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1990年,林萬億學成歸國,在報刊上提倡台灣應該走向北歐民主福利國家的方向,認為政府應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當時還少有人提倡社會福利政策。 林萬億也參與制定殘障福利法、修正老人福利法以及社會救助法等。 國大代表選舉時,林萬億幫助民進黨草擬福利政策,建議將社會權列入憲法,但當時並未成功推行。 日後民進黨邀請林萬億參與草擬福利國家政策,內容包括國民年金、社會住宅、健康保險以及扶助弱勢
  1. 臺灣的社會福利也不例外它隨著國家的形成與轉型政治的民主與演變經濟的蓬勃與遲滯社會的開放與多元文化的文明與束縛造就了臺灣的福利體制從福利侍從主義到發展取向其間家庭社區志願組織扮演基石創新後備的角色本書從戰後臺灣社會福利的啟動談起沿著政策的制訂法律的通過的線路將臺灣每一個領域的社會福利切割成若干階段其間以事實資料夾雜著評論呈現。 而事實資料不可免俗地是採納官方的方案與統計,因此,難免有些瑣碎與無趣,但是,作者已試圖擺脫業務報告的方式,而是將社會福利學理貫穿其間。 亦即,本書對臺灣社會福利發展一甲子做了盡可能的忠實見證。

  2. 林萬億. 台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Oct 9, 2012 - History - 832 pages. 社會福利是一個國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產物臺灣的社會福利也不例外它隨著國家的形成與轉型政治的民主與演變經濟的蓬勃與遲滯社會的開放與多元文化的文明與束縛,...

  3. 林萬億 . 1990 年代初,當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概念經由「無疆界的世界」(the borderless world)(Ohmae, 1990)的浮現被警覺到,觀察家甚至宣稱「民族國家的終結」(the End of National Sate)(Ohmae, 1996)。 這樣的體認猶如1970 年代初,貝爾(Daniel Bell, 1973)所觀察到的西方工業社會的演進,預告了「後工業社會的來臨」(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般具有前瞻性與震撼性。 即使對全球化的說法仍有爭議,有些學者以為人類社會的某些面向的「全球化」早已存在,如經濟活動,即使如此,也並非真的全球一體,或許只是國際化而已。

  4. 台灣的社會福利: 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 台灣的社會福利. : 林萬億.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 - Public welfare - 688 pages. Preview this book ».

    • 林萬億
    •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6
    • 9571145696, 9789571145693
    • 台灣的社會福利: 歷史經驗與制度分析
  5. 臺灣正體. 林萬億 (1952年 — ), 臺灣 政治人物、 社會工作 學者, 新北市 泰山區 佃農 子弟。 於 2012年總統大選 為 蔡英文 團隊起草《十年政綱》的「 教育 篇」。 林萬億畢業於 臺大 、取得 美國 柏克萊加州大學 社會福利 博士 ,曾任臺大社會系系主任、 台北縣 副縣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 、 中華民國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 首任副召集人兼執行長, 民主進步黨 勞動 政策 小組召集人等職,被視為 蘇貞昌 人馬 [2] [3] [4] 。 早年經歷 [ 編輯] 父母親要養眾多孩子,生活困頓。 排行第三的林萬億因小學成績優秀,在老師的鼓勵下,其父母親同意讓林萬億繼續升學。 放榜後,林萬億放棄離家太遠的 松山中學 ,再去考上台北市立初商夜間部。 晚上上課,白天則幫忙父母務農。

  6. 林萬億. 現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組學士碩士.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社會福利學院博士. 曾任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 臺北縣副縣長. 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