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8日 · 何時可以開始? 許多到復健科門診的病人,都是骨折受傷三個月以上了,常見關節活動度已受限,肌肉萎縮,走路步態不對稱,腰部開始疼痛等問題…詢問為何這麼晚才開始來做復健? 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我以為要骨頭長好了,才可以來做復健治療。 其實發生骨折之後,復健治療就應該要及時介入。 不同的階段有不同方式的復健治療。 我們可以把骨折復原的時程以及復健的介入方式,分成下面三階段: 發炎期: 此時骨折的地方會聚集很多發炎細胞,傷處會覺得紅腫熱, 約持續1-2週。 在這個階段,骨折周圍的組織會腫脹,疼痛,骨折處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限制。 因此,發炎期復健的主要目標是減輕疼痛和腫脹,促進血液循環,並防止肌肉衰退和血栓形成。

  2. 2024年4月3日 · 依據骨折的程度,大致的復健時間可以分類為 輕微、中度、重度 ,但這些時間僅供參考,實際復健時間會 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年齡、整體健康狀況 以及復健過程中的積極性而有所不同。

  3. 2020年7月26日 · 發炎期:2~3天. 這個階段是看起來外表最嚴重的時候,會積血、腫脹,身體要把修復因子都叫來骨折的位置進行修復。 所以這時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亂動,而且要保持血流的通暢 ,才能讓身體有足夠的修復因子。 軟骨形成期:2~3週. 這個階段,骨頭斷裂位置的血塊會慢慢凝結,變成一個保護的網絡,而斷掉的地方,會開始形成軟骨,就像是在幫房子打鋼筋,先建構未來要長成的骨骼樣子。 周應照表示, 這時候是骨頭能不能長得「正確」的最關鍵時期,所以一定要維持「不動」,免得骨頭長歪就沒辦法完整癒合了。 不過要維持不動真的很困難,尤其是腿部 骨折 ,要上廁所的時候可能都會稍微動到,所以 最好可以用鋼釘、鋼板等醫材先固定住斷掉的位置 ,給骨頭空間去生長,輕微動到也不用擔心。

  4. 2019年1月21日 · 一、傷後1-3周. 骨折後1-3周內屬於骨折早期,患處損傷仍未修復,踝關節處穩定性差,因此在傷後1-3天內,患處的活動不可過大,對足趾進行活動即可,切莫進行踝關節的活動。 傷後一周時,則可以開始以肌肉的收縮舒張訓練為主,以免肌肉過度萎縮無力。 此時可以適當地對膝關節進行彎曲、伸直的練習,每次練習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即可。 傷後2-3周即可開始逐漸對踝關節進行主動活動,活動包括關節的屈伸以及內外翻,在練習時要注意緩慢用力,避免過度牽拉而影響患處恢復。 二、傷後4-8周. 骨折後4-8周患者可就醫複查,在醫生的診斷下決定拆除石膏與否以及負重下地與否。 按骨折一般的發展來說,在傷後4-8周內,踝關節的活動範圍是可以逐漸加大的,下肢適當的負重練習也是允許的。

  5. 2017年5月4日 · 骨折癒合時間比較長,在骨折癒合期間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以免骨折癒合不佳形成骨不連呢? 1.定期複查,通常為1個月一次。 骨折後骨頭會變得更強?

  6. 2023年5月4日 · 我們可以把骨折復原的時程以及復健的介入方式,分成下面三階段: 1.發炎期:此時骨折的地方會聚集很多發炎細胞,傷處會覺得紅腫熱,約持續1-2週。在這個階段,骨折周圍的組織會腫脹,疼痛,骨折處的血液循環也會受到限制。

  7. 一般而言,骨折復原時間上肢約2個月,下肢約需3個月,但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繁多,常見原因有: 骨質條件不足,使骨折復原時間拉長,例如:先天成骨不全。 疾病因素導致癒合不佳,例如:糖尿病、腎臟病等。 不遵守醫囑、不適當的復健方式、任意拆除固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