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6日 · 實際算給你看. 【上班族阿明】薪資所得60萬元、股利所得1萬元(綜所級距5%) 採用甲案. 部分免稅後的股利所得:1x(1-37%)=0.63(萬元) 所得淨額:(60+0.63)-免稅額8.8-標扣11-薪扣18=22.83(萬元) 應繳稅額:22.83x5%=1.1415(萬元) 採用乙案(一) 可抵減股利所得:1x8.5%=0.085 (萬元) 所得淨額: (60+1)-免稅額8.8-標扣11-薪扣18=23.2(萬元) 應繳稅額:23.2x5%-0.085=1.075(萬元) 採用乙案(二) 股利所得稅負:1x26%=0.26(萬元) 所得稅額:60-免稅額8.8-標扣11-薪扣18=22.2(萬元) 應繳稅額:22.2x5%+0.26=1.37(萬元)

  2.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 ...

  3. 2017年9月26日 · 財政部日前提出的稅改方案,希望縮短個人綜所稅和營所稅的差距: 個人綜所稅:5%~45% → 5%~40%. 公司營所稅:17%調高至20%,不過同時也將未分配盈餘由10%調降至5%. 但這樣做真的可以解決避稅問題嗎? 魔鬼藏在細節裡,「 未分配盈餘 」可能是關鍵! 除了利用營所稅節稅外,阿達也分享了投資心得:「如果偽裝成『外資』投資股票,可以省下大筆股利所得稅。 為了解決「假外資」投資問題,此次稅改方案也試圖縮小內外資差距: 個人股利所得稅:取消 兩稅合一制 ,提出甲、乙兩種方案。 外資股利所得稅:20%調高到21%. 股利所得的甲乙兩案到底是什麼? 甲案:將股利中的37%扣除後,剩下的併入綜所稅依累進稅率課稅。 乙案有兩種計稅方式,供股東二擇一: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1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2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3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4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5
  4. 2018年5月24日 · 主計總處採用抽樣調查方法,調查受雇員工薪資狀態,但較難取得極端高低所得者的資料;財政部則是直接使用報稅的母體資料,串接勞保、戶政及營業稅等資料後勾勒出薪資所得者的資料,不過由於報稅資料中不含加班費、2,400元伙食費等未稅所得 ...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1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2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3
    • 如何查詢所得稅報稅資料4
  5. 2017年9月26日 · 稅改前後,營所計算差多少?. 若以公司所得總額為100萬元,盈餘完全保留不分配的狀況計算:. 【稅改前】營所稅17%、保留盈餘稅10%:100×17%+83×10%=25.3 【稅改後】營所稅20%、保留盈餘稅5% :100×20%+80×5%=24. 「但你應該鼓勵企業投資嗎?. 」陳國樑說 ...

  6. 開辦10年的國民年金保險,超過408萬人有欠費紀錄,催繳欠費的工作,落在405位國民年金服務員肩上。. 他們直面不想繳、無力繳民眾的怨懟和怒火;看見有人樂將國保當投資,邊緣戶卻半毛也繳不起的矛盾;感慨分明貧困,卻礙於法規減免不了保費的愛莫能助 ...

  7. 關於「家戶所得」之定義,根據該論文為: 「所得資料包含10項個人所得,包含股利、執行業務、薪資、利息、儲蓄利息、租賃、自力耕作、財產交易、機會中獎、退職所得及其他所得。 本研究以這10項所得加總為個人總所得,再加總各家戶中所有成員的個人總所得算出家戶總所得。 這份研究結果來自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與學生沈暉智的論文 「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 ,他們取得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報稅資料,串連子女的就學資料,分析1993~1995年出生的學生入學與家戶所得情形。 台大學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數約為150萬,高於全體公立大學的近110萬,更遠高於私立大學學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數100萬。 如果將國內大學一一排列下來,其學生家戶所得中位數也呈現由高漸次而降,顯示有錢人子女進入頂尖大學的機率比窮人來得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