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药材名称 蛞蝓. 拼音 Kuò Yú. 别名 陵蠡(《本经》),土蜗、附蜗(《别录》),蜒蚰(《救急方》),托胎虫(《 铁围山丛谈 》),蛞蜗(《品汇精要》),鼻涕虫(《纲目》)。 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蛞蝓科动物 蛞蝓 的 全体 。 夏季捕捉。 原形态 雌雄同体。 体长圆形,长约4.5厘米,背面淡褐色或黑色,腹面白色。 头部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一对较长,其顶端各有眼1个。 触角能自由伸缩,如遇刺激,则立即缩入;其右侧附近有生殖孔的开口。 头端腹侧有口。 体前方的右侧,有一呼吸孔。 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匍行经过处,常留有白色粘液的痕迹。 感觉灵敏,触之立即蜷缩。 栖于阴湿处,多见于潮湿的墙脚及树枝间,匍行时,常舐食植物茎叶的表皮。 性味 ①《本经》:"味咸,寒。

  2. 药材名称 香阿魏 拼音 Xiānɡ ā Wèi 别名 类阿魏 来源 药材基源:为伞形科植物多伞阿魏的树脂。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erula ferulaeoides (Sterd.) Korov.[Peucedanum feruloide Steud.]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取出根内分泌出的树脂,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一次结果的草本,高1-1.5m。

  3. 来源 列当科野菰属植物野菰Aeginetia indica L.,以全草入药。秋季采,晒干。 性味 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清热凉血。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尿路感染,骨髓炎;外用治毒蛇咬伤,疔疮。 用法用量 1~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或浸麻油擦患处。

  4.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 用于喉炎,扁桃体炎,肾炎水肿;外用治骨折肿痛,疮疖,跌打损伤,腰痛。. 用法用量 1钱。.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备注 (1)同属多种植物的根状茎含有 强心甙 ,常具毒性,应用时要特别当心。. 摘录 ...

  5. 华荠苧,中医:华荠苧的功效与作用,华荠苧介绍及知识点,中医中药, 见《江苏南部种子植物 手册》。为石香薷之别名,详该条。 明清实录 | 二十四史 | 四库全书 | 古今图书集成 | 历史人物 | 说文解字 | 成语词典 | 甲骨文合集 | 殷周金文集成 ...

  6. 药材名称 和他草 拼音 Hé Tā Cǎo 别名 仙人撒网,满地毡(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出处 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 来源 为梧桐科植物蛇婆子的根和茎。秋季采收,割取根和茎,切段晒干。 原形态 半灌木,高35~150厘米。 小枝密被短柔毛。叶互生,狭卵形或卵形,长2~4.2厘米,宽1.2 ...

  7. 别名 秤杆红、红果树、 白花果. 来源 山茶科 厚皮香 Ternstroemia gymnanthera (Wight et Arn.) Sprague,以 果实 、 叶 入药。 生境分部 四川、云南、江西、湖北、湖南。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 性味 苦,凉。 花、果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痈肿。 主治疮疡痈肿,乳腺炎,捣烂外敷。 花揉烂擦癣可止痒痛。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厚皮香. 药材名称 厚皮香. 拼音 Hòu Pí Xiānɡ. 别名 白花果 、称杆红、莫红砍、山茶树、 猪血 柴、气 血藤 、大 五味藤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