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4月29日 · 2021年3部失智症新片,導演取材自身邊失智親友的真實歷程,為失智者、照顧者的心靈尋找出路。 2021-04-29. .文 / 梁元齡編譯.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Pexels. 字級. 收藏. 分享. 1.《父親》:從「失智者」視角學習同理. 「我覺得自己像棵葉子快掉光的樹…所有枝枒、風吹雨打…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 」——電影《父親》(The Father) (圖片來源 / 采昌國際) 年邁的安東尼(Anthony)有失智症,影響到生活起居,常常疑神疑鬼、幻聽又幻視,還老認定別人偷了他的東西。 但安東尼的性格獨立、好強,不願面對罹病現實,態度堅定地拒絕女兒安(Anne)的安排與照顧,還時不時對她酸言酸語,令女兒身心俱疲。

  2. 2019年8月22日 · 郭修篆將自閉症哥哥的故事拍成》,拿下多項海內外電影獎項。. 片中真實描繪自閉症者和照顧者的生活日常讓家長很有感。. (電影裡的自閉症哥哥文光對聲音十分敏感意外發現他的音樂天賦 。. 圖片來源:滿滿額娛樂 提供). 「劇情很到位 ...

  3. 2014年12月25日 · 《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在今(2014)年3月3日在美國紐約州開拍,已於4月就殺青的一部劇情片,今(2014)年9月8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影展上首映,美國將於2015年1月16日公映,台灣預計2015年2月6日上映。 《我想念我自己》作者麗莎潔諾娃(Lisa Genova),最初是希望能提供失智症患者與家屬實質的幫助,因為她也曾為失智症家屬,深刻體會與瞭解患者與照護者的心境,最後,在沒有出版商青睞之下,決定自費出版,未料卻成為全美暢銷書。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4. 2009年9月1日 · 從今年八月到十一月,在台北美術館有場「皮克斯動劃二十年」特展,這是全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立體動畫公司,他們把電腦繪圖科技帶到另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 「瓦力」是皮克斯公司的第九部作品,應該也是至今最巔峰的傑作,除了影像畫面的成就之外 ...

  5. 2016年4月1日 · 電影迷惑中年的解方. 電影能讓人快速閱讀產生角色認同參與多種不同人生故事及抉擇就好像身歷其境活了一遍有助個人在關鍵時刻下決定。 「就好像心理學說的『基模(schema)』,」彭懷真解釋,人對曾經看過的影像會有種熟悉及安全感,一旦碰上類似狀況,較能從容做決定。 法國《電影美學》書中也提到,看電影時觀眾處於夢與真實之間,同時遊走在意識與無意識中。 意識是他看到畫面,了解電影語言;無意識則發生在表面上不邏輯、非理性的世界,從其中流露出觀眾受壓抑的慾望與挫折。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從電影學到的中年人生,不是樣樣拿A就等於成功。 彭懷真解釋,年輕時要求讀書、家庭、人際關係樣樣要做到最好,到了中年卻發現,體能健康逐漸下滑,能有B就不錯了,人際關係、工作也不見得事事圓滿。

  6. 2021年1月20日 · 給大人看的電影靈魂急轉彎》:生命中的火花其實是那些讓你心動的經驗. 2020年因為一場意外的疫情也許是宇宙寫好的腳本),整個世界幾乎所有人類都面臨著計畫打亂重新洗牌省思自己人生定位和生命輕重緩急的時刻。. 還好,這時候我們有一部 ...

  7. 2023年7月12日 · 2023-07-12. .編譯 / 梁元齡. .責任編輯 / 陳祖晴.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既視感是什麼? 既視感(英文 deja vu)又稱幻覺記憶,該名詞來自法文「déjà vu」指的是「似曾相識」,也就是此情此景已經見過。 既視感是一種怪異的感覺,你好像經歷過某件事,卻同時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經歷過。 最常見的既視感例子如:第一次去某國家玩,產生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你似乎曾走在同一條路上、去過同一座城市、吃過同一道料理。 這趟分明是第一次的旅行,卻像舊地重遊一般。 既視感感覺如何? 經驗既視感的當下,你可能正在與人交談、或做某件事,霎時間,一股強烈的熟悉感襲來,似乎此時、此地,相同事件曾經上演。

  1. 相關搜尋

    誰來守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