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5月17日 · 端午節是國定假日,因此6/22(四)端午節當天是有放假的,且6/23(五)也因端午節而放假一天,與後面的週六、週日形成6/22(四)~6/25(日)的四天連假。

  2. 最為普遍的「燒肉粽」(台羅 : sio-bah-tsàng 客語 : ngiug zungˇ) 依做法、口味可分為蒸煮式的「北部粽」(頂港粽) 與水煮式的「南部粽」(下港粽),俗稱「北蒸南煮」。

  3. 1 天前 · 端午節就要到了,一想到香噴噴肉粽就讓人口水直流,連華人首富、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離台,都不忘打包「王記府城肉粽」上飛機享用 ...

  4. 4 天前 · 直至現代,吃粽子已成為華人過端午節的標誌風俗,人們端午節常以粽子為禮物,粽子的品種、花色都日益繁富,形狀、用料和餡類亦按各地飲食習慣和口味而有所不同 [66],而諧音「中」,又有科舉高中吉祥寓意 [94]。

  5. 端午節 (傳統稱呼為 五日節 、 五月節 或 肉粽節 ),為 台灣漢族 的傳統節慶,時間在農曆 五月初五 ,因此又稱為 午日節 、 五日節 、 午月節 、 五月節 、 五月初五 。 端午節正午時首重 祭祀 、與午日 辟除驅邪 等。 古代時,已有祭祀 水仙尊王 之慣例。 日治時期 在臺灣,民眾曾經因日本移民過新曆端午節,當時臺北城每屆新曆端午節,即會裝飾日本式的 端午節句 ,而形成日本新曆端午與臺灣舊曆端午兩種風俗。 古代 漢人 渡海來台時,由於無法適應 臺灣 土地的 瘴癘之氣 、多變氣候的 風土病 ,紛紛染疫病或死亡。 因此端午藉午日「純陽之氣」 驅逐瘟疫 、掃除 風土病 與避邪驅鬼的習俗格外受到重視,發展出有當地特色的 科儀 。

  6. 端午是我國流行範圍很廣傳統習俗。粽的主要材料是稻米、餡料和箬葉(或柊葉)等。包粽子所用“植物葉子”,統稱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

  7.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11 › stps01端午 | 粽子的起源

    起源於中國漢族間,相傳與紀念古代詩人屈原投江有關,為端午節應景物之一。. 粽子的歷史悠久,在戰國時已經出現。. 楚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後,百姓為了防止魚類破壞屈原屍體,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讓魚吃米飯而不去吃屈原屍體。. 成為在農曆 ...

  8. 2 天前 · 端午節由來&習俗. 端午節擁有相當悠久的歷史,相傳是為了紀念愛國之臣屈原而訂定的節日。 戰國時代屈原為國家盡心盡力,無奈當時的君王不聽信屈原的建議,反而誤信奸臣,屈原難過失望之餘便投江自盡,附近的居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用竹葉包裹米飯後丟入水中,自此就有了端午節要吃粽子的習俗。 除了粽子,現今端午節也常見到家家戶戶的門口掛上艾草,在台灣的民俗信仰中,艾草有驅邪避凶的意義,同樣為了避邪的還有配戴香包,裡頭的藥草、中藥材有驅蟲消毒的功能,更有象徵吉祥的意思。 也有許多人會在端午節立蛋,這是因為端午節當天正午陽氣最重,科學一點的說法是太陽直射北半球時,太陽引力和地心引力的拉扯讓蛋能更穩定地待在立足點。 端午節粽子種類介紹. 1.南部粽.

  9. 1 天前 · 裡面竟包1配料. 新奇中心/綜合報導. 粽子是一項歷史悠久美食。. (示意圖/資料照). 傳統三大節日流傳許多美食習俗,提到端午節,首推 ...

  10. 4 天前 · 2024年端午節是6月10日。端午節是紀念戰國時代楚國人「屈原」節日,屈原有楚國第一詩人美稱,滿懷抱負他不受楚王重用,又被奸臣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