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大正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治醫師蔣渭水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1年逝世,在 美國 以及版權期限是 作者終身加80年 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 公有領域 。

  2. 2021年12月30日 · 2021年11月30日蔣渭水臨床講義臺灣文化協會《會報》刊發百年之際,國家圖書館邀請了岩井淳、陳芳明、廖咸浩以及林金源四位講者,一同討論這份百年前的「台灣病灶診斷書」,對其進行了歷史、公民社會影響脈絡及啟蒙現代性反思等面向的探討。

  3. 2021年7月27日 · 蔣渭水在 1921 年文化協會第一期的《會報》上,蔣渭水發表了著名的〈臨床講義〉一文。 身為醫生的蔣渭水,不但醫治病人,也診斷國家的病痛。 在這篇堪稱近代臺灣啟蒙思潮中最具代表性的「診斷書」中,蔣渭水將臺灣比喻為患者。

  4. 1921年11月30日,蔣渭水在臺灣文化協會《會報》第一號,發表〈臨牀講義—關於名為臺灣的病人〉,診斷出臺灣人患了「知識營養不良症」,並開出文化與教育最大量的療方。. 1921年11月30日,蔣渭水在臺灣文化協會《會報》第一號,發表〈臨牀講義—關於名為 ...

  5. 蔣渭水臨床講義〉的一種觀看. 一、前言. 為了宣傳大正10 年(1921)10 月17 日剛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蔣渭水以當時通用的國語( 日文) 撰寫〈 臨床講義〉 這篇體裁形式新穎、語彙通俗白話的文章, 並發表於台灣文化協會的機關刊物《 會報》 第一號, 文末落款為「大正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根據《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 的記錄,隨著台灣文化協會的創立, 同時進行了文化協會《 會報》 的發行計畫。 原本預計在大正10年. 11 月28 日發行, 印刷了一千兩百本。 依照當時出版規則, 須事先呈報。

  6. 以蔣渭水的臨床講義〉為教材範例,其目標主要在於將通識課程與文化、歷史相結合,促使師生共同討論社會、文化議題的可能性,同時透過原有教材配合的模式,得以聯繫起不同的時間、空間的殊異課題與文化現象,進而使學生有所共鳴與反思,對當代的社會、政治和思潮有所認識與理解,並建構個人獨有的「感覺結構」與「精神圖像」,並達到認知、情意、技能的教學目標。 同時,本文期望此一教學形態與內容,擴延教材的不同質素與詮釋面向,促發讀者共同思索語文教育的未來與創新的可能性,推演及發展出多元的思考與面貌。 關鍵詞:教學、文學、文化. Teaching Culture ─ Using Chiang Wei-Sui’s Bedside Examination as an Example.

  7. 大正十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治醫師蔣渭水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31年逝世,在 美國 以及版權期限是 作者終身加80年 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区,屬於 公有領域 。

  8. 大正年間,為了擺脫當時台灣總督府的同化主義,確定帝國殖民鬥爭下台灣社會的生存之道,蔣渭水撰寫了臨床講義〉一文,對傳統民族體質的缺陷或弊害大加批判,並提出個人的改造策略與具體作為。 隨著歷史時間的前進,資訊產業的蓬勃發展與教育傳播體系的完備,西元2007年的台灣社會似乎已達到了蔣渭水個人期盼的政治藍圖和理想目標。 然而,醫學教育啟蒙的獨立思考與分析能力,使得曾貴海超越普羅大眾的短視膚淺和盲從,以銳利的眼光看穿全球化浪潮下的文化複製危機。 透過強化台灣的主體性意識型態,他撰寫了〈台灣新文化宣言〉、〈二十一世紀臨床講義〉,同樣地,也提出一套改造民族體質的具體方案與論述。

  9. 從醫病到醫國,蔣渭水發表臨床講義」,診斷台灣社會「患了知識的營養不良症」。 他開的處方是:「正規學校教育,最大量。 補習教育,最大量。

  10. 蔣渭水(1891-1931),1915年(大正4年)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開設大安醫院於大稻埕。 蔣渭水曾經為臺灣寫了〈臨床講義〉診斷書,說明臺灣之所以成為「世界文化的低能兒」,病因是「智識的營養不良」,因此,必須重視正規學校教育、補習教育、幼稚園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