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6日 · 其實咳嗽這件事,說小可以小、說大可以大,除了到、暫時吸到髒空氣的咳嗽之外,持續一段時間的咳嗽,通常代表身體還有其他的疾病,只要咳嗽1星期以上,其實就要就醫。 而到底要去看哪科的醫生,很多人可能會先從耳鼻喉科、家醫科開始看,通常都能獲得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只要停藥之後還是持續咳嗽, 或是咳嗽沒有改善、出現其他症狀持續超過1星期,就建議要去看「胸腔內科」 ,因為很可能是下呼吸道出現了問題。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就表示,其實看咳嗽、治咳嗽是胸腔科醫師的專長,不是只有確診肺部疾病才能來看胸腔科。 久咳不癒的常見原因. 氣喘. 過敏. 胃食道逆流. 鼻涕倒流. 肺部感染(如黴漿菌、 肺結核 )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癌. 久咳為什麼會咳到窒息? 胸腔科醫師:每次咳嗽都在傷害氣管

  2. 2021年4月4日 · 咳」是長輩常常遇到的問題,指吞嚥時發生困難,導致食物或液體沒有進到正確的食道,而是跑進氣管裡引起咳。 高齡暨社區醫學部社區健康中心行政組洪從善組長指出,臺灣已邁入高齡社會,依國家發展委員會人口推估報告資料顯示,預估四年後(2025年)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人口占比超過20%)。 隨著年齡老化,其中肌少症為老年症候群之一,使骨骼肌肉質量減少,功能降低,也影響臉部、咀嚼肌及舌肌之吞嚥相關肌群功能減退,造成吞嚥功能改變。 長者因感覺功能變差,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等情況,容易衍生營養不良問題。 預防咳七字訣避免吞嚥能力退化.

  3. 2020年10月24日 · 40歲開始十招練吞嚥防失能. 日期:2020 年 10 月 24 日 作者: 林以璿. 健康長壽是目前高齡社會追求的目標,隨著年齡增長,老化無法避免,緊接著衰弱,甚至失能接踵而至;如何預防失能、緩和失智,成為當今最迫切的問題。 怎樣才能達到預防失能、緩和失智,簡單來說,就是從口腔衰弱 (Oral Frailty)預防開始做起:增強咀嚼吞嚥能力。 每10個65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位有吞嚥障礙,撇除疾病之外,其實老化也是一個因素。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約有12.8%的65歲以上長者有吞嚥困難,簡單來說,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吞嚥障礙,隨著高齡者越來越多、這個數字也越來越高,同時提升罹患吸入性肺炎的風險,有致死的風險。 40歲以上肌肉就開始退化,吞嚥困難提升肺炎風險.

  4. 2022年12月7日 · 原來是罹患橫紋肌溶解症! 日期:2022 年 12 月 7 日 by 王 彤榆. 15 歲女高中生小澄踩飛輪 10 分鐘,竟出現可樂尿、站不起來等症狀而立刻就診。 送醫後從症狀及檢驗數據判定為「橫紋肌溶解症」。 醫師提醒,不論是重量訓練或是運動強度都應計畫性逐步提升,先適當的暖身做好防護才能避免造成傷害。 小澄選修學校 1 周 1 次的運動休閒課,當天課程由教練領導做間歇性的心肺功能練習,雖然當下小澄明顯感受到運動負荷大、腿軟,但是卻並不以為意;沒想到過了 2 天,便出現可樂尿、無法站起等嚴重不適症狀,才被送往臺中慈濟醫院小兒科住院治療。

  5. 2019年3月17日 · 第10對腦神經又稱「迷走神經」,是人的腦神經中最長和分佈範圍最廣的一組神經,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平常緊張時,可以透過刺激迷走神經來使得情緒平穩下來,在心律不整時也可以透過刺激迷走神經,讓心律回到正常的狀態。 刺激迷走神經的方法. 深吸一口氣,憋住,讓胸口脹滿。 深吸一口氣後憋住,握緊雙拳,假裝自己現在是大便時、腹部用力的狀態。 用胸腔的力量用力 咳嗽 。 用冰毛巾敷臉、尤其是眼睛的地方,持續半分鐘左右。 將臉泡在冰水裡15~20秒。 (但因為有到的風險,不建議優先使用) 用手或湯匙、筷子挖喉嚨,讓身體產生反射性的嘔吐。 輕輕按摩頸動脈竇10~15秒。

  6. 2019年1月7日 · - Heho Cancer. 長了腫瘤為什麼不能切掉就好? 醫師告訴你他們在考慮什麼! Posted on 2019 年 1 月 7 日 by 盧映慈. 當身體裡長了腫瘤,很多患者第一個想法就是,「能不能切掉就好? 」但雖然腫瘤是一個組織結構,也不是像切冬瓜一樣把腫瘤切下來就沒事。 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國峯說,看能不能動手術,主要是看有沒有侵犯來決定。 手術不是萬靈丹. 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渭文說,手術當中要考慮的,除了腫瘤本身之外,還有腫瘤週邊的其他器官,尤其是血管。 「但這牽涉到解剖學上的問題,所以有時很難去跟病人解釋,為什麼切開了之後,卻說『不能切了』,然後縫起來。

  7. 2018年3月2日 · 日期:2018 年 3 月 2 日 作者: 陳 亦云. 陳亦云/綜合報導 許嘉真/圖. 你常為了工作或家庭問題而被老闆、長官、老爸老媽或另一半莫名其妙罵到狗血淋頭而憤怒不已,卻又不敢發作回,只好忍氣吞聲、鬱卒以對嗎? 憤怒情緒嚴重為害人體身心健康. 科學實驗證明,憤怒的情緒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壓與血糖升高、心跳加快、消化道痙攣,肌肉緊張度增強等症候,如果憤怒情緒長期累積得不到緩解,甚至可能出現腎上腺髓質中的激素嚴重枯竭,心臟承受不了超越極限的高度緊張而衰竭,而導致猝然死亡,可見得憤怒情緒對人體健康所帶來的危害。 發洩憤怒也能形成商機. 所以適度尋求發洩憤怒與不滿,對長期充斥負面情緒的人來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