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4日 · 淒涼「孤獨死」背後,折射長者社區照顧服務不足,港府自1977年提倡的「居家安老」遠遠未能落實;然而,長者人口急速上升,可見安老服務將是特區政府未來最為嚴峻的挑戰之一。

  2. 2022年1月26日 · 如何與抗拒受照顧的老人溝通? 1. 評估需求. 仔細的評估老人的狀況,了解需要幫助的程度是甚麼,並提供良好的照護服務。 2. 訴說和傾聽. 和老人在放鬆和和緩的情況下對話,傾聽和了解他們的需求,並也清楚地告知長輩關於照護的內容,他們會更願意接受幫助。 3. 詢問對方意見. 可以詢問長輩是否偏好哪些方式的照護,或是否希望由哪位家人來照顧他們。 當然他們的期望可能無法完全達成,但我們應該仍要細心聆聽老人的想法,並盡力做到。 4. 簡單的字句. 老人理解力通常較差,溝通時,請用簡單的字詞,避免複雜冗長的句子,讓長輩感到困惑和混淆。 5. 尋求家人協助. 若您無法說服長輩,不妨請家中其他人幫忙。 6. 別灰心. 可能老人一開始都不想談這種事,但請別灰心,隔一段時間後再試着跟長輩討論照護服務的事。

  3. 2018年12月26日 · 日本自2000年實施介護保險制度後,發展出多樣化的居家(上門)照護服務,為不少長者提供了更多選擇。. 然而,除著人口老化急速增長,社會整體對照護服務的需求亦提高了許多。. 特別當家中長者的行動或自理能力變弱,或是患有中度至重度認知障礙症的話 ...

  4. 其他人也問了

    • 不如笑一笑緩和氣氛
    • 照顧者要的不只是金錢
    • 政策難追及人口老化
    • 相關文章︰

    她也曾經試過想避開這個責任,把父母送進老人院。這一決定也許是出於現實考慮。她憶起一件往事:她的媽媽有一次走進睡房關上門,其他人怎麼敲門,她也沒開門,只叫大家等等。過了好一會,媽媽便若無其事地走出來。怎知一開門便發現地下有一坨糞便。 「當刻,大家都是大笑起來。」「為什麼呢?」記者反問。「一件事可引來截然不同的反應。你罵她有用?事實是她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向她發洩怒氣,她未必明白,但她會感受到(你動氣)。不如笑一笑,緩和氣氛。」 李鳳琼不是天生情商特別高,她也經歷過壓力爆煲的時候:父親因為患上認知障礙症,不單記憶力衰退,連語言能力也一併受到影響,詞不達意之餘也容易亂發脾氣。「他想要杯水,但說了要牙籤。你給他,他不滿意,他的需求你滿足不到,他便發你脾氣。家庭成員間出現很多爭執,這是初期常遇到的問...

    近年,香港時有發生照顧者不堪壓力而共同自殺或終結被照顧者生命的悲劇,因此如何紓緩他們的壓力,成為社福界熱烈討論的長久命題。因為社會正面對的人口老化問題,預視得到照顧者的數量只會有增無減,不少組織就此提出過不同建議,包括照顧者津貼恆常化,從財政支援他們向外尋求不同的社區服務。 種種看似很「功利」的現金支援,是照顧者的經濟支撐,但對於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李鳳琼來說,她能聘請外傭照顧父母,也能把父母送到質素較好的私營安老院舍。那只是一點點的「甜頭」,李鳳琼覺得所謂的照顧者壓力,不因點點甜頭而減卻,壓力實是來自於對自我的批評。 有次一覺醒來,赫然發現母親躺的枕頭滿布嘔吐物,她轉過身來,發現母親的頭髮、臉頰都沾上。她急急忙忙帶母親求醫,才發現母親是膽管發炎,患者上腹會異常疼痛。母親嘴巴發不出完整的句子來,...

    「如果你不希望十年後要用很龐大的數字去支援這群人,現在便要着手做事,為輕度缺損或是開始步入老年的人多做一點。」但這次增撥的資源僅杯水車薪,沒法紓緩輪候人數的同時,也沒有照顧到輕度缺損的長者。作為一個照顧者,李鳳琼對社區照顧服務有許多的想法。她早知道,政府說的增加名額其實對於改善照顧服務的質素作用有限。她的母親精神還好時,有去認知障礙日間中心的習慣,每天從早上八時至下午五時,共九個小時,一天盛惠540元。中心有點對點的接送服務,自然能減輕照顧者四處奔波的壓力。 「但你想真一點,要在上午八時及下午五時這兩個時間點準時接送的人,一定不是打工仔,哪有可能五點便回到家呢?它的確是有服務,也讓你參加,但就配合不了需要。」政府增加的社區照顧服務券,「本來只有100個有免費券吃麵包,現在政府說派多20個人,...

    【居家安老.三】窮人為糊口晝夜工作 社工:有錢便可安老 【居家安老.四】平安鐘不只應急 疫情期間代取藥又派口罩 上文刊登於第211期《香港01》周報(2020年4月27日)《安老院並非安老宿命 照顧者:親手送走父母不容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5. 2024年5月8日 · 有一次參加一個關於未來十年護老長者方針的公開研討會時,報名時填寫「你和被照顧者屬於什麼關係」一欄,發現只有父母、子女、伴侶、兄弟姊妹而沒有「孫輩」這個選項,而向工作人員查詢後,竟然被拒絕入場。 如今回想,她仍然不解,甚至覺得被歧視:「我只是想了解如何支援婆婆,支援我的家,並且我不是什麼都不懂的孩子,我是成年人! 」自此之後,她每次在公開場合自我介紹時都會強調自己是「孫輩照顧者」,希望能讓社會看到這個群體的能力及其付出的努力。 「以老護老」其實最不理想.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2024年1月政府統計處公布的《香港統計月刊》顯示,2022年本港男性平均壽命達80.7歲,女性則高達86.8歲。

  6. 2022年10月16日 · 政府近年強調「居家安老」,讓長者盡可能在社區中安享晚年,然而人口老化加劇,社區照顧服務長期未能滿足需求,如何能老得安心? 阿翁每天幾乎24小時貼身照顧母親,一度壓力爆煲,現輕生念頭。

  7. 2017年10月23日 · 社區照顧服務應先滿足 更個人化需求日增. 若然能提供足夠的社區支援,更多長者能延後住院時間,留在社區安享晚年,讓院舍資源分配可以更完善外,亦更符合大部分長者的願望。 據統計處進行的調查,絕大部分的長者都沒有打算入住安老院,當中更有超過八成的長者表示即使日後身體狀況變差,仍希望留在家中而無須入住安老院舍。 在現時的社區照顧名額不足的情況下,輪候中的輕度體弱長者的身體狀況無法得以紓緩,到能用到服務時可能已惡化至需要住院,令院舍輪候人數再增加。 由此可見,住院乃大部分長者最後無可奈何的選擇,但居家安老對長者而言仍有難度。 香港的人口急速老化,安老服務的需求定必愈來愈大,資源重整以讓最急切需要服務的長者得到照顧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