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0日 · 這無色微甜的便宜氣體看似沒有立即成癮性但2019年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表報告確診多名青少年因吸食笑氣而癱瘓的案例究竟笑氣為何在青少年間流行和被濫用接手治療的醫師們怎麼看待笑氣在台灣被輕忽的危險以及對青少年身心帶來的影響

  2. 2020年8月13日 · 《The Real Story的第三集是暑假期間你必懂的一場新校園危機。 《報導者記者陳潔楊智強在今年從一個鋼瓶開始揭開讓許多青少年甚至國小學生上癮癱瘓死亡的笑氣危機」。 「沒想到它規模這麼大取得這麼容易卻偽裝得這麼無害,」在見過笑氣吸食者販賣者之後智強這麼說。 透過數據的比對和第一手採訪,《報導者》團隊發現台灣一年有26萬公斤笑氣,經過轉手而從列管機制中消失、不知去向。 同時,只要在社交網站打上對的關鍵字,一瓶瓶笑氣鋼瓶就能宅配到府,許多年輕人把它裝進氣球吸食,當成派對助興物質,卻不知道將賠上的是什麼代價。 記者陳潔和吸食者的訪談,清楚的描繪出吸食笑氣後不可逆的傷害,最嚴重時,吸食者小柔一天要吸10公斤的笑氣,「她跟她媽媽說自己要完蛋了,然後就倒下送醫了。

  3. 2015年12月15日 · 」八仙塵爆已半年,當時電視畫面瘋狂轉送急診室的畫面──擁擠的病床上、哀號的病人、奔跑的醫護人員、心急如焚的家屬們,宛如難民營般的景象彷彿還歷歷在目,你還記得嗎? 但這並非是重大災害發生時才會出現的狀況,走進各縣市的大型的教學醫院以及醫學中心,多數每天仍然上演著這樣的劇情,背後其實隱含著嚴重的醫療危機,跟生活在台灣的每個你我都相關。 我們製作了台灣第一款急診室新聞遊戲,事前訪談了多位醫學中心的急診室醫師,將他們每天緊湊的工作真實情況融入遊戲中,希望透過遊戲與報導,讓所有人真實體驗與理解急診室難以想像的忙碌以及壅塞程度。 記者/陳貞樺 攝影/余志偉 遊戲製作團隊/吳泰輝、吳政達、陳貞樺、蔣宜婷. 「如果你沒看過難民營,那就來急診室走一遭吧。

  4. 2020年8月12日 · 喧嚷一時的健保特殊醫材訂定差額負擔上限政策,終在衛生福利部於7月24日廢止原公告而暫時劃下句點,平息2個月來各界輿論的激烈爭論。

  5. 2022年4月22日 · 上海街頭罕見出現抗疫橫幅。 4月17日晚間,華山路出現4幅標語,白布上用紅字寫著「逝者名單」、「人們正在死去」、「此內容違規無法查看」、「反對無限制封城」。 而根據網路上一篇文章所稱,3名行動者於凌晨3點被人帶走,後已釋放,可能會被起訴尋釁滋事罪。 (圖片提供/受訪者) 「我有固定在長期服用的藥物,每次能領一個月,當時不知道會封城⋯⋯,醫院說能幫我開藥,只是需要本人持證件去領,但小區不給出入許可,最後我還是無法出門。 」在上海工作的29歲台灣人米花(化名)訴說親身遭遇的就醫困境,後來是靠著鄰里群組力量,聯繫到一位被許可出門產檢的孕婦,才領到2星期份量的藥。

  6. 2023年2月24日 · 張鎮宏/放棄自爆的恐怖分子? 巴黎恐攻大審中,對照《家.國.安全》的邪惡自問. 「我不是不敢死,我只是不想殺掉眼前的這些人。 」2015年11月巴黎恐攻事件中唯一生還的「恐怖分子」薩拉.阿布都薩蘭(Salah Abdeslam),在法庭審判中首度訴說自己的故事。 圖為他在2021年9月8日接受庭審第一天的現場素描。 (繪圖/AFP/Benoit PEYRUCQ) 「刑罰的目的,是為了要受刑罰者改過向善、重新成為更好的人。 」這是2022年6月24日,被告的辯護律師維茨(Martin Vettes),在巴黎的法庭上, 為自己的當事人做最後一次言詞辯論 。 「但在法庭做出判決之前,我請求諸君捫心自問、用力地質問自己這個問題:我們對這名『恐怖分子』的懲罰,會讓我們過得更好嗎?

  7. 2020年9月28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評論. 張瓈文/新藥自費負擔沉重,健保改革如何讓重症病人看見希望? (攝影/余志偉) 今年中,與癌症希望基金會(簡稱Hope)合作過許多癌友權益倡議活動的林小姐離開人世。 罹患肺癌第四期的她年紀尚輕,還有年幼的孩子要照顧,但健保給付的肺癌治療對她療效不佳,為了爭取陪伴孩子的時間,她不得不自費嘗試各種新藥,雖然花費超過新台幣200萬元,但終究敵不過病魔,也無緣見證全民健保未來是否可能有改革的契機。 自費用新藥,已成癌症病人常態. 揹負經濟重擔生重病的案例,林小姐不是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