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14日 · 寶寶放屁臭臭的通常不代表一定有特別的問題。湯國廷醫師表示,正常來說,屁根據味道可分成以下4種類型: 第1類、一點都不臭: 寶寶沒吃特別的食物,排出來的屁都是些不臭的氣體,放的屁沒有味道,若再加上沒有太大聲響,有時爸媽也不知道寶寶 ...

  2. 2020年11月9日 · 為什麼「放屁很臭」? 「臭屁」原因? 吃了較多肉、蛋白質 蕭奕宗主任指出,如果吃了較多肉,放屁可能會較臭。這是因為肉類有較多「硫」,較易使屁變臭。

    • 喝奶狀況有問題
    • 副食品添加錯誤
    • 感染
    • 先天性腸胃道異常

    寶寶一直到2歲都還需要喝奶,若有拉肚子,大多與喝奶有關,以下幾種狀況供參考。 .奶量過多 奶量過多是很常見的原因之一,許多家長知道寶寶的奶量應該慢慢增加,才會長得快,但卻可能短時間內增加到讓寶寶1天平均一餐喝180~210c.c.,以寶寶1天六餐來說,就喝了1000c.c.以上,對腸胃會造成極大負擔,可能引起拉肚子狀況。除此,若長期喝太多奶,也會養成吃到十分飽的習慣,種下日後肥胖的因子。 到底怎樣的奶量才適當呢?通常1公斤的寶寶,一天最多可以喝150c.c.,若寶寶5公斤,一天便能喝750c.c.。同樣的,以六餐為例,平均一餐約為125c.c.,盡量不要超過太多為佳。 延伸閱讀:0〜1歲寶寶該喝多少奶?新生兒的奶量指引 .突然更換配方奶 大部分家長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營養,有時看到更棒的配方奶...

    6個月後的寶寶會逐漸添加副食品,從原本只喝配方奶或母奶到吃奶以外的食物之過程中,可能導致排便習慣改變。 .副食品添加太快 副食品中的一些纖維會刺激寶寶的腸胃,使排便次數變多。若寶寶在副食品階段,添加太快、吃到不適合或沒吃過的食物,都可能引起拉肚子。一般而言,9個月以下的寶寶,腸胃道還不是很成熟,副食品應該以植物性為主,若太小就給予蛋白質等較難消化的食物,會使其穿透細胞壁,誘發腸胃道敏感,導致嘔吐、拉肚子。 .添加過多的糖分 相信大多數的寶寶都喜歡吃一些帶有甜味的食物,造成長輩經常給予過多的糖,例如:果汁、軟糖等,但糖分在體內會吸收許多水分,因而刺激腸胃道,造成拉肚子。

    病毒、細菌或原生蟲的感染及食道中毒,都可能造成寶寶拉肚子。 .腸胃道感染 秋冬常見的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會使寶寶上吐下瀉,這些病毒都是透過飛沫和接觸的方式感染,與感冒相似,醫師會以腸胃型感冒來稱呼此病症。 除此,當寶寶開始會坐立、爬行之後,手、腳接觸的地方與東西變多,且寶寶常常一抓到東西就往嘴巴塞或有吸吮手指的習慣,故常將環境中的細菌帶入口中,引起感染。若飲用水源或吃的食物受到汙染,寶寶的體內可能被細菌、寄生蟲侵入,導致腸胃炎,造成嚴重的拉肚子症狀。 .泌尿道感染 寶寶泌尿道感染的症狀並非典型的頻尿、解尿疼痛,而是以發燒、拉肚子來表現,尤其是1歲的女寶寶,容易有泌尿道感染情形。若爸媽發現寶寶平常看起來精神良好與飲食正常,卻經常處於拉肚子狀態,可以考慮到醫院檢查尿液,看是否有泌尿道感染。

    在小兒先天性疾病中,常見的先天性巨結腸症就可能出現拉肚子情形。一般人的腸胃道腸壁之肌肉層與黏膜下層有神經細胞存在,當大便到達一定的粗度與硬度刺激到這條神經後,促進腸胃道蠕動和肛門括約肌收縮,讓糞便順利從肛門排出,但患有先天性巨結腸症的寶寶因為缺乏這條神經,導致大腦無法傳遞排便的訊息,糞便會逐漸囤積、變大,若肛門口不通,遠端糞水會從肛門口邊流出來,形成拉肚子情形。 延伸閱讀:便秘、脹氣、腸絞痛?6個嬰兒按摩手法,舒緩腸胃問題

  3. 2021年12月18日 · Q:愛放屁卻不大便,是便秘了嗎? 放屁不代表腸子堆積糞便,有可能只是腸胃氣體較多。除非同時有「持續3天沒排便」、「肚子鼓脹」、「糞便堅硬無法排出」等合併症狀,才有可能是便秘。 1歲以下一直放屁有可能是脹氣。

  4. 2021年12月16日 · 在中醫認為,經常性的放屁並非是在排毒,而是腸道消化不良,或是腸道壞菌太多時所引起的。 正常來說,一天的放屁次數在十四~二十六次皆屬正常範圍,若超過這個數字就代表多屁。 當脾胃虛寒時,排氣會變多但不臭;若脾胃濕熱,排氣不但多且臭。 基本上放屁次數過多,大多和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躁症、便祕等,都可能引起多屁的症狀。 臭屁. 中醫認為,經常排臭屁,是腸胃較虛、消化不良,脾胃濕熱讓腸胃運化停滯所致。 而大多數的屁是無氣味的,會有臭味的原因多來自於「硫化物」的成分,和日常飲食有相當大的關係。 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例如起司、紅肉等,這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腸胃運作失常,也更容易造成難聞的屁味。

  5. 2016年8月2日 · 1、肛裂. 肛裂最常發生的位置是肛門口,朝12點鐘或6點鐘方向垂直裂開約0.5~1公分,若從肛門口觀察,可以清楚看見撕裂的傷口,且在排便後用衛生紙擦拭時,會發現衛生紙上面有血跡。 肛裂多由便祕所引起,因為幼兒皮膚薄嫩且脆弱,加上解便時不懂得如何出力,容易過度用力而造成裂傷,於是排便就會疼痛,糞便也會帶有血絲。 林漢斌研究員解釋,由於肛裂會疼痛的關係,導致幼兒排斥上廁所,長期下來,糞便都堆積在肚子裡,容易造成慢性便祕。 慢性便祕的孩子通常糞便都比較硬,若父母又要求孩子必須排出糞便,便容易加劇肛裂的情形,形成惡性循環。 治療方法. 為了解決肛裂問題,醫師通常會開立軟便劑,先解決當務之急,使糞便軟化,再要求父母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多給予蔬菜、水果等纖維質食物,並且多喝水,幫助排便。 預防之道.

  6. 2020年4月28日 · 黃瑞妍醫師表示常見的便秘原因可分為兩種: 1.功能性便秘. 這種狀況最常見,並不是因身體結構或神經問題引起,而是因寶寶飲食上的問題,及沒有養成固定排便的良好習慣所致。 2.器質性便秘. 在排便過程中須讓直腸神經感受到糞便堆積的壓力,才能使肛門的肌肉放鬆,若寶寶神經發育有異常,無法感受就沒辦法排出糞便,或是寶寶有內分泌因素,像是甲狀腺低下症,這些情形都屬於器質性便秘的範疇,若有這種狀況就需要就醫處理。 三個最常發生便秘的時間點. 黃瑞妍醫師建議爸媽平時就要注意孩子的排便習慣,尤其是剛開始吃副食品、固體食物等飲食上的改變。 爸媽可以注意這些最容易發生便秘的時間點: 1.飲食轉換. 像母奶改配方奶,或是開始添加副食品。 2.開始戒尿布. 進行如廁訓練。 3.環境的改變. 像是上幼兒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