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13日 · 疥瘡(英文 Scabies)是由肉眼看不見(約0.3mm)、8隻腳的疥蟲所導致的皮膚寄生蟲類的疾病。 疥蟲喜歡溫暖的地方,因此接觸皮膚後,會選擇體溫高、皺褶處、皮膚較薄且柔軟的地方產卵、寄生,例如腋下、指(趾)縫、腰部、肛門、腳踝、乳頭、肚臍等處。 疥瘡傳染途徑? 疥蟲主要的宿主是人,他不會飛、爬行速度緩慢,因此傳染途徑主要靠接觸患者皮膚或是碰觸患者使用的衣物和用品,因此人與人密切接觸的地方,例如軍營、安養院、宿舍,或是可能共用寢具的地方如旅館等地方,都是高風險的疥瘡場域。 疥瘡症狀? 當疥蟲爬上皮膚,雌性疥蟲會挖隧道(肉眼幾乎無法觀察的開口,皮膚科儀器可觀測)、產卵,幼蟲在皮膚角質層中孵化,成熟後爬出隧道伺機寄生到其他人皮膚上。

  2. 2017年4月20日 · 台灣中醫藥品質醫學會理事長張景堯表示市面常見的茯苓多為雪白色薄片狀但新鮮的茯苓其實是一種多孔菌科的真菌菌核生長在赤松馬尾松的根部成熟時呈現不規則塊狀外皮為黑褐色並帶有黏液。 依據茯苓部位的不同,名稱有別,功效也有些微差異。 過去的野生茯苓多長在古老蒼松之下,西漢《淮南子》曾記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清代著有《辨藥指南》的學者賈九如則說茯苓是「假松之真液而生,受松之靈氣而結」,讓茯苓多了股靈秀之氣。 現代則改由人工栽培在山坡地,台灣的茯苓以中國大陸為主要進口地。 張景堯就曾赴中國安徽省嶽西縣來榜鎮(大別山區)的茯苓產地,與藥農一起採收、炮製茯苓。 中醫師教你這樣分茯苓. 白茯苓.

  3. 2023年8月21日 · 疔瘡(俗稱疔子)是毛囊炎的進階版,許多人難以分辨疔瘡、粉瘤、痘痘差在哪,且疔子經常長在屁股讓人疼痛難捱,如何治療疔瘡? 多久會好? 疔瘡症狀、原因一次看。 2023-08-21. .文 / 陳蔚承. .諮詢專家 / 志勛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偉迪.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疔瘡是什麼? 疔瘡是一種毛囊發炎的疾病,不過在臨床上有不同的分類。 志勛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偉迪表示,依照發炎的範圍,可以細分成以下幾種: 毛囊炎:單一個毛囊發炎. 癤:單一個毛囊和周圍皮膚組織都發炎. 癰:多個毛囊以及周圍皮膚組織都發炎. 癤和癰都可以稱為疔子或疔瘡。

  4. 2017年4月27日 · 2017-04-27. .文 / 謝懿安.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林后駿. 字級. 收藏. 分享. 功效: 補脾益心,利水滲濕。 主要功用在治療因脾虛造成的消化不良、暈眩、心悸、失眠等症狀,另外也可以消除水腫。 功效: 利水消腫。 臨床上常用的五皮飲由茯苓皮、大腹皮、生薑皮、五加皮、地骨皮組成,治療臉部浮腫、四肢水腫都有良好效果。 功效: 寧心安神。 安神的作用較白茯苓更強,臨床上使用茯神、龍齒等做成安神定志丸,可以治療失眠、多夢。 功效: 利濕祛熱,針對泌尿系統發炎、下焦濕熱、小便出血、灼熱等症狀有治療效果。 如《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登錄的五淋散。 由於在台灣較難買到真正的赤茯苓,建議可以諮詢有經驗的中醫師。

    • 峮峮1
    • 峮峮2
    • 峮峮3
    • 峮峮4
    • 峮峮5
  5. 2009年8月1日 · 前腳掌的疼痛合併了硬皮產生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疾患。 其可能的原因包括了 雞眼 、 疣 或是 壓力不平均 造成的蹠痛。 這些毛病看起來類似,但治療方法卻完全不一樣。 唯有小心的分辨,尋求適當的治療才能快速的解決你的問題。 蹠痛? 雞眼? 疣? 民眾經常將蹠痛、雞眼、疣三者搞混,雖然症狀都是 角質異常增生 ,但是成因卻大大不同。 雞眼又叫肉刺,它是局部長期受到擠壓、摩擦,導致表皮增厚而形成的厚繭,患處形狀像是雞的眼睛。 疣則是乳狀突病毒感染所造成的疼痛 。

  6. 2017年5月25日 · 2017-05-25. .文 / 曾慧雯. .出處 / 康健養生帖. .圖片來源 / 陳弘岱. 字級. 收藏. 分享. 經常按壓翳風穴可疏肝理氣、改善失眠、重拾活力、緩解耳鳴並消除臉頰浮腫。 穴位. 位於兩側耳垂後凹陷處。 按法. 以手指指腹按壓,每按5秒鐘停1秒鐘,共按約1分鐘。 耳鳴是救命的警鈴! 九成能治好. 台中光田綜合醫院賴仁淙:專注耳鳴20年,連丹麥都有粉絲. 延伸閱讀. 【最新上線】帶著走的AI小百科! 「糖尿病給你問 」,解答你的各種疑問! 文章關鍵字 #養生 #按摩 #中醫 #圖解 #浮腫 #穴位 #翳風.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 現代人壓力大,氣血淤滯不暢,容易造成失眠、耳鳴、肥胖等症狀。

  7. 2014年11月21日 · 1.選擇有TENS & EMS兼具低周波. 2.可特別挑選針對膝蓋固定做設計配件. 3.已有膝關節退化患者,仍建議先詢問自己的醫師,再搭配做使用。 加強膝蓋肌力運動:腿部伸張運動、靠牆深蹲、腿後肌伸展、往前90度踢腿等等訓練膝蓋肌力平均運動,較屬於沒有直接用到膝蓋支撐的運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