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腕隧道症候群 (carpal tunnel syndrome) : 為最常見的上肢單一神經病變。 手腕部正中神經控制手部特定區域的感覺和活動。 正中神經由手腕進入手掌的部分叫做腕隧道 (carpal tunnel),腕隧道為一狹窄通道,任何腫脹都有可能壓迫正中神經而產生症狀,就叫做腕隧道症候群。 特徵為手部由特定區域 (大拇指、食指與中指的一半開始有麻木、麻刺感甚至無力感。 現代人因為使用電腦打字、使用滑鼠、長時間滑手機或在工作的時候重複手部的特定姿勢活動容易產生肌腱炎,進而造成腕隧道的狹窄而產生腕隧道症候群。 (二)蜜月手 (honeymood palsy): 新婚夫妻枕著對方手臂當枕頭入眠,造成橈神經壓迫引起俗稱蜜月手,早上起床手麻且抬不起來,以上症狀可能要數周才能恢復。

  2. 下肢週邊動脈阻塞疾病 (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簡稱 lower extremity PAD) 主要是動脈粥狀硬化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如吸菸、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會增加下肢週邊動脈阻塞疾病的發生。 下肢週邊動脈阻塞疾病是一種持續漸進性的疾病。 在早期常無症狀,稍晚會出現間歇性跛行、進而休息疼痛,末期則出現潰瘍或壞死,所以必須儘早診斷、減少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進行跛行的運動以及藥物治療,以避免嚴重的後遺症。 關鍵字: 下肢週邊動脈阻塞疾病、動脈粥狀硬化、lower extremity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lower extremity PAD. 壹、前言.

  3. 引發惡病體質的機轉複雜,2006年針對惡病體質的診斷建立共識如下:『在12個月內體重明顯減輕至少5%(或身體質量指數(BMI) <20 kg/m 2 )』,有『肌肉力量減低、疲倦、厭食、非脂肪重量指數低、生化值異常』5項中具3項者。 生化值異常方面則包括:發炎標記增加(CRP > 5.0 mg/L、IL-6 > 4.0 pg/mL)、貧血(Hb < 12 g/dL)、血清白蛋白低下(< 3.2 g/dL) 1 。 體重明顯減輕是預估病人死亡的獨立因素,與年長者死亡率增加有關。 美國針對96個長期照護機構900位住民的研究指出,居住在護理之家年長者體重明顯減輕達5%以上者,其死亡的風險增加5%以上 2 。

  4. 危急性肢體缺血 (critical limb ischemia; CLI) 為周邊動脈疾病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PAD) 的一種嚴重臨床表現描述病人患有慢性缺血休息疼痛腿和腳潰瘍或壞疽。 CLI 可進一步再分為急性和慢性肢體缺血:肢體灌流突然而快速的減少,會導致急性肢體缺血;這樣的症狀持續2週以上,則為慢性肢體缺血。 在內科加護病房的臨床藥事照護中發現,病人或家屬往往不願或不適合血管重建術來處置 CLI。 因此,本文的目的藉由回顧 CLI 臨床文獻及治療指引,並從實證的觀點探討藥物在 CLI 治療中所扮演的角色,以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 1 。 貳、案例報告. 范先生,80歲已婚,因中風而長期臥床,並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及甲狀腺亢進病史。

  5. 1246年歐洲羅馬帝國腓德烈二世 (Friedrich)在以拉丁文及希臘文所公佈的醫藥取締法是醫藥分業最早的法源依據。 台灣醫藥分業自1997年3月1日起實施獨步全球的台式「雙軌制的醫藥分業」,允許診所自聘藥師調劑,只是在同一屋簷下將處方箋由右手交給左手,除了增加藥師的就業機會外,多數消費者依舊與醫藥分業前一樣,不清楚服藥的內容,不認識藥師,也一樣不明白藥師的專業角色。 其實在醫藥分業中,受惠最大者理論上應是全國民眾,遺憾的是實行十週年來民眾仍不清楚醫藥分業的真正意涵為何? 多認為只是醫師與藥師間複雜的利益糾葛。 人類醫藥分業的歷史告訴我們,醫藥分業的最基本精神乃在追求「處方透明化」,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6. 表一 服用藥物. 表二 檢驗數據. 此案例送交本院藥物不良反應小組作討論,因為當天即時向病人借用健保卡讀取雲端藥歷資料,近3個月僅在本院門診就醫拿藥,沒有外院就醫拿藥的紀錄,病人自述無心血管病史,且沒有服用中草藥及保健食品。 參照檢驗數據並沒有心臟、肝臟、腎臟疾病及甲狀腺功能之數值異常,在 Naranjo scale 第五個選項「有沒有其他原因 (此藥物以外) 可以引起同樣之不良反應」勾選「否」,得分+2。 另當天醫師僅將懷疑藥物 olanzapine 停用,其他藥物沿用,經藥師後續在隔週、隔月共2次電話追蹤,病人表示已經沒有再出現水腫情形。 以院內用藥參考期刊及案例報導,將其他用藥造成之可能性作排除,則以 SGA 抗精神病劑中 olanzapine 造成水腫之最為可能。

  7.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則收錄番紅花臨床治療經閉癥瘕、產後瘀阻、溫毒發斑、憂鬱痞悶、驚悸發狂,日服量為1-3克,煎服或沸水泡服。 但月經過多及孕婦須禁服。 二、藥理研究. 番紅花 LD 50 為20.7 g/kg 10 ,目前藥理研究發現番紅花具有改善心臟血管循環系統、焦慮、憂鬱、失眠、抗癌、抗氧化、經前症候群,以及抗胃潰瘍、預防 indomethacin 引起的胃黏膜損傷等活性 11 。 番紅花降血脂、抗癌、清除自由基等主要的活性成分為 crocin、crocentin 11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