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7日 · 那時對病症缺乏認知的她,連最基本的咳、心口痛等病徵都無出現,卻突然被告知患癌,心情複雜。 「心想死啦,網上資訊、報道常常都說患末期肺癌的話,可能得半年多命,好驚好快會惡化。

  2. 2021年2月7日 · 治癌方法日新月異,惟一群基層癌症患者卻苦要面對「有藥無錢醫」的困境。. 58歲家庭主婦Bonnie,不幸確診4期A肺癌,使用IMpower150治療肺癌組合藥物反應良好,惟每三星期要花上兩萬元,積蓄將盡,盼政府將上述肺癌組合藥物納入治療藥物方案,延續 ...

  3. 2023年10月14日 · 台灣知名投資者及作家闕又上近日便分享兩個故事,都是退休金剛拿到手,卻患癌離世,錢留下了,人卻離開了,他感悟「我們最容易忽略的財富是健康」。

  4. 2020年11月13日 · 保險. 發布時間: 2020/11/13 11:34. 最後更新: 2020/11/13 11:35. 分享:. 王小姐今年30歲,本身已購買了醫療保險,因為朋友患了癌症,才知道醫療費高昂,所以想為自己準備一些危疾保障,但現時每月應付日常開支後,只剩2,000至3,000元盈餘。. 在資金不多的 ...

  5. 2018年12月15日 ·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癌症資訊,一旦被確診未必有充分知識向醫生發問,反而會倒過來質疑醫生,甚至錯過了治療黃金時期。 謬誤一:化療或標靶藥的效果欠佳? 肺癌及肝癌病人,一般首選是接受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但不少人一聽到化療已很抗拒,希望改為接受免疫治療,有些中產人士會doctor-shopping,期望有醫生「說出」符合他想要的治療方案,結果拖延一、兩個月甚至半年才進行治療,最終影響治療效果。 謬誤二:化療導致「作嘔作悶」? 謝醫生指,不少病人對化療和電療的副作用存在誤解,例如化療導致「作嘔作悶」的副作用,現時已可透過藥物改善。 謬誤三:電療導致嚴重「生痱滋」?

  6. 2021年1月8日 · 癌症曾經是不治之症,但隨着醫學的發展,癌症的治癒率已有所提升;適切的治療及充裕的經濟支援乃治療癌症的關鍵,而一份合適的危疾保障更是不可或缺。 問:危疾保險承保甚麼癌症? 答:一份全面的危疾保險,會承保不同階段的癌症,如原位癌/初期癌症及非初期癌症,提供一筆過現金賠償,讓受保人自由運用。 所謂原位癌,通常指病變只局限於病發原位並處於侵入性前的狀況,即癌細胞並未穿透基底膜,亦未侵入器官周圍的組織或間質,所以只要及早診治,患者的痊癒率相對為高。 然而,若未能及時處理原位癌,則有機會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減低治癒率。 因此,危疾保險承保原位癌,所提供的賠償就能幫助受保人及時治療,有助減低癌症擴散的風險。 問:危疾保險在治療癌症和癌症復發方面,提供甚麼保障?

  7. 2020年5月7日 · 近年,都市人患癌的數字有上升趨勢,令危疾保險中的癌症保障,更加重要。 當受保人患上危疾時,危疾保險會作出一筆過賠償,但現在,部分保險公司甚至推出持續癌症治療保障,讓受保人於醫癌期間,可額外得到賠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