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2月24日 · 公司僅 40 位員工的正言,卻可以拿下台灣高鐵上千個垃圾桶的訂單,董事長林坤言甚至接到當時的台灣高鐵董事長殷琪,親自打來的道謝電話,他怎麼辦到的?

  2. 2023年11月27日 · 你對成功的渴求,一定要大於競爭者對你失敗的渴望。 我的生存意志,強過了幾乎每個想殺死我的人。 You must want to succeed more than your competitors want you not to. But my will to survive exceeds almost everybody else's will to kill me. 資料來源:2013 年俄勒岡州立大學(OSU)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演講;2019 年密爾瓦基工學院(MSOE)演講;2023 年台大畢業典禮演講; 《輝達黃仁勳》 ,時報出版.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訂閱經理人Google News 加入經理人LINE好友. >> 看更多. 追蹤我們.

  3. 2024年4月18日 · 烏野高中一年級的月島雖然也喜歡排球,但卻因為哥哥的遭遇讓他心中一直有個陰影,也讓他只把排球當成社團活動,並不會拼盡全力。 月島也在強化集訓時,質疑山口「為什麼大家有這麼努力?

    • 費用貴2成,導致乏人問津
    • 砸錢蓋廠,爭取星巴克生意
    • 好市多會員制更為產品加分

    該公司董事長廖日興以 1965 年創立的金利祐興起家,曾經是商標銘版類(編按:在各式材質上添加裝飾)知名供應商,客戶遍及汽車、3C 等產業龍頭品牌,2010 年於深圳交易所掛牌,是第 7 間成功在中國 A 股上市的台商。 但,因為中國經營生態的差異,廖日興選擇將股份賣給當地人,取得資金後回台灣重新創業。 他赴美觀摩創業趨勢,看見肉品運輸車在超高壓低溫滅菌技術(HPP)代工廠外大排長龍,等著殺菌。他因而盤算,雖然一台設備要價新台幣1億元,換算折舊攤提,只要有 2% 的肉品業者來找他代工,就足以撐得起一家公司。 「結果連 0.002% 都沒進來啊!」殷豪苦笑。團隊是食品業門外漢,熱血投入,卻想得太天真。 台灣肉品加工大廠台畜,是它的早期客戶,該公司總經理王志興指出,一開始是培根類產品委託金利食安...

    2014 年,他拜訪當地食品業者之後,研究自己做終端產品的可行性,鎖定冷壓果汁。 那時星巴克剛買下一家冷壓果汁廠,跨足高價果汁市場。「一個國際性品牌,看中這個新形態的蔬果加工方式,我就覺得應該對了,」殷豪評估,台灣蔬果豐富,4 季都有原料能加工,「至少還可以做台灣星巴克生意嘛!」 因此,它再投入 5000 萬元,投資蔬果清洗與榨汁設備,建立完整的冷壓果汁產線。接著它主動遊說台灣星巴克,「你們美國母公司買了一家果汁廠,我們用的設備、技術是一樣的,我可以幫你代工,」殷豪笑說,果然爭取到星巴克,成為它在台第一個通路,但這還不夠。 曾經,它有機會上架統一超,但,100% 純果汁比傳統濃縮果汁貴一倍,又是陌生品牌,「我們只選蛋黃區的 2000 家門市上架,只玩了 4 個月,」殷豪回憶。隔年,它 2 度...

    過去,食品業者專注於研發新技術、新口味,期望以產品力征服市場。每次推出新品,業務就得一一拜訪通路,遊說上架,但對通路採購來說,這些陌生產品,要從零開始發想怎麼賣。 但,金利食安直接找上通路採購,尋求他們的建議,例如現在消費趨勢是什麼?通路希望賣怎樣的產品?「我知道我在滿足什麼樣的缺口,採購(人員)也了解我在做的東西,他就想賣這個,當然願意上架。」殷豪說,「布局好了,裡面每一個人都在幫你賣,1 年幾百萬瓶,真的不困難。」 他舉例,一開始好市多採購就明確告訴他,賣場裡,1 顆生鮮鳳梨才賣 60 元,但金利食安品牌純在,它的鳳梨汁經過削皮、殺菌、包裝、運輸,得賣 100 元才有利潤,「如果是這價位,不用上了。」因此,要做到稀釋、降低售價,又不減損風味。 採購人員發現,顧客喜歡買韓國柚子茶回家沖泡飲...

  4. 2017年10月25日 · 當時三十多歲的王秋雄,關起門來想了很久,決定痛定思痛,叫員工把做好的一萬多雙鞋子搬到工廠門口,在所有員工面前,放一把火全部燒掉,損失至少四萬美元。 然後,他啟動生產線,重新來過。 十天後,鞋子重新做好,NIKE經理聽到王秋雄一把火燒了鞋子的事,專程南下工廠重新驗貨。 這次當然滿意了,也馬上打電話向美國總部報告這件事。 當時四萬美元將近新台幣160萬元,王秋雄的創業金不過200萬元。 可見王秋雄幾乎是賭上了所有身家。 究竟王秋雄是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開啟豐泰的不朽傳奇? 豐泰脫胎換骨式的危機重生,怎麼達成? 不妨閉上眼,想像一下那極為戲劇化的一刻:成本等同老闆八成創業金的不良品,如果撕標、送進夜市賤賣,搞不好能賺得一成利潤,但現在全部沒入眼前的熊熊火光裡。

  5. 2022年9月28日 · 「這恐怕是釜底抽薪之計,」一名和張國政熟識的人認為,哥哥派選擇「先擒王」,讓弟弟派潰不成軍,張國華還有什麼動機與誘因,要把大好江山和獨守空城的張國政共享?

  6. 2020年6月30日 · 第一次的危機是發生在第二代,兄弟三人各司其職,後來為了是否要發展中低階產品而理念不合,最後由老三李兆南把其他兩位哥哥的股權買回。 第二次紛爭是發生在第三代,兩個兒子中的老大李文達是實際掌門人,弟弟李文樂患病、李文樂的太太擔心有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