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31日 · 新數據顯示2022年是自有紀錄以來第五熱的年份。 但是科學家警告說2023年可能會更熱原因就是被稱作反聖嬰La Niña又稱拉尼娜的氣候現象即將結束反聖嬰現象一直對全球氣溫有遏製作用什麼是反聖嬰現象反聖嬰是聖嬰-南方振盪現象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系統的氣候現象的一部分聖嬰又稱厄爾尼諾和反聖嬰是兩個相反的狀態它們都對全球氣候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在過去幾年,世界一直經歷連續的反聖嬰階段,其作用就是降低溫度,給加拿大和澳洲帶來大量降雨。 Photo Credit: BBC News. 太平洋上的風沿赤道從東面的南美洲向西北的亞洲行進,變得比平常更猛烈。

  2. 2023年10月13日 · 中央 氣象署 官方臉書粉專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表示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通常發展於春末夏初」,在秋末冬初最強」,於隔年春季減弱氣象署說聖嬰現象通常持續時間較短約為半年至2年的時長反聖嬰現象則大多會連續發生半數以上會持續2至3年。...

  3. 反聖嬰現象 (西班牙語: La Niña ),又稱 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和 聖嬰現象 相反的現象東太平洋降溫階段」;因此用 西班牙語 中與聖嬰現象「厄爾尼諾」(El Niño)相對應的陰性名詞 拉尼娜 (La Niña)來代表。 聖嬰是「男孩」的意思(定冠詞專指的男孩,意思是幼年的 耶穌 ,聖嬰」),而拉尼娜是聖女」(女孩的意思。 成因 [ 編輯] 沃爾克環流造成反聖嬰現象示意圖. 與聖嬰現象的 太平洋 中東部 海水溫度 變暖相反,反聖嬰現象是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

  4. 2023年10月18日 · 中央氣象署官方臉書粉專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表示聖嬰現象或反聖嬰現象通常發展於春末夏初」,在秋末冬初最強」,於隔年春季減弱氣象署說聖嬰現象通常持續時間較短約為半年至2年的時長反聖嬰現象則大多會連續發生半數以上會持續2至3年。...

  5. 科學界對聖嬰現象的研究範圍包括其成因誘發機制生命期內的強度變化對局部或全球氣候的影響對天氣現象例如颱風路徑及生成位置的影響等等相當豐富有趣聖嬰現象的基本介紹在高中地科的短期氣候變化一節已有詳細說明本文將介紹目前最新的聖嬰現象研究也就是兩種聖嬰的分類及它們如何形成時間尺度為十年的年代decadal週期發現兩種聖嬰現象. 科學界長期以來研究的聖嬰現象,其暖海水的空間分佈如圖一(左)所示,由秘魯沿岸開始往中太平洋延伸出來。 但是如果細心比較,就會發現有幾次聖嬰現象的「長相」與這些傳統聖嬰現象不太一樣。 如圖一(右)所示,暖海水分佈範圍並沒有貼著秘魯沿岸,反而比較集中在西經160 度左右的位置。

  6. [1] 聖嬰現象 ( 西班牙語 : El Niño , 直譯 : 「男孩」)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它與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約在 國際日期變更線 及西經120度) 赤道 位置產生的 暖流 有關(包括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區)。 聖嬰現象為東太平洋升溫階段」,周期可持續二到七年通常接近四年),此期西太平洋的氣壓較高東太平洋的氣壓較低降雨多發生在9至11月期間 [2] 。 與聖嬰現象相對的「東太平洋降溫階段」的現象,稱為 拉尼娜現象 (西班牙語:La Niña,直譯為「女孩」,台灣譯作 反聖嬰現象 ),此期東太平洋的海面溫度低於平均值、西太平洋的氣壓較低、東太平洋的氣壓較高。

  7.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對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總數侵臺颱風總數影響均不大 (圖1),主要是對颱風生成位置的影響在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東南即距離臺灣與東亞陸地較遠 (圖2圖3),所以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長颱風強度亦略為偏強反之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及秋季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比正常年較偏向西北 (圖2、圖3),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颱風強度略為偏弱。 不過,聖嬰及反聖嬰現象並非影響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位置的唯一因素,在個案間還是有很大的差異。 註. 圖1: (a)聖嬰年 (紅色直條圖)、反聖嬰年 (藍色直條圖)及正常年 (綠色直條圖)6月至11月西太平洋颱風平均生成數,統計年份為1991-2020年,圖上亦標示±1個標準差。

  8.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通常會交替發生一次聖嬰現象之後通常會產生一個反聖嬰現象這是大自然本身的平衡機制不會讓某一個區域長期太乾或太濕但是連續性的聖嬰或者反聖嬰現象過去也發生過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之發生頻率約為2-7年發生一次在氣象學上被歸類為年際變化形成如蹺蹺板的氣候振盪現象聖嬰與反聖嬰現象的發生是所有人一生之中均會面對的氣候變異現象是我們生命歷程中的經驗。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海洋與環境變遷」執行團隊撰稿) 責任編輯:王御風|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 基礎教育中心. 審校:翁叔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名詞解釋. 年際變化:年與年之間的降水分配情況。 氣候變遷 (105) 聖嬰現象 (15)

  9. 當聖嬰現象發生的時候東太平洋沿岸因為東風減弱原本表層往西流的較暖海水也減弱底層較冷的往上升海水稱湧升流湧升流也減少往上遞補使得底層較營養的海水無法被帶到表層提供浮游植物營養浮游植物減少間接導致漁民的漁獲減少发生. 從1900年到2022年之間的厄尔尼诺现象 [8] [9] 一般認為厄尔尼诺现象已出現了幾千年 [10] ,厄尔尼诺现象也可能影響了 古印加帝國 ,因此印加王國用活人來獻祭,設法減緩雨勢 [10] 。 自1900年以来,至少发生了30起厄尔尼诺事件。 其中1982-1983年、1997–1998年和2014–2016年为有记载最为强烈的事件 [8] [9] 。

  10. 聖嬰與反聖嬰並非完全反對稱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聖嬰海溫異常的程度較大其次強聖嬰個案最大海溫異常海域位於赤道東太平洋 (圖1a),但強反聖嬰個案最強冷海溫異常則是接近赤道中太平洋 (圖1b);再者反聖嬰持續時間較聖嬰長有時甚至長達23年 (圖2)。 詳細聖嬰事件的分析和預報可參考本署於每月月中發布的 氣候監測報告 及 聖嬰展望. 註1:此兩段文字,主要摘自「許晃雄,1998: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 環境保護署,24頁」。 註2: Oceanic Niño Index, ONI ,為3個月滑動平均的Niño 3.4 (赤道中太平洋海域 [5°N-5°S, 120°-170°W]海溫異常值),異常值為實際值減去平均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