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7日 · 從 PC 軟體到美妝 App 開發,看似不相關的領域,其實背後是訊連累積 20 年的多媒體影音技術,可以精準捕捉光線、色調、線條,如實呈現使用者上妝後的樣貌。 比如說,多數的 AR 技術只能捕捉臉部的 50 個點,訊連可以從正面、側面、仰角等多角度,捕捉 100 多個點,提高上妝準確度及清晰度。 玩美移動的好成績,讓訊連確信 AR、AI 是未來的趨勢。 訊連科技董事長黃肇雄表示,YouCam Makeup(玩美妝)做得那麼成功,反而讓我意識到,台灣並沒有人臉辨識的領導廠商。 再跨入 AI 人臉辨識,訊連的 3 大優勢. 黃肇雄舉例,桃園機場的自動通關系統,代表的是一國的國門,用的人臉辨識技術卻是國外進口。 也就是說,只要使用過自動通關的國人,個人資料都可能被他國記錄、取得。

  2. 2022年5月20日 ·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一頭在馬戲團長大的大象,幼年期就被一根細細的鎖鏈綁住木樁上,無法掙脫,長大之後,即使牠已經能輕易掙斷鎖鏈,也不再抵抗,就算其他人在後面推它、前面拉它,完全無用,因為大象自己根本不想逃離。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 指出,人的行為很多時候是被「慣性」所驅動,而非理性的選擇。 這些慣性的形成,多半是來自家庭教育、經驗,因此非常難改,也異常隱晦。 這些行為的累積,是導致我們溝通不順、潛力未發揮的原因。 延伸閱讀: 在家工作被配偶、小孩疲勞轟炸,職場爸媽心好累! 企業能給員工哪些支持? 不要只是解決當下問題,還得對既有觀念進行改造. 人跟大象一樣,童年形成的「慣性」,自己很難察覺,這也是所謂「盲點」。

    • 導入cfi,讓醫院「微創新」
    • Cfi已成功導入多國醫療體系中並產生效用
    • 理論實務具備的指引

    《微破壞》這本著作中,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所建立的「創新中心」(Center for Innovation,CFI)之概念,成為智活團隊遇上瓶頸時的引路燈。由於醫療產業體系牽一髮動全身且變革不易,因此,與其進行具顛覆性或激進改革性的創新,從內部開展的「轉型式微創新」或許才是醫療產業或這類複雜的組織適合採取的創新方式。 著名管理大師羅傑.馬丁(Roger Martin)曾提到『在新式經濟下,贏家將是重新思考的人,而非重新挖坑的人』。轉型式微創新認知到:唯有當組織內部的關係人有了想創新的覺察與意圖,才開啟了組織改變的契機,這翻轉了長久以來設計專業者以設計為本位的觀念。 設計師往往習慣透過創意、專業、經驗來試圖探索「問題」,但卻忽略了複雜組織裡,日常時刻都在面對這些問題的一線執行...

    梅約CEO格倫·福布斯(Glen Forbes)『若你已經溝通過價值,但沒有實質導入進政策、決策、資源分配中,並最終納入組織文化中,那價值到底不過是口頭說說而已』。然而《微破壞》一書中所介紹的CFI已被導入多家世界知名醫院,如美國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凱瑟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新加坡邱德拔醫院(Khoo Teck Puat Hospital)、東部醫療聯盟(Eastern Health Alliance)等,無論在設計創新、醫療技術創新或專利授權,都有豐碩的成果。 不僅醫療院所,許多政府機構或企業亦引進CFI的作法,例如協助美國政府單位轉型的18F,他們與公家機關合作進行了許多公共數位服務的創新,有效地提升公部門與人民之間的互動;金融公司...

    《微破壞》並非束之高閣的理論書籍,而是從組織內部設立CFI的實務經驗中提煉出核心的轉型式微創新概念與有效的執行方法,正值台灣經濟轉型之際,希望隨著《微破壞》出版能讓更多致力於創新的企業、機構都能認識這套創新方法,並透過其清晰、鮮明的指引,讓企業、機構創新能順利做「到位」的創新。 活動推薦: [經濟部工業局廣告]

  3. 2018年7月12日 · 1. 財務. 比較公司與競爭者的財務表現,包含毛利、利潤、營收規模,找到公司的經濟優勢;同時評估從外部環境取得財務資源的新機會為何? 2. 顧客. 站在目標客戶的立場思考,公司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比其他競爭者更符合顧客的需求? 同時評估潛在市場及潛在客戶的新機會為何? 歡迎訂閱《經理人》電子報,每天進步1%,一年強大37倍! 3. 內部流程. 檢視公司價值鏈和作業程序,和競爭者相比,在工作時間和品質上有何優勢? 在環境趨勢下,公司能善用哪些既有的品牌、資源,開發出新產品或服務,帶給顧客更多價值? 4. 學習與成長. 比對公司與競爭企業的員工素質及能力,比如說員工的生產力、適應力,從中找出優勢。 關注產業有哪些新科技和趨勢,能幫助公司開發新的機會。 店鋪服務如何妥善緩解客訴?

  4. 4 天前 · 多年前,當我還在當牧師時,有位看起來很悲哀的老先生告訴我:「我把一生的時間花在追求物質上,人很容易犯這個錯誤,但現在我才知道,我辛苦賺錢買的 BMW 並不會到安養來看我。

  5. 2009年6月2日 · 2009-06-02. MT 《經理人月刊》編輯部. 依循資源依賴理論,成立專責組織.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整理、撰文 / 齊立文. 在《創新的兩難》(The Innovator's Dilemma)一書中,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開宗明義就說,本書是要解釋:一些管理良好的公司,努力且持續傾聽顧客心聲、積極投資於新科技、深入鑽研市場趨勢、分配豐富資源給可以創造最大利潤的創新計畫,何以最終卻落入失敗境地,喪失在市場的主導地位? 上述情境正是市場上領導企業所面臨的「兩難困境」,也令人不禁懷疑,這是否是績優企業難以擺脫的宿命。

  6. 2022年5月3日 · 2022-05-03. 整理‧撰文 劉燿瑜. 本文出自. 買書去. 經理人月刊第210期. 經營者為何想併購? 除了追求 3 綜效,高層都提到一個「關鍵詞」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如果能靠自然成長,就做到年成長 10%、20%,那就是間很棒的公司。 」說此話的,是在業界靠併購讓公司站上全球市占前 3 的中美矽晶榮譽董事長盧明光。 企業併購有一定風險,成敗難預料. 歷經多次成功併購的企業家,也絕不會低估有機成長(organic growth)的優勢;因為每次併購都像是一場賭注,快速擴張的另一面就是慘跌。 〈台灣企業購併實質效益之研究〉以 1990 年代國內併購案件為研究對象,發現主併公司在購併後,有較大比例績效不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