不夠的,也需要能夠操作的知識跟技術。因此在下一個五年,會規劃「進階防災士培訓課程」。 我們現在有一個方向是確定的,那就是除了先前規劃的防災士基本訓練之外,未來還有「避難收容」要如何管理避難收容場所;「輕搜救」也就是簡易的搜救;「救護止血」也就是急救止血這一塊的技術跟知識。我們之前是有訓練CPR跟AED,但對於維持基本生命這部分我們的課程規劃不多,未來也希望針對這個部分去做強化。 再來就是「通訊」,在災害發生時各地跟志工之間要如何維持通訊。最後一個就是最近討論很熱烈的「軍民...

    談到防災士在戰時的角色,馬老師表示第一步是要先弄清楚戰爭會發生什麼事。以烏克蘭的經驗來說,作戰這件事情就會集中在軍方,對於民眾則會集中在消防。因此我們目前想定的就是,一旦戰爭導致社區遭到攻擊,大致會分為兩種情況: 如果是被飛彈或是炸彈攻擊,基本上是沒有敵軍的,那個環境就會跟我們在救災時沒有什麼差別。像是火災、爆炸,唯一的差別大概就只剩下可能有未爆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還是以救災作為任務的核心。 但如果是敵軍進到我們的社區,那就是另外一件事情。所以我們必須要去區分出來,如果我們比較大機率的是遇到像飛彈跟炸彈的攻擊,那防災士的工作就會跟一般的救難工作一樣,最大的任務就是協助難民或災民避難。還有在持續遭遇飛彈空襲的情況下,要怎麼自救跟互助。

    另外一種想定就是敵軍進來,這時候就會很難判斷防災士可以做什麼。因為你要怎麼去做敵我識別,你要怎麼去做通報,你要怎麼跟國防部還有整體政府去合作,我們目前還沒有答案。 這個部分會牽涉到前面提到的「軍民政府協同作業」,這個部分需要先跟國防部、警政署等政府部門形成共識,目前還沒有討論到這邊。這個問題不只台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這邊沒有答案,目前全台灣都還沒有答案。因為這個問題不是防災士的計畫可以解決的。他是國防部跟內政部的警政署還有消防署要先坐下來談,先擬定一個方案,民間才能從後面接上來。 當政府還沒有提出相關計畫,民間是沒有辦法接上來做的。 馬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在核生化防護方面,也就是所謂的「放生化核爆」這一種災害類型裡面,有一種非常核心的概念就是,把區域分割成所謂的「熱區」、「暖區」跟「冷區」...

    但如果我們如果把這些問題都丟給國防部其實不對,因為國防部沒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國防部在戰時的執行重點,其實只有動員到後備軍人。真正要動員到全民,這件事情其實不是國防部能夠做的。因為分工下來之後,現在各個部會其實執掌的範圍都非常大。 比如說內政部有一個「人民團體司」,之前就有討論說他該不該改成「人民團體暨志工司」。因為按照現在政府單位的職權劃分,志工這塊是由衛福部在管,但是衛福部管理志工都是著重在「社工」。我們現在如果講到國防的話,像防災士這類志工如果歸衛服部管也很奇怪啊。所以我們就要先來處理政府分工的問題。 又像是現在我們有《民防法》,但是《民防法》的執掌又規劃在警政署裡面,但是警政署在民防系統這一塊已經荒廢了很長一段時間。目前大概只剩下「義警」、「義消」跟「基礎設施防護團」還有在運作。因此...

    最後談到未來「成熟」的防災士制度會是什麼樣子,馬老師先從防災士的人數開始講起。如果依照日本的人口跟防災士的比例來推算,台灣基本上需要六萬名防災士。下一步如果我們把目標抬高,以台灣未來遭遇災變收容難民跟援助的工作需要下去評估,預計中程目標會需要訓練18萬名防災士。目前台灣全部的防災士則是有1.5萬人左右。 如果接下來疫情的狀況可以被解決,台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預計訓練六萬人的目標可以在兩到三年內達成。而中程的目標,協會希望能在五年內完成。 此外,在接下來的五年,台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計畫協助每個地方的公所去規劃他們的「志工協作中心」,建立鄉鎮市的志工調度平台。然後以防災士或是其他的人力藉由各個地方的平台,去支援各地的防災工作。另外再更基層的村、里跟部落、社區,台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也會希望透過防災士...

  2. 2016年2月18日 · 雖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全台但在台灣地震災害的發生頻率不定的情況下事隔17年的今天台灣民眾回憶起地震除了驚恐外在防災知識觀念上卻仍多有誤解顯示台灣地震的避難防災教育我們都還需加把勁地震來時如何保命

  3. 2024年4月12日 · 當傷痛隨著時間逐漸淡忘也暫時忘了如何因應衝擊而1999年後出生沒經歷過震災傷痛的孩子雖然腦海中對大地震毫無想像卻因為近幾年的學校防災教育懂得在地震來襲第一時間做出災中應變的直覺反應:「趴下遮住掩護

  4. 2022年1月7日 · 有地震體驗設施的地方台北防災科學教育館台中九二一地震園區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部分縣市消防局的地震體驗車。 本文經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很遺憾地震真的無從預測,但有機會從「長微震」中找尋大地震前兆

  5. 2022年3月25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地震發生時該如何應變文章和新聞究竟當地震來臨時該怎麼做才正確? 內政部消防署在闢謠專區內一一破解。 前幾日深夜連震狂搖各地都感受到地震的搖晃加上國家警報器狂響讓不少人直呼很可怕更有專家提醒要特別留意不排除有大地震要發生網路上有許多關於地震發生時該如何應變文章和新聞究竟當地震來臨時該怎麼做才正確? 內政部消防署在闢謠專區內一一破解。 (延伸閱讀: 深夜連震狂搖! 地震後失眠睡不著? 專家授「5招紓壓」好眠到天亮 ) More. 消防署. 地震. 逃生. 開門. 黃金三角. 往上跑. 往下跑. 頂樓. 躲浴室. 冰箱. 網路上有許多關於地震發生時該如何應變文章和新聞,究竟當地震來臨時,該怎麼做才正確? 內政部消防署在闢謠專區內一一破解。

  6. 2018年11月30日 · 位於地震帶上的日本颱風地震都是家常便飯防災意識從小從生活就開始教也發展出世界先進的災害預報系統地震前會發送警告訊息到每個人的手機颱風抵達前發出緊急避難災害中心的資訊中間因應天氣變化隨時會發送風暴遠離後仍持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