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2日 · 1. 不要憑著一股衝動,沒有考慮就丟辭呈. 在確定好下一個工作之前先不要向公司透露離職訊息。 2. 先調查好下一間公司. 盡量透過各種管道,了解下一間要去的公司,例如內部文化、一起工作的人如何等等。 3. 比起年薪,確認每年的調薪比例更重要. 一定要確認每年調薪的幅度。 4. 先通知直屬主管. 通常一起同甘共苦過的主管對於離職者最不捨也最支持。 5. 和解後再離開,背影會讓人記得許久. 在離開之前跟關係不好的人和解。

    • 指標 1 :工作是否有意義?要從中滿足自己的需求
    • 指標 2:工作是否有意義? 不在當下,而在未來
    • 指標 3 :工作是否有意義?做社交關係中的給予者
    • 指標 4 :工作是否有意義?面對挑戰與困難
    • 指標 5 :工作是否有意義?表達自我是意義感的來源

    從工作中獲得自己想要、需要的,指的是滿足自我的欲望和需要的程度。顯而易見地,滿足渴望是快樂的可靠來源之一,但是對於增加生命的意義感來說,它的作用鮮少,甚至可能沒有作用。 舉例說明,人們更容易因為生活從「困難」變得「容易」而感到快樂。快樂的人們說他們有足夠的錢來買想要和需要的東西,包含健康也是促進快樂的因素,但快樂其實對於意義感沒有貢獻。 當我們談論人生的意義時,有時候我們會將快樂或痛苦的頻率與這個意義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這些感受的頻率並不影響生命的意義。即使在不快樂、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人生仍然可以有意義並且茁壯成長。 幸福感與滿足慾望有關,但意義並非如此,也就是說,當你的慾望被滿足時可能會感覺到快樂,但卻不一定會覺得有意義。舉例來說,A 小姐是一位聲望很高的總監,但她更在意的是做出有意義的...

    快樂是關於當下的,它通常是短暫的、與當下有關聯的感覺,就像是一時的高興或愉悅。而「意義」則是關於未來的,更準確地說「是將過去、現在和未來相互連接起來的一種體驗」。 意義需要時間來建立,因為它是關於將過去、現在和未來整合成一個相互連貫的故事。換句話說,意義的建立需要人們從過去經驗中學習,從現在做出選擇,並在未來的生活中實踐和發展。所以「意義」和「快樂」的體驗是有所不同的,這兩者需要在不同的時間範圍上來體驗和感受。 人們花費在思考未來或過去的時間越長,他們的生活就越有意義,但快樂感卻越少。再以上述的個案為例,成為總監的當下,A 小姐可能會感到快樂,不過她更想要的是達成長遠目標,找到更有價值的未來藍圖。

    社交關係對於快樂和意義都很重要,但這些關係的性質影響了它們所提供的滿足感的類型,簡單說就是,你在社交關係中是給予者還是接受者?如果是給予,對他人的貢獻帶來的是意義感,而從他人那裡獲得的是快樂感。 幫助他人可以帶來意義,而得到他人幫助則可以帶來快樂。換句話說,當人們從事能夠幫助他人的活動時,他們會感到自己正在做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自己的行為可以對他人產生積極的影響。而當人們得到他人的幫助時,自己會感到快樂,因為自己的需求得到了滿足。甚至幫助他人實際上可能會減少自己的幸福感,但會從而產生意義感。

    工作中的壓力、衝突和鬥爭會降低幸福感,不過這些都是通往有意義的人生需要經歷的一部分,根據研究指出,這些挑戰似乎是有意義生活的必要元素,換句話說,人們可能需要經歷一些困難的事情才能找到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舉前面提到的個案為例,雖然A小姐處在高壓的工作環境,但她當上總監後將會發現更多創造價值的機會,也是一條更困難的道路。 人們是否會刻意尋找壓力以增加生命的意義呢?似乎更有可能的狀況是,人們通過追求困難和不確定的項目來尋求意義。人們試圖在世界上完成一些事情:這會帶來起伏和不確定性,因此對快樂感的增益可能很少,但這個過程無論如何都會對意義做出貢獻。

    最後一個指標與自我和個人身分有關,對於意義而言,行動或活動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表達自我」,也就是說,當人們做一些與自己身份認同相符的事情時,他們可能會感到更有意義。然而,這些行動或活動對於快樂而言卻是「大多數無關緊要的」。 如果快樂是關於得到你想要的,那麼意義是關於做表達自我的事情。甚至只是關心個人身份和自我定義,就會對個人帶來更多的意義感,就算這對於快樂來說毫無關係,甚至會不快樂。 這顯示了如果快樂感是關於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意義感則是關於做一些表達自己的事情,在此情況下,自我表達、身份認同和建立良好的聲譽等自我導向的活動更關乎意義感,而非快樂感。 「透過行動表達自己」便是創造工作意義的重要來源,再以上述個案為例,他可能選擇嘗試不同的工作內容以累積更多經驗,但過程中她不一定會感到快樂。

  2. 2024年5月14日 · 一、放鬆身心. 找到一個讓自己放鬆的活動,例如散步、閱讀或運動,專注於此活動,讓自己放鬆。 二、依序處理工作. 面對繁雜的工作,按照優先順序逐一完成,專注於當前的任務,減少焦慮和猶豫,提高效率。 三、設立界線. 在數位時代,手機和社交媒體似乎無時無刻都在需要你的關注,但你需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放下手機,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四、嘗試新事物. 嘗試新的活動或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創造力和專注力,同時讓你更加享受當下的經驗。 五、享受愉悅. 給自己一些想像的空間,想像力不受限制,這樣可以讓你感受到快樂,提升正念,使你更有動力持續前進。 圖 / 楊紹楚. 文章原文: 降低焦慮、提升專注! 5 個方法讓你在數位化工作中「保持正念」 延伸閱讀. 肥胖最易引發代謝症候群 ! 醫師傳授 5 招有望逆轉.

  3. 2018年10月15日 · 今天就在影片中為各位介紹10個在職場紓壓的好方法! Video unavailable. This video is unavailable. Watch on. 如果覺得辦公室悶悶的,要小心空氣不流通會造成 頭痛 ! 有時也會讓皮膚起疹子,甚至會阻礙思考。 哈佛大學研究顯示,空氣越流通的辦公室通常員工表現較佳。 所以,別忘了打開辦公室的窗戶,或走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另有研究指出,在辦公室上班最好每兩小時起身走動一下,不僅能避免久坐產生的健康問題,也能增加工作生產力,對於正執行的挑戰也會更專注哦! 延伸閱讀: 不明原因蕁麻疹纏身 中醫「換膚方」如獲新生. 1天排便1次「不夠乾淨」? 吳文傑醫師:1天3次稀便也沒用. 打通膀胱經,排濕又排毒. 黃玫霖、許嘉真/文 黃玫霖/影.

  4. 2021年7月12日 · 現在你要做的就是提高內驅力,試試以下的方法: 1. 確認目標. 當你為了自我提升去書店買了本書,告訴自己每天早上起來要讀半個章節。 然後你發現你其實讀不太懂,甚至讀幾頁就想睡了,這時候要怎麼樣堅持下去? 其實你該問的不是怎麼堅持,而是「讀完這本書對你有什麼很明確的幫助? 」如果沒有就換一本吧。 2. 讓計畫「容易實行」

  5. 2022年10月11日 · 1、全神貫注傾聽 :放下手邊的事情跟手機,專心聽孩子說。 2、簡單話語回應 :例如,孩子說「他們都不喜歡我」時,就回「嗯」,別說「那你可以找別人玩啊」之類的,也別急著弄懂來龍去脈,先讓孩子繼續說。 3、說出孩子感受 :孩子說完後,試著同理,例如可以說「你是不是有點傷心呢」。 4、先用想像方式實現 :孩子如果說「真希望他們跟我玩」,不必急著給實際解方,而是先回覆「如果能夠跟他們玩,應該很不錯」 當孩子說完之後,父母可以分享一些自己過往的人際挫敗經驗,或現正遭逢的社交困擾,讓孩子覺得更被同理。 通常人在被傾聽、被理解後,情緒就會穩定一點了。 二、和孩子集思廣益,討論各種解方,但大人別貿然介入.

  6. 2022年8月23日 · 專家7個方法供家長們參考。 幼兒園和小一新生接連在這 1、2 個月入學,看著孩子哭哭啼啼的進去學校,許多家長心力交瘁,心裡也真的好捨不得! 但幸好,這種入學的分離焦慮,正常來說不會超過 1 個月。 就算哭,也只是因為捨不得爸爸媽媽、不想跟家人分開而已,爸媽一走,孩子們就會開開心心地找朋友、找玩具了! 以下方法,也能幫助孩子更快進入狀況、縮短陣痛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繼續閱讀. 方法 1:入學相關的繪本催眠. 每晚睡覺前,給孩子閱讀「上學好好玩」相關的繪本也很重要。 不只會讓小孩對上學有更多的期待,也能從繪本中知曉學校的作息,孩子也會有所心理準備:「做完什麼事後再做什麼事,到了什麼時候爸爸媽媽就會來接我了,我不用擔心。 方法 2:早睡早起,給孩子多點時間做好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