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费孝通 (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 字 彝江 [1] , 江苏 吴江 人,中国 社会学家 、 人类学家 、 民族学家 、社会活动家, 中国 社会学 和 人类学 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第七、八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 ...

  2. 2024年5月2日 · 前半生. 失去的二十年. 改革開放後. 逝世. 紀念. 評價. 獎項和榮譽. 榮譽. 論著. 家庭. 言論. 軼事.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費孝通 (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 字 彝江 [1] , 江蘇 吳江 人,中國 社會學家 、 人類學家 、 民族學家 、社會活動家, 中國 社會學 和 人類學 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第七、八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 生平 [ 編輯] 前半生 [ 編輯] 燕京大學時期的費孝通. 由費孝通所題寫的「 中山大學 人類學系」。 1910年11月2日出生於 蘇州市 吳江縣 松陵鎮 富家橋弄。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個人生活
    • 社會任職
    • 人物評價

    費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28年考入東吳大學醫預科,1938年獲得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博士學位,1944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選為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院士,1988年獲聯合國大英百科全書獎 。

    •中文名:費孝通

    •外文名:FEI XIAOTONG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蘇州市吳江區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2日

    1910年11月2日(清宣統二年),費孝通誕生於蘇州府吳江縣一個重視教育的知識分子家庭。六歲入吳江縣城的第一國小,後轉入振華女校就讀。1923年,轉入東吳大學附屬一中。1924年開始發表文章。

    1928年(中華民國十七年),高中畢業,升入東吳大學,攻醫預科,想成為一名醫生,懸壺濟世,救死扶傷。後受進步思想影響,於1930年轉入燕京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獲學士學位。畢業後受梁漱溟先生之邀,到山東鄒平縣參加鄉村建設工作。

    1933年(中華民國二十二年),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社會學及人類學系研究生,193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學人類學系,師從俄國人類學家史祿國。成為中國最早在本土獲得社會人類學碩士的青年學者。

    1935年(中華民囯二十四年),費孝通與王同惠結為伉儷。同年,費孝通從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取得該校公費留學資格。出國前偕王同惠赴廣西實地調查,在瑤山迷路失事,王同惠身亡,費孝通受傷。翌年費孝通返鄉休息,準備出國。在此期間,去吳江縣廟港鄉開弦弓村參觀訪問,在該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調查。

    1936年秋(中華民國二十五年),費孝通抵英,師從布·馬林諾斯基完成博士學業,根據其在吳江的調查結果寫出論文《江村經濟》。該書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

    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費孝通從英國返回中國,任教於雲南大學,成立社會研究室開展調查工作。

    成就研究

    費孝通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他在擔任全國人大、全國政協領導職務期間,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參與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協商。他把領導工作與學術研究、社會活動密切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區域發展戰略研究,進行“國是諮詢”,將參政議政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早年就樹立了“志在富民”的理想,一生孜孜以求。他利用一切機會接觸社會變革的實際,深入探討中國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問題、邊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問題、城鄉關係問題、區域發展問題等,發表了許多具有廣泛影響的論著,為推動社會變革,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廣交海內外朋友,努力促進兩岸學界和其他人士的相互了解、交流,與港台知名學者共同倡導舉辦了八屆“現代化與中國文化”研討會。 費孝通是中國社會學的總設計師。從歷史上看,費孝通對中國社會學的貢獻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49年以前,費孝通關於社會學的大部分經典之作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皇權和紳權》等等,都是在這個階段發表的。第二個階段是從1949年到改革開放以前,這是費孝通經歷坎坷的一段時間,儘管身處逆境,他還是仗義執言,提出“為社會學說幾句話”、“再為社會學說幾句話”,然而,最後終於不許說話了。1957年以後費孝通主要從事翻譯和邊界問題研究。第三階段是1979年的改革開放以後,費孝通重建中國社會學的一段時間。費孝通為今日中國社會學作出了總體設計,勾畫了今日中國社會學的藍圖,確立了中國社會學的實證風格。為解決社會問題、醫治社會疾病出謀劃策。在中國的江南,星羅棋布的小城鎮已經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一,這是費孝通留給我們的一份巨大財富。 為中國農民找一條出路,成為費孝通研述一生的大課題。費孝通三訪溫州、三訪民權、四訪貴州、五上瑤山、六訪河南、七訪山東、八訪甘肅、27次回訪家鄉江村。他研究中國的窮人主要是農民,如何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他關心中國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關心農產品流通和農民增收問題,為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才培養

    費孝通一直致力於社會學、人類學和民族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堅持深入實際從事社會調查,提出了“五臟六腑”說。費孝通認為重建一個學科,在組織結構方面,必須要有五個要件:建立學會,為專業人員和支持這門學科發展的人提供交流機會;建立研究機構;建立培養人才的社會學系;此外還有設立圖書資料中心和學科的專門刊物和出版機構,並按照這一思路逐一落實。1979年中國社會學研究會成立,費孝通任會長。198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社會學研究所,費孝通任所長。同年,費孝通聯繫他在美國的同學楊慶堃教授(美國匹茲堡大學),舉辦了第一期社會學暑期講習班。1981年又舉辦了第二期。然而,五大要件中他認為至關重要和最急迫的還是培養專門人才,為此,他到不少地方演講,宣傳社會學。在高校辦社會學專業的任務未能落實的情況下,1980年他來到南開大學。在學校領導和有關同志參加的會議上,費孝通希望南開能設立社會學專業,培養社會學人才。1982年,在費孝通的關懷下,研究生班開學。同年秋經學校批准,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成立。

    論文著作

    1984年發表了《小城鎮大問題》、《小城鎮再探索》、《小城鎮蘇北初探》、《小城鎮新開拓》等文章。

    1935年12月,在廣西瑤山的調查中,費孝通誤入瑤人設下的“虎阱”,被木石壓住。妻子王同惠奮不顧身地把石塊逐一移開,但費孝通足部已受重傷,不能站立。王同惠趕緊跑出森林求援,從此一去不返。次日傍晚,才有人發現了費孝通,第七天在湍急的山澗中,發現了王同惠的遺體。此時,他們結婚才108天。

    1939年,經大哥費振東介紹,費孝通結識了孟吟,不久便在昆明結婚。此後55年,孟吟與費孝通相攜相依,載浮載沉,同甘苦,共患難,相伴終生。

    此後幾十年時間裡,在孟吟相依相伴、相愛相慰之下,費孝通先後寫出無數頗有影響力的社會學論著,並成為中國社會學的奠基人。毋庸置疑,在費孝通豐碩的成果里,必然也浸透了愛妻孟吟的心血。

    1994年12月1日,愛妻孟吟病逝。費孝通感慨萬千,作詩悼亡。

    費孝通和江村經濟之路

    開弦弓,太湖東岸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村莊。村邊一條清河彎彎的像一張拉緊了弦的弓,村子由此得名。開弦弓村的一切從1936年改變,這一年,一個叫費孝通的年輕學生來到村子,從此,開弦弓村另一個名字———“江村”,被譽為“中國農村的首選標本”而名揚海外。

    1940年~1945年,費孝通任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

    1945年起歷任西南聯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副教務長。

    1945年~1952年任清華大學副教務長、社會學教授。

    1952年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

    1978年後,主持重建社會學工作,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名譽所長,中國社會學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多項職務。

    1978年~1982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長。

    真誠坦蕩的大家風範:費孝通熱愛祖國、追求光明的赤子情懷,矗立起一座高山仰止的豐碑。1938年,他帶著強國富民的願望從英國學成歸來,便積極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中。1945年11月25日晚上,費孝通在西南聯大演講,面對著國民黨特務的破壞、斷電、甚至開槍,他站在會場的最高處呼喊:“不但在黑暗中我們呼籲和平,在槍聲中我們還要呼籲和平”。1946年1月,他與其他教育工作者聯名致函正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呼籲停止內戰,成立聯合政府,保障民主權利。(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尤蘭田)

    志在富民的崇高境界:我們要學習費孝通志在富民、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崇高思想境界。20多年間,費孝通七下甘肅定西、30餘次到江蘇吳江調查,足跡遍及祖國。費孝通一生著作等身,如今他的這些文字已成為我們寶貴的思想財富。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演繹了中國知識分子“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崇高理想追求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張寶文)

    法制建設的推動者:費孝通同志是新時期憲法修改工作的重要參加者。費孝通同志曾擔任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他堅決擁護和貫徹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1982年憲法修改過程中,組織民盟成員對憲法草案進行認真討論,就知識分子地位和作用、統一戰線等問題向有關方面提出建議。在1988年和1993年兩次修改憲法過程中,他衷心擁護中共中央關於修改憲法的建議,積極推動憲法與時俱進。(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王萬賓)

    “天下大同”的家國情懷:費孝通的一生,經歷了中國社會的重大變遷,在他的身上,飽含著愛國主義的情懷。他的《鄉土中國》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特殊的社會結構;他的《江村經濟》讓世界從不同角度定義中國的生產方式。他“行行重行行”,懷著一顆“志在富民”的仁心,總結出了包括“蘇南模式”、“溫州模式”在內的多個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推動了包括浦東、黃河上游、南方絲綢之路在內的多個區域經濟的布局和發展。他提出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已經成為政府和學術界定義中國民族關係史的核心理論框架。他提出的“文化自覺”理念、他對全球化時代中國國際地位的戰略思考、他的“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和諧世界構想,都將指引著我們堅實地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

    費孝通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的一生。他在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中,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富民強國。他以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殫精竭慮,不懈奮鬥,直至生命的最後階段。他高尚的品格、無私奉獻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懷念(搜狐網評)

    費孝通至少有兩件事會被歷史記住。第一件事發生於1945年11月25日晚,面對著專制者的殘暴,費孝通沒有退縮,而是發出了比槍聲更為響亮的呼聲;第二件事是在1946年7月,李(公僕)聞(一多)被暗殺後,他在《這是什麼世界》一文中寫到:“一個國家怎能使人人都覺得自己隨時可以被殺!人類全部歷史裡從來就沒有過這種事。我們如今活在什麼樣的世界裡!”這兩段敘述讓世人感覺到了費孝通作為民主鬥士堅定激進的一面,翻看同一時期費孝通的文章,會發現與其說費孝通是一個民主鬥士,倒不如說他是一個溫和的自由主義者。(陳遠評)

  3. 其他人也問了

  4. 費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 江蘇 吳江(今 蘇州 吳江區 )人,當代著名 社會學家 、 人類學家 、 民族學家 、 社會活動家 ,中國 社會學 和 人類學 的奠基人之一。 第七、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中央民族大學 名譽校長。 [1-2] [19-21] 1928年考入 東吳大學 醫預科,1938年獲得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博士學位,1945年加入民盟,1982年被選為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院士,1988年獲聯合國大英百科全書獎。 [2] [7-8] 費孝通從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著作。

  5. 費孝通,漢族中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 1910年11月2日生於江蘇吳江。 193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獲學士學位。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费孝通費孝通 - Wikiwand

    費孝通 - Wikiwand. 中国人类学家、政治人物(1910-2005) / 維基百科,自由的 encyclopedia. 費孝通 (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 字 彝江 [1] , 江蘇 吳江 人,中國 社會學家 、 人類學家 、 民族學家 、社會活動家, 中國 社會學 和 人類學 的奠基人之一,第六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第七、八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 Quick Facts 費孝通, 字 ... Close.

  7. 费孝通. 外文名. FEI XIAOTONG.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苏州市吴江区. 出生日期. 1910年11月2日. 逝世日期. 2005年4月24日 22时38分. 毕业院校. 燕京大学 、 清华大学 、伦敦经济政治学院 [2] 职 业. 社会学家. 代表作品. 《文化论》、《人文类型》、 江村经济 、 乡土中国.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