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5萬多人

      • 布農族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一千至兩千公尺的山區廣及於高雄市那瑪夏區、臺東縣海端鄉,以南投縣為主,人口約有5萬多人。 社會組織以父系大家族為主,戶中人口亦包括非血緣的同居人,故傳統家屋規模均較大。
      digitalmaster.knsh.com.tw/el/society/tw_data/ind-04-bunon.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1月16日 · 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本頁統計數據,係依據內政部戶政司公佈的資訊。 )excel 檔案格式,副檔名為.xls,請用Microsoft Excel 或是 Open Office 相關程式開啟現住原住民人口數按族別及年齡統計表非內政部戶政司產出之報表,僅參考用如有問題請Email:krc@cip.gov.tw

  3. 布農族 ( 布農語 : Bunun ,舊稱 Vonum ), 清朝時期 、 日治時期 稱為 武崙族 [2] :104 , 台灣原住民族 的一個族群,是臺灣原住民族群中遷移力最廣闊的民族,同時也為 南島民族 的一支,分布於台灣的中南部(日治時又稱「 南蕃 」),相對於分布於中北部的 泰雅 、 賽德克 、 太魯閣 等族群(日治時相對又稱「北蕃」)。

  4. 原住民族十六族-布農族. 人口約60,706人,依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人口數111年3月統計. 布農族居住在南投、高雄、台東、花蓮四縣之地。 「布農」在布農族語中是「人」的意思,根據不同的氏族,分為巒社 (take-banuath) 、卡社 (take-bakha)、丹社 (take-vadan)、卓社 (take-tudu)、郡社 (isbukun)等五大社群。

  5. 民族簡介. 台灣原住民族。 人口總數次於 阿美族 、 泰雅族 及 排灣族 ,系第四大原住民族。 多分布於埔里以南的中央山地及知本主山以北的山區。 屬馬來語系印尼語族。 布農族因過著山田燒墾的 游耕農業 方式,散居各處,所以沒有頭目制度,而是由各家族族長一起主持部落事務。 他們以血緣為基礎,結合具有共同祖先者而成氏族團體,並依其血緣性之濃淡、結合性之強弱、共同性之多寡,而區分為小氏族、中氏族、大氏族。 大氏族略等於一個社 (番社),為外婚單位 (同氏族之男女不能通婚)。 布農族共分為6個社群: 卡社群 、 郡社群 、 卓社群 、 丹社群 、巒社群和蘭社群。 與其他高山族一般崇尚自然,信仰祖靈;唯自西洋傳教士進入山區宣教後,多已改信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西洋宗教。

    • 布農族人口1
    • 布農族人口2
    • 布農族人口3
    • 布農族人口4
    • 布農族人口5
  6. 布農族居住於 中央山脈 兩側,是典型的 高山族 。 日治時據 鳥居龍藏 調查,族群分布是以 埔里盆地 為分界,大致從西側的 濁水溪 到東側的 秀姑巒溪 畫一條線,此線以南為布農族所居,以北為 泰雅族 (現包括 賽德克族 、 太魯閣族 )。 [3]:339 依據布農族口傳歷史,該族最早居住地可能是在現今 彰化縣 、 雲林縣 與 南投縣 交界處等地 [4] ,後來才漸漸往高山遷移。 目前可確認的最早的居住地是 南投縣 仁愛鄉 與 信義鄉 。 十八世紀時,漢人沿 高屏溪 、 曾文溪 、 八掌溪 、 濁水溪 等水系深入內地進入 鄒族 的勢力範圍,當時東到中央山脈東側 拉庫拉庫溪 上游為鄒族控制,因 天花 瘟疫等疾病傳入,使族人大量死亡勢力衰退( 吳鳳 事件即在此時發生)。

  7. 布農族部落分布在海拔500 至1,500 公尺中央山脈兩側,是原住民族中分布海拔最高的民族,家庭以父系大家庭為基礎,因歷史遷移而慢慢拓展,分布範圍相當遼闊。

  8. 布農族. 布農族分布於中央山脈海拔一千至兩千公尺的山區廣及於高雄市那瑪夏區、臺東縣海端鄉,以南投縣為主,人口約有5萬多人。. 社會組織以父系大家族為主,戶中人口亦包括非血緣的同居人,故傳統家屋規模均較大。. 布農族的pasibutbut是一首在傳統布農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