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15日 · 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旗下子公司大發工業(DAIHATSU),被爆出在汽車「衝撞安全測試」中總計 64 車款、3 種引擎都有造假嫌疑,連帶衝擊到替 MAZDA、SUBARU 代工的汽車,甚至是在台熱銷的 Town Ace 及 Yaris Cross 車款。 12/20 大發對外宣布,全面停止國內外所有汽車的出貨,而母公司豐田汽車也表示,身為母公司沒能即時掌握旗下公司的業務狀況,會針對此事件進行深刻反省。 不過醜聞影響持續擴大,豐田汽車股價 12/21 一度暴跌 5.6%,市值摔掉逾 2 兆日圓(約 4448 億台幣),而和泰汽車也針對台灣銷售的兩車款回應。 朝日新聞 /X.

    • 2 年換掉 2 董 4 總,大股東與外部大咖矛盾不斷
    • 老企業經營複雜難解,股東怕錢泡湯,拚絕地突圍
    • 傳防台鋼、大同黨,促成重用自家人馬的轉變
    • 救大同新招:母憑子貴,精英、福華、大世科成關鍵
    • 未來藏 2 大隱憂,外來人才斷炊、母公司仍虧

    算一算,從 2020 年底,以鄭文逸、王光祥為首組成的新經營團隊,取得大同經營權至今,不到 2 年時間,就換掉 2 位董事長、4 位總經理。 這當中,僅有鴻海機電整合組件事業群前負責人鍾依文,卸下大同總座,轉進大同子公司精英電腦當董事長,續留拚搏,其餘無論是擔任董座的中鋼前董事長林文淵、朋程董事長盧明光,或是擔任總座的大同大學助理教授湯政仁、研華董事何春盛、永豐餘投控前總經理蔡維力,全都離開大同。 大同人才耗損率之高,遠超乎想像,但更想不到的是,這家本就是送入加護病房急救的危機企業,遇上此動盪的人事更迭衝擊下,營運還能起死回生? 攤開財報,大同經營團隊不僅從 2021 年第 2 季就讓每股盈餘(EPS)由虧轉盈,而且保持連續 5 季都賺錢,甚至過去被大同離職董總認為是不可能任務的華映破產聲請...

    意思是說,老大同又大又敏感,藏有很多複雜難解的經營問題,專業經理人無法解決,必須是出資的大老闆親上火線才有辦法克服。而大同 4 大股東,每一位對大同的投資規模都是數十億元以上,相較於專業經理人或大同人,他們或許缺乏專業或感情,但這群人在乎自己投資的每一塊錢,為了不讓投資泡湯,就算野蠻、無情,也會同舟共濟、團結一心,拚絕地突圍。 因此近半年來大同的新人事布局,就是全面回歸 4 大股東,讓自家人馬上陣。說穿了,大同專業經理人換來換去,無非就是大股東為了自己的錢,所謂的百年文化、專業經理人感受等都只是其次。外來戰將也看得明白,因此紛紛求去,不敢久留,而且越換越快,也越沒人敢來,導致現在的大同就是股權說話,集權中央,誰能貫徹 4 大股東意志,夠聽話,才能留下來。 像是這回出線的王金來,過去從擔任大同...

    為何大同會有從忙著找外援到重用自家人馬的重大轉變? 原來, 過去專業經理人與大股東間的權責分離制度,產生 2 大問題:經營權被狙擊的風險,與優先順序分歧的經營矛盾。 參與決策的大同股東透露,早期的林文淵會火速被撤換,是因為大股東發現他背後的台鋼集團等勢力,已經鎖定大同,為了保住難得戰果,只能陣前換將。 至於後期的盧明光、何春盛,是大同大學校友出身的大同人,與非大同人的大股東群格格不入。更重要的是,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同股東指出,曾傳出他們瞞著大股東們,私下宴請鴻海集團前副總裁戴正吳等大同校友,還有不少校友進場買股,有集結成「大同黨」奪權的隱憂,引發 4 大股東焦慮。 因此去年底,在盧明光幫助大同,成功穩住銀行追債壓力的階段任務完成後,才會決定由身為大股東之一的王光祥接掌大同董座,就近看管經營權,...

    但單讓華映這個賠錢貨解套,還不足挽救整個大同,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轉型母憑子貴的產業控股公司。 不同於傳統大同人救大同,把心力都放在整頓母公司,對大股東而言,改善大同營運太複雜又曠日廢時,先搶救子公司,讓母公司成為跨產業的控股公司,再認列獲利來加快翻身速度,更快更有效。而被列為最優先的 3 家重點子公司就是,精英電腦、福華電子、大世科。 精英電腦,是僅次於華碩、技嘉的全台第 3 大主機板製造廠,但過去專注工業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等製造,當同業轉向顯示卡挖礦商機時,沒跟上腳步,慢慢的落隊、不賺錢。 但精英 2020 年營收還有 260 億元,而且沒有虧損,大股東們才找來擅長電腦業務開發的鍾依文。他接掌精英後,對內先推動「石頭擠出水」的撙節改革,對外則調整產品結構,吸引老客戶回流。有效開源...

    4 大股東粉墨登場、集權中央的大同,不再找專業經理人分權、產生矛盾。但大同仍有兩大挑戰,一是快速的人事更迭,已經讓外界人才望而卻步,這是王金來必須跳下場扛大任的主因,一旦再有危機,將沒有外來大咖人才願意進場救援。 二是從財報能看出,大同今年上半年的好成績,主要認列子公司獲利與不動產重估增值助攻,才補上上半年淨利虧損逾 1 億元的缺口,顯見母公司的經營仍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才算是力挽狂瀾救了大同。 延伸閱讀/ 得罪賣家也要漲 2%手續費!蝦皮急從台灣「提款」幕後 人民幣大逃殺|中國「破 7 保衛戰」!亞幣競貶連鎖效應全解讀 (本文出自商業周刊)

  2. 2024年4月22日 · 「最惠客戶政策」是什麼?合併大潤發時,全聯如何承諾公平會? 公平會指出,由於 全聯在與供應商溝通新品上架、申請價格調整時,要求價格必須按照其他銷售通路的一定折扣訂定。

  3. 2023年4月20日 · 「管理教練」是什麼、如何幫助企業領導者? 豐田則提出「編織之城」(Woven City)計畫,在日本靜岡縣打造實驗城市,把人工智慧、自動駕駛、智能家居融入現實生活中,他們探討的問題是「未來世界,人們如何便利的生活與移動」。 對豐田來說,自駕車只是其中一項交通工具,滿足客戶的需求還要無人機、市內送貨機器人、充電裝置、完善行人和車道規畫,這樣思考擴大了他們的產品和服務範疇。 吳思華表示,有的時候產品做出來,挑戰才真正開始:車子哪裡充電、公共運輸幹道怎麼設計、政府政策怎麼配合,只要卡關一步,都會讓這輛車子賣不動。 企業如果有人文創新思維,會考慮使用者、利益關係人的需求,他在產品和服務開發過程會更全面。 ESG時代,創新典範移轉:企業創新、科技創新到人文創新.

  4. 2019年7月2日 · 臺灣證券交易所說明,「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資訊」將聚焦於企業常態的全時員工薪資水準,明年起將再增加前述全時員工之「薪資中位數」,循序提升員工薪酬資訊透明度。 哪些是該產業中,薪水最高的公司? 誰又是薪水偏低的企業? 比較各產業的平均薪資,誰高、誰低? 《經理人月刊》從證交所的資料整理出 3 大要點,幫你一次解讀! 1. 你的產業中,最敢給的是誰? 以下將上市及上櫃的公司資料合併整理,羅列出平均年薪最高與最低薪企業。 其中,金融業在上櫃稱為金融業、上市稱為金融保險業,在此合併排序。 整理 / 韋惟珊. 2. 員工平均年薪破 150 萬的有 42 家企業! 依照平均年薪的高低來排序,我們列出 3 種收入水準的高薪企業,羅列如下: 年薪 250萬以上,2家. 聯發科、聯詠.

  5. www.managertoday.com.tw › articles › view林明儒|經理人

    2007年1月25日 · 豐興創辦人林文貴以「誠信經營、穩健創造」的經營理念,讓豐興順利度過經濟不景氣及金融風暴。 現任董事長林明儒在豐興工作30多年,2000年出任掌舵者,有「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表現。 林文貴曾經這樣述說鋼鐵業賺錢的祕訣:「買原料買得便宜,賣鐵賣得貴,當然就開始賺錢了……。 」道理似乎很簡單,但這是很難做到的。 林明儒深刻體會這樣的賺錢哲學,而且巧妙地應用在鋼材採購與管理上,去年他抓住景氣的變動,一年就賺了三十多億元,創下公司成立以來的獲利新高。 即使今年外界對鋼鐵產業景氣的看法轉趨保守,但豐興前4月獲利依然亮麗,稅前盈餘14.2億元,每股稅前盈餘2.76元。 《經理人月刊》特別專訪林明儒,分享他30多年來點點滴滴的管理故事,以及豐興在鋼鐵這個傳統產業中勝出的原因。 祕訣1:推動加盟制度.

  6. 2022年1月17日 · 過去 5 年,平均研費用占營收 15%,累計全球專利超過 5000 件。 電子紙的應用範圍也從閱讀書寫,跨足零售、醫療等,包括電子書閱讀器、電子貨架標籤、運動外套,「我們的目標是取代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