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諶姓 ,現代標準漢語一般念作「陳」(也可以念作「甚」),是一個 華人 的 姓氏 , 郡望 為 洛陽 、 豫章 。 今日 江西 的 南昌市 、 豐城市 ; 重慶市 、 四川 成都市 、 南充市 、 巴中市 ; 湖北 武漢市 、 麻城市 、 黃岡市 ; 湖南 湖南省安化縣、 永州市 、 岳陽市 、 益陽市 ; 廣東省 惠州市 ; 福建省 永定縣 、 長汀縣 ;還有 臺灣 的宜蘭縣員山鄉、 新北市 金山區 、 基隆市 、 高雄市 美濃區 等地,有較多的諶姓人士居住。 起源 [ 編輯] 帝堯 第三子「大節」封於「邑」(今 河南 洛陽 ),稱「氏」,後漢朝荊州刺史漢昌侯 諶仲 (或作諶重)一家遷豫章郡(今江西南昌)。 周幽王 十四子的後裔,封於「盛邑」,「盛」與「」相通,故為「氏」。

  2. 但做為姓氏讀音時,因姓氏讀音多存古音,常與今字讀音不同, 而各地諶姓之人依據其歷代家族口頭傳承, 又將自己的姓氏發音讀為shen4,與甚字同音,已有千百年的歷史 故字作姓氏時,應讀為shen4,與現今字典所注chen2字音不同。

  3. 欉姓是一個罕見的漢字姓氏,主要分布於台灣 南投縣 埔里鎮 [3]、花蓮縣 [4] 及嘉義縣 [5] 等地。 「欉」字是「 叢 」的 異體字 ,在「 叢 」基礎上加 木旁 以凸顯草木叢生之意。

  4. 源於姬,出自人文始祖黃帝的後代北宮儇(禤),屬於以先祖官職(第二代宰官;祭官)為符號,以祖先姓氏讀音為發音。 傳説,禤氏起源於黃帝之後北宮儇(禤),其後裔在虞夏朝時期封有禤國。

  5. 但做為姓氏讀音時,因姓氏讀音多存古音,常與今字讀音不同, 而各地諶之人依據其歷代家族口頭傳承, 又將自己的姓氏發音讀為shen4,與甚字同音,已有千百年的歷史 故字作姓氏時,應讀為shen4,與現今字典所注chen2字音不同。

  6. 歷代諶主要以讀書、作官、行醫為業,唐宋時期諶姓自江西、湖北,遷徙到湖南、重慶、四川、貴州、廣東、福建、江浙一帶,清初康熙出巡病在山東,諶赴守(四十七世)受詔自江西到山東為其診病,後留居山東,至今十幾代。

  7. 字詞:,注音:ㄔㄣˊ,言部+9畫 共16畫 (次常用字),釋義:[動] 相信、信賴。《書經.君奭》:「天命不易,天難。」《詩經.大雅.蕩》:「天生蒸民,其命匪。」漢.毛亨.傳:「,誠也。」 [名] 1.忠誠、誠信。

  8. 2011年11月4日 · 諶立中說,姓氏」有不同讀音,包括大陸的新華字典、台灣的辭典等都「陳」的讀音,也有宗親為此向國立編譯館抗議,他自己也對別人「 ...

  9. 字詞:,注音:ㄧㄢ,邑部+11畫 共14畫 (次常用字),釋義:[名] 1.國名。春秋時周屬國之一,妘姓。為鄭所滅,改名鄢陵,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鄢陵縣境。 2.姓。如明代有鄢高。

  10. 寗 ( 宀部 +10畫,共13畫, 倉頡碼 :十心竹月( JPHB ), 四角號碼 : 3044 7 , 部件組合 : ⿱ 宓 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