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9日 · 全台有33個斷層,經濟部在臉書專頁公布活動斷層查詢系統,只要輸入地址就能查詢你家是否在斷層上。

  2. 2016年2月15日 · 民眾現在只要上網到「台灣活動斷層觀測系統」或「地質敏感區查詢系統」,輸入地址或地號,馬上可得知住家是否在斷層帶或地質敏感區的範圍內 ...

    • 用 GPS 觀測地殼變形
    • 從地殼變形 觀察地球情緒
    • 斷層滑移 ≠ 地震
    • 藏於海的地球脾氣
    • GPS 測站守護者的野外挑戰
    • 預測地震,可能嗎?

    地殼因斷層活動,無時無刻皆在變化,與地震、海嘯、山崩等現象更是環環相扣。「地殼變形」遂成為地震學家無法忽視的觀察標的,就像地球展露情緒的跡象。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的許雅儒研究員,其研究主要利用全球衛星定位觀測系統 (GPS) 、地震及井下應變儀觀測資料,綜合分析陸地及隱沒帶斷層在地震周期中不同時段之地表變形。 原先碩士畢業後並無進修打算,然而,來到中研院地球科學所當研究助理那年,恰巧碰上 921 地震,親眼目睹斷垣殘壁和慘重傷亡,許雅儒步上探索地球科學奧秘之路,一路成為研究員,成為能看懂地球情緒起落的人。

    發生地震時,避難是當務之急。對許雅儒而言,第一件想到的事則是:全臺超過 400 個 GPS 固定觀測站往哪個方向位移。因為臺灣位處隱沒帶,地震頻繁,地球的「情緒」時常在地表數十秒震動、板塊幾公分的移動間,展露無遺。 GPS 衛星定位係經由衞星量測地表測站的座標,測站座標隨時間的變化可計算速度,推測地底斷層的活動情形。臺灣目前設置超過 400 座 GPS 固定觀測站,測站的選址需具備良好透空度(仰角 10°以上無遮蔽物)、地質穩定、遠離電磁波干擾源等。GPS 固定觀測站大抵沿著主要斷層帶擺放,與斷層垂直及平行方向皆有設置測站。 日常 GPS 導航的量測精度頂多是「公尺」,而藉 GPS 觀測地殼變形卻精準至「毫米」。 板塊移動緩慢,一年僅移動幾毫米至幾十毫米,必須透過長時間的連續觀測以換取精度。...

    了解斷層活動不能只看當下,因為斷層滑移歷史很長,可能長達數萬年。斷層活動是能量累積的結果。 許雅儒說,斷層滑移主要有三個歷程,如下圖: 伴隨地震的斷層滑移稱為「同震滑移」,因為板塊運動的關係,岩層的推擠或拉張都會造成地震。 上部地殼一般為脆性變形,下部地殼因為溫壓的關係產生塑性變形。板塊運動會造成地殼不斷變形,下部地殼變形行為像年糕,會一直變形,但一般不會發生大地震。下部地殼會推擠上部地殼,不像下部地殼,上部地殼可以積聚能量,當上部地殼承受不住便引發地震。若下層每年推進 5 公分,假設 100 年後地震能量才一次釋放,便會產生位移 5 公尺的地震。 當上部地殼沒有大地震發生、主要能量由深處斷層緩慢滑移釋放時,則為「間震期滑移」。 若在同震滑移後,地殼能量未釋放完全,而於地震時產生破裂的周遭發...

    除了陸地觀測,隱沒帶海底斷層活動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海底監測同樣透過 GPS 定位系統,不過因為衛星訊號無法穿透海水,所以必須藉由聲波定位。陸地的 GPS 站先跟船的位置做一般 GPS 相對定位,船的位置再跟海床聲波回應器做聲波定位,由此得知海床聲波回應器相對陸地 GPS 站的位置及位移速度。 許雅儒說,隱沒帶地震規模驚人,如 2004 年蘇門答臘地震和 2011 年日本 311 大地震。許雅儒在蘇門答臘隱沒帶的研究成果(註一),也是首次有近海溝的 GPS 觀測資料,驗證隱沒帶淺層之摩擦性質為速度強化,亦即隨著斷層滑動速度增加、摩擦強度也增加,並有顯著震後滑移。 此外,臺灣鄰近海域還有許多大型隱沒帶海溝值得觀測,包括琉球海溝(長約 2200 公里)、馬尼拉海溝(長約 1100 公里)。她說...

    測站肩負感測地球一舉一動的任務,而守護海陸觀測站的工作得仰賴研究者的野外工作。許雅儒表示,海床聲波回應器可能會被海底泥流掩埋而失聯,難以回收,除非派機器手臂下潛維護。陸地上的觀測站則容易遭雷擊損毀,若一年有三座測站損毀即屬非常嚴重。 許雅儒的野外研究,始於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時期的南橫測站工作。她說,觀測站大多位於人煙稀少的地區,分為固定站和野外站。固定站每天都會回傳資料,野外站平均一年去一到二次。觀測工作不外乎設置腳架、量測、紀錄等。野外研究更是一場場冒險,許多時候得學會砍草、劈樹、挖地等技能,才能找到測站點。 許雅儒表示,有次劈草開路,不小心與草堆中的墳墓照片四目相交,瞬間背脊發涼。抑或因為野外測站所在之處山路險峻,車子踩滿油門卻往下滑。更甚,設置好的測站因學校整地而被掩埋,必須親...

    地震與海嘯的破壞力固然讓人恐懼,但不若諸多影視文本可怖。 電影都太誇張了,每次看都覺得導演很有想像力。 許雅儒笑說,民眾對地震了解不夠深入,地震電影時常「誇大」地震形象。即使地表破裂,人絕對不可能直墜地心,根本是無稽之談。她轉而正色且科學地解釋:地殼的確會破裂,但隨著深度增加,岩壓就越大;所以不管張裂或聚合,深度增加時,岩壓變大,裂面也會閉合。 人們無法透徹了解地震,帶來諸多災難想像。至於地震觀測研究是否能達成「預測」、減少傷害?許雅儒坦言,難度很高。 因為地震孕震週期長,目前對地震觀測頂多百年以內,但是地震周期可能長達千年,從小窗口看出去,難以窺其全貌。 許雅儒說,預測方法不同,感測程度也不同。目前可從地球化學、地震活動度、電離層、地球磁場等方法著手,不過要排除其它非地震因素可能造成的擾動...

  3. 2020年9月28日 · 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教授陳朝輝開發「三維大地斷層掃描系統」,可運用在如水庫、核電廠等大型公共建設或鐵路、隧道、橋梁等基礎 ...

  4. 2018年3月24日 · 在線地圖使用. 在網站上輸入地址後,該地區會顯示被某種顏色覆蓋。 網站說明指示,黑邊圍住的黃色地帶為斷層帶,綠色為土壤液化帶,淺藍色為滑坡帶。 比如,輸入比佛利山莊市政廳的地址,就會看到該地點被黃色覆蓋。 點擊該地塊後,網站會顯示,該地塊位於某個斷層帶,但並非容易發生液化或山體滑坡的地帶。 地圖右上方有一個圖標,點擊將提供地圖顏色的詳細解釋。...

  5. 中央健康保險署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除看診與用藥記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還能查詢患者做過的醫療檢查,包括電腦 ...

  6. 2018年1月5日 · 此次震央位於奧克蘭-伯克利邊界的海沃德斷層帶(Hayward fault),該斷層是灣區最令人恐懼的震帶之一,專家預期未來可能會發生7級以上地震,區內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