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 天前 · 明天就是端午節,傳說古人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以驅毒避邪,但根據衛福部的說法,雄黃為含硫和砷的礦石,兩者都是有毒的化學成分,輕者引起上吐下瀉,嚴重可危害神經細胞,並可引起肝、腎、脾及心肌等實質器官的脂肪變性和壞死。因此衛福部建議端午節喝雄黃酒

  2. 2019年6月7日 · 大家普遍知道端午節要掛艾草、喝雄黃酒避邪,但你知道這些古時的智慧,是大有學問的嗎? 員生中醫部林親怡主任表示,這些避邪的植物,除了可以驅趕蚊蟲動物以外,也常常是中醫師的愛用品,可以拿來治療疾病!

  3. 3 天前 · 端午節習俗5/飲雄黃酒 雄黃酒有驅疫避邪的功效,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故事中就提到,許仙聽從法海和尚的遊說,讓白娘子在端午節飲下雄黃酒,因而出現原形…。端午節起天氣炎熱、蚊蟲活躍,因此古人會在端午節這天喝雄黃酒,借此消除疫病、驅逐瘟疫。

  4. 端午喝雄黃酒辟邪除蟲? 雄黃是一種富含硫及砷的礦石,加熱會產生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所謂的砒霜,飲用後容易有上吐下瀉,嚴重甚至會影響神經細胞,導致器官壞死,端午節千萬不要像古人飲用雄黃酒。

  5. 因此,建議端午節不要喝雄黃酒。 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在此呼籲民眾:應破除「吃中藥,有病可治病,沒病可補身」之錯誤觀念。 並再次宣導中醫正確就醫用藥教育五大核心能力「停、看、聽、選、用」,以維護己身及親友之健康。

  6.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劃龍舟喝雄黃酒、門掛艾草等傳統習俗驅蟲避邪。 「邪」除了不正派、妖魔鬼怪等災禍,中醫裡的概念更是指因內在或外在環境因素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過了端午進入盛夏,中醫師章晉瑋指出,這時天氣炎熱、大氣潮濕,「暑邪」有酷熱的特性,會引起不適症狀:發熱、心浮氣躁、汗出等;往往又伴隨「濕邪」水氣黏膩、沉重的特性,會讓人體出汗功能被濕氣阻礙,肌表水分不能蒸發,身體的熱量無法發洩,鬱積在皮膚與肌肉之間,產生痤瘡、皮疹、丘疹等症狀,或是身體各部位、四肢沉重的狀況。 雄黃可外用切勿飲用! 內用改「黃酒」同樣有效. 古人端午用雄黃,是因為外用在皮膚能治療痤瘡、濕疹、蛇蟲咬傷等皮膚症狀,甚至會飲用雄黃酒來祈望遠離疾病。

  7. 2020年6月23日 · 中醫帶你看避「」原理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有劃龍舟、喝雄黃酒、門掛艾草等傳統習俗驅蟲避邪。 「邪」除了不正派、妖魔鬼怪等災禍,中醫裡的概念更是指因內在或外在環境因素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8. 2023年6月20日 · 傳統習俗中,會在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目的是以驅毒避邪,就是把雄黃磨成粉末之後加進酒裡。 這個「雄黃」其實並不是植物哦,雄黃的英文Realgar,又稱雞冠石,是一種含砷硫化物的礦物,而且雄黃也不是黃色的,而是橙紅色。

  9. 划龍舟、吃肉粽,都是過端午節的必備條件。 除此之外,重溫淒美的白蛇傳,更是少不了的應景節目,因為在端午節,喝雄黃酒避邪的民間習俗,就出自於此。

  10. 2022年1月20日 · 端午在五月初,天氣暖和,梅雨將至,炎熱、潮濕、蚊蟲滋生,是常見的傳染病大肆傳播的時節,因此,除瘟疫一直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內容。 古人甚至將「瘟」與五臟相對應,並將瘟疫分為五種,《七元真人說神真靈符經》中記載,瘟疫中有五毒。 「瘟疫」這個詞只是一個抽象的名詞,而「五毒」這個詞,在一般人看來,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按照民間流傳的說法, 五毒是蛇、壁虎、蜈蚣、蠍子、蟾蜍 ,蛇是五毒中最常見、最毒的一種。 由此,端午與蛇之間的關係得以確立,這才有了後來的白蛇傳的故事。 雄黃並非一開始就是端午節的上好的驅邪之物。 在明朝以前,端午節的時候,人們會使用菖蒲、蘭和艾等來驅鬼驅蛇 。 這種藥草有一定的殺菌效果,可以起到驅除瘟疫的效果。 《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五日」。 這就是所謂的「浴蘭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