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環境部. 時間:2024-05-17 20:13.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李自立. 環境部17日發布施行修正通過的「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 (示意圖/Unsplash) 環境部今天 (17日)發布施行修正通過的「公民營廢棄物清除處理機構許可管理辦法 ...

  2. 2024年4月30日 · 要回收紙容器,須送到專業的廢紙容器處理廠,將淋膜和紙張分離,並回收纖維再製成紙製品,塑膠膜也會處理成塑膠粒,再加工成塑膠製品,工序非常繁複,一般私營回收廠難以承擔。

  3. 2021年1月7日 · 台灣民眾環保意識逐年提升,雖然多數民眾早已習慣垃圾分類,但有將近一半的人不知道手上的垃圾該丟到垃圾桶還是資源回收桶。 環保團體「RE-THINK重新思考」推出「回收大百科」,列出101件常見的生活垃圾,下次丟垃圾前,動手上網查一查,就不會再讓圾垃「迷路」。 環保署公告全國資源回收率高達55.14%,幾乎大部分的民眾都有資源回收的習慣,但你真的做對了嗎? 安全帽可以回收嗎? 電子發票到底該不該丟進垃圾桶? 環保團體「RE-THINK重新思考」研發一年,在外送平台foodpanda、RC文化藝術基金會、花旗銀行等企業贊助下,推出 「回收大百科」 ,並於7日舉行上線記者會。

  4. 2023年11月20日 · 在奈洛比的會議原本應該要透過微調後的公約草案,開始討論應採取哪些具體措施,解決由化石燃料製成的塑膠污染,進而推動談判的進程。 但這項公約的具體細節從未被真正解決,一小批產油國家,特別是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被指控在前幾輪的談判中,採取拖延戰術來阻礙進展。 國際環境法中心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CIEL)主席穆費特 (Carroll Muffett)告訴法新社:「毫不意外,特定國家在每一項條款上都在阻礙進展,玩弄阻撓和程序性伎倆。 據追蹤會談的觀察人士指出,在閉門會議上,有太多新提案被提出,以至於文本非但沒有被修改和簡化,其規模反而在一周內不斷膨脹。

  5. 2022年9月13日 · 對身體又會帶來什麼影響? 看不到摸不著的微塑膠. 說到人類對地球造成的塑膠汙染,被購物袋卡住脖子而窒息的海龜、沖上海灘的寶特瓶、或是惡名昭彰的太平洋垃圾帶 (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都是腦海中浮現的畫面。 人類每年製造出的數百萬噸塑料產品,大多數是來自化石燃料,它們進入環境後逐漸降解成更小的碎片,最終消失在肉眼之中,成為另一種新型態的微塑膠汙染。 微塑膠也稱為「塑膠微粒」,有的是塑膠製品的顆粒原料,也有些是因為暴露在風、海浪和紫外線下而分解變形的塑膠碎片,因為直徑或長度小於5毫米,所以在生活環境中很難察覺到它們的存在。

  6. 2022年4月19日 · 回收再製成垃圾袋與電扇. 環保署. 資源回收. 時間:2022-04-19 11:31.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劉品希. 日月光集團將塑膠廢棄物再生,製出垃圾袋、電扇、盆栽等。 (劉品希 攝) 國內事業每年產出約24萬公噸塑膠廢棄物,與民生塑膠廢棄物數量差不多,但因為產業塑膠廢棄物太多元,其中只有28%再利用處理,其餘都只能焚化。 環保署協助產業推動資源再生,這些廢塑膠回收再生,製成垃圾袋、電風扇、盆栽等,成功建立產業循環體系。 為提高廢塑膠再利用比例,環保署結合再利用業者,協助產業重新檢視、判定可回收種類,結合回收再生技術創新研發,讓廢棄物再利用。

  7. 2023年11月15日 · 全球塑膠公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接連登場,環境部長薛富盛今天 (15日)表示,台灣發展許多去碳能源新技術,也是全球塑膠供應大國,呼籲國際應讓台灣參與,共同推動減碳、減塑。. 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將於11月30日在杜拜登場,此次大會將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