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9日 · 河南省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河南 」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 河南 (消歧義) 」。 河南省 ,簡稱 「豫」 ,位於中國中部, 華中地區 偏北,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一級行政區 。 河南省承東啟西,古稱「 天地之中 」,被視為中國之處、天下之樞。 因其大部分土地位於 黃河 中下游以南地區,故名「河南」。 河南省 省會 是 鄭州市 ,位於河南省中部偏北。 河南省是中國經濟自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中間地帶,以河南省為主體的 中原經濟區 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版塊 [1] ,以其為核心的 中原文化 是 中華文化 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 [2] 。 河南省資源豐富,是全國農產品主產區和重要的 礦產資源 大省。 人口眾多,是全國人口大省, 勞動力 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巨大。

  2. 河南省,简称“豫”,位于中国中部,华中地区偏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行政区。河南省承东启西,古称“天地之中”,被视为中国之处、天下之枢。因其大部分土地位于黄河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河南省省会是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 ...

  3. 地理概況 編輯. 河南位於中國大陸中東部、黃河中下游,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 安徽 、 山東 ,北接 河北 、 山西 ,西接 陝西 ,南臨 湖北 ,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 地理位置:河南地理位置優越,古時即為 驛道 、 漕運 必經之地,商貿雲集之所。

  4. 其他人也問了

    •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三皇五帝時代
    • 春秋戰國
    • 秦漢
    • 魏晉南北朝
    • 隋、唐、五代
    • 宋、金
    • 中華民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河南省發現的古人類主要有南召猿人、欒川人、許昌人等。南召猿人牙齒化石發現於南召縣杏花山,大約生活在69萬至23萬年前。欒川人牙齒化石出土於欒川縣孫家洞遺址,同樣屬於猿人,年代約為73萬至30萬年前。許昌人頭骨化石出土於許昌市靈井遺址,他們生活在12.5萬至10.5萬年前,兼有北京人與和縣人等中國北方古人類、尼安德塔人、早期現代人的特徵。鄭州市老奶奶廟遺址等嵩山東麓5萬至3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為中國及東亞現代人類的本土起源說提供了證據。老奶奶廟遺址古人類喜歡將大量獵物的下頜骨擺放在家中,新鄭市趙莊遺址居民長途搬運紫紅色石英砂岩砌成堆,並在堆上擺放古棱齒象頭骨。這些非功利性行為體現了現代人種的特點。 新石器時代: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廟底溝二期文化、龍山文化。

    公元前711年周王朝遷都雒邑,開始分裂動盪的東周時期,那時河南分成許多小國,如戴國、陳國、蔡國、曹國、鄭國、衞國和宋國。北面的強國晉國後來分為三個國家,其中韓國的都城新鄭和魏國的都城大梁(開封)都在今天河南境內。南面的強國楚國(楚國第一個首都丹陽可能也在今河南境內)也在河南南部擁有南陽等軍事要地。最終,在前221年,西面的秦國消滅了所有諸侯國,形成了統一的中國。 而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齊放,很多影響中華文化後代的哲學家思想家很多也從黃河兩岸走出。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在河南設立了三川、潁川、南陽、河內、陳郡、東郡、碭郡七郡。 西漢時期,河南境內有弘農、河內、河南、潁川、汝南、陳留、南陽、魏郡8個郡,以及淮陽、梁國2個諸侯國。在郡和諸侯國之上,西漢在全國設立司隸校尉部和十三個州刺史部,作為監察區。河南分別屬於司隸校尉部和豫州、兗州、荊州、冀州4州管轄, 東漢定都洛陽,河南設有弘農、河內、潁川、南陽、汝南、陳留、東郡、魏郡等8郡及陳、梁2個諸侯國,分別屬於司隸校尉部及豫州、兗州、荊州、冀州、揚州5州管轄,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後,中原群雄割據,先是董卓於光熹昭寧元年進入洛陽,後廢漢少帝而立漢獻帝,遷都長安。國愈發混亂。 建安元年,曹操將漢獻帝迎入自己的地盤許昌,建都許都。 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河北軍閥袁紹,統一華北。 延康元年,獻帝禪讓予曹操之子曹丕,曹丕建立魏,都洛陽,丕諡號魏文帝。 魏雖鼎立中原,卻無法消滅江南的吳與西南的蜀漢,遂與三分天下,史稱三國。 到魏元帝在位時期,大夫司馬昭已掌握實權,覬覦皇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典出於此。 此時魏雖有鄧艾、鍾會大軍平定蜀漢,但魏國表面上的浮華背後是強人預謀篡位。 司馬昭篡位未成,其子司馬炎最終使曹奐禪讓,晉成立,都洛陽。史稱西晉。 西晉立國十五年,杜預率領大軍滅吳,全國統一。但此後僅僅過了十年,皇室內訌,兵戎相見,天下又亂,史稱八王之亂...

    南北朝以後,河南洛陽逐漸成為國際大都市,隋唐洛陽為東都全盛時人口百萬,四方納貢,百國來朝,盛極一時。 公元690年,武則天奪李唐皇位,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稱洛陽為神都洛陽。 晚唐唐哀帝天祐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朱溫把唐朝皇帝挾持到洛陽,定都洛陽,唐朝滅亡。建國號「大梁」,史稱「後梁」,改元「開平」至此,立國290年、傳20帝的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五代首都都在今天的河南省境內。後梁(開封)、後唐(洛陽)、後晉(開封)、後漢(開封)、後周(開封)。 後唐到後漢期間,契丹首領耶律德光曾經一度進入河南,攻占洛陽與開封。

    宋代建都開封為「汴京」。河南其他地方分屬京西北路,京西南路,京東西路等。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兵臨澶州(今河南濮陽),軍民奮起抵抗,在寇準力諫下,真宗御駕親征至澶。宋以少勝多,大敗遼兵。遼軍戰敗求和,雙方簽訂了有名的「澶淵之盟」。 金時期,在河南設置了南京開封路等。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轄今濮陽、清豐。 金朝末期東北遼東和河北地區全部被蒙古攻占,金朝遷都開封,

    在20世紀,隨著平漢鐵路(1906年通車)和隴海鐵路(1910年開封到洛陽段通車,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靈寶,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寶雞,1945年到天水,1953年到蘭州)的陸續修通,河南又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廢府存道,設開封道、河洛道、汝陽道、河北道,道尹公置分別駐開封、洛陽、信陽、汲縣。北洋軍閥時期,1920年,洛陽曾是直系軍閥吳佩孚的基地,設有兩湖巡閱使公署和陸軍第三師司令部。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至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26年,馮玉祥參加北伐戰爭,進駐河南。1930年,蔣介石和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之間展開大規模內戰──中原大戰,河南是主要戰場。蔣介石的中央軍大獲全勝。1932年1月,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南...

    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1950年代初還短期存在過平原省,包括河南北部和山東西部,省會新鄉,1952年撤銷。 1954年1月,第一個五年計劃中安排在洛陽西郊澗西區由蘇聯援建7個大型重工業:東方紅拖拉機廠、洛陽礦山機器廠、洛陽軸承廠、洛陽銅加工廠、洛陽柴油機廠、洛陽耐火材料廠、洛陽熱電廠;黃河冶煉廠。洛陽遂形成一座重要的新興重工業城市。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 1958年4月20日,在遂平縣成立中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掀開了大躍進的序幕。在隨後的三年大饑荒中,河南也是損失最慘重的省份,估計有幾百萬人死亡,其中著名的有信陽事件。 1975年8月,颱風尼娜為河南等地帶來暴雨,最終引致河南「75·8」水庫潰壩,駐馬店地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以及數十座...

  5. 河南是中国传统地域 中原 的核心区,其大部分土地位于 黄河 中下游以南地区,故名河南。 河南地处中国中部,承东启西,古称 天地之中 ,被视为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是中国经济自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以河南省为主体的 中原经济区 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版块,以河南省为核心的 中原文化 是 中华文化 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北部、西部、南部分别分布着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中部和东部为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中国母亲河黄河穿北境而过, 淮河水系 和 海河水系 的主流以及 长江水系 的支流 丹江 也流经河南。

  6. 2024年5月22日 · 河南省 ,為 中華民國 的一省,延續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為華北六省之一。 簡稱為「 豫 」。 人口 [ 編輯] 民國時期,河南省人口總量變動分3個階段。 民國元年(1912年)~25年(1936年)為人口緩慢增長階段。 民國元年(1912年)人口為2852萬,至24年(1935年)全省總人口3457萬3236人,人口增長605萬,23年間每年平均增長26萬人。 其中元年(1912年)~20年(1931年)每年平均增長227萬人;21年(1932年)~22年(1933年)人口總量保持靜止狀態;23年(1934年)~24年(1935年)人口增長較快,每年平均增加36.5萬人。 民國26年(1937年)~33年(1944年)為人口逐年下降階段。

  7. [1] 河南是 中华民族 的重要发源地,古称 中州 、 中原 、 中国 等。 夏 、 商 、 周 、 秦 、 汉 、 魏 、 晋 、 北魏 、 隋 、 唐 、 北宋 时期,当时的首都或最大城市都在今河南境内。 北宋 建炎 年间全境沦于 金国 后,河南逐渐开始衰弱。 舊石器时代,新石器時代,三皇五帝時代.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 临汝县 出土, 仰韶文化 , 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 河南省发现的古人类主要有 南召猿人 、 栾川人 、 许昌人 等。 南召猿人牙齿化石发现于 南召县 杏花山 ,大约生活在69万至23万年前。 [2] [3] 栾川人 牙齿化石出土于 栾川县 孙家洞遗址 ,同样属于 猿人 ,年代约为73万至30万年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