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郭智輝 (1953年2月7日 — ),出身 屏東縣 的 臺灣 企業家 、 管理學 博士 ,現任 經濟部 部長 [1] [2] 。 經歷 [ 編輯] 郭智輝出身屏東公務員家庭,為了接洽日本貿易而自學日文,並曾於1980年代左右, 鴻海集團 創辦人 郭台銘 到日本出差期間充當其司機及翻譯,之後入股前東家合夥創立「崇越貿易」( 崇越集團 前身) [2] 。 2024年4月16日,卓榮泰公布預計任命郭智輝為 新內閣 的 經濟部 部長 [1] 。 爭議 [ 編輯]

  2. 郭智輝 (1953年2月7日 — ),出身 屏東縣 的 臺灣 企業家 、 管理學 博士現任 經濟部 部 [1] [2] 。 經歷. 郭智輝出身屏東公務員家庭,為了接洽日本貿易而自學日文,並曾於1980年代左右, 鴻海集團 創辦人 郭台銘 到日本出差期間充當其司機及翻譯,之後入股前東家合夥創立「崇越貿易」( 崇越集團 前身) [2] 。 2024年4月16日,卓榮泰公布預計任命郭智輝為 新內閣 的 經濟部 部長 [1] 。 爭議.

  3. 榮獲第十一屆經濟部產業科技發展獎。 2005年,投資設立崇智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崇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崇越工程有限公司。 2006年6月24日,內湖企業總部落成啟用。 投資設立日本TOPCO SCIENTIFIC株式會社。 2007年,環工事業本部取得OHSAS 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認證。 2011年,成立 崇越科技棒球隊 。 2014年更名為「 崇越隼鷹隊 」。 [2] 2012年,投資設立安永生活股份有限公司、安永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晶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群越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6月15日,運動行銷部經理王宸浩在「台灣職業棒球發展座談會」上表示,預計會在2017年實現進軍 中華職棒 的計畫。 [3] 2016年,投資設立宜蘭安永樂活股份有限公司。

  4. 2021年8月16日 · 編按:準閣揆卓榮泰2024年4月16日公布第三波內閣名單,財經部會首長出爐,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將出任經濟部長。. 本文首刊於2021年8月,相關 ...

  5. 2018年-- 05月19日,中華棒協第12屆理事長、理事及監事選舉公告,郭智輝為團體理事第3順位(票數:305)。 2024年 -- 04月16日,新任內閣公佈人事名單,由其接任經濟部長。

  6. 2024年4月16日 · 郭智輝曾經擔任過台灣管理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企業經理人協進會理事長、中華民國棒球協會副理事長,也在台北大學商學院企管系兼任教授,現為新東向產學研聯盟協進會理事長、中華企業經理人協進會常務監事、財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理事,以及財團法人十大𠎀出青年基金會理事等職。 業界表現獲獎無數,曾被評選為「台灣CEO 100強」 郭智輝在業界表現獲獎無數,曾被《哈佛商業評論》評選為「台灣CEO 100強」,更在2023年獲「國家傑出發明家獎最高生技大賞」。 從高科技業起家,崇越集團事業開枝散葉,為了響應國家再生能源政策,並促進養殖轉型、協助升級發展,崇越每年投入30至60億元,整合集團太陽能電站及環保工程業務,發展「漁電共生」。 相關新聞: 卓榮泰6閣員著眼半導體、再生能源!

  7. 2019年5月27日 · 郭智輝日前接受「產業人物」專訪指出,24歲剛入職場不久的他,在勝記貿易擔任業務員,除了勤跑客戶,他還自動自發培養日文能力。 一開始,他到台大語文中心學日文,「午餐經常隨便吃兩口」,就騎著摩托車衝去上課,後來發現時間實在無法配合,又找到中華民國救災總會的日文班,利用下班時間,把基礎日語都學會了。 勝記貿易是台灣最早領有音響銷售執照的七大貿易商之一。 民國64年,郭智輝退伍後,月薪6千元,已經比父親的公務人員薪水還高。 除了賣矽相關材料之外,郭智輝因銷售高壓電纜和電線,結識了客戶郭台銘,有一回,郭智輝得知位於台中加工區的日本通信工業需要電話線,還熱心地司機兼日文翻譯,載著郭台銘前往洽談。 郭智輝回憶,工作6年後,有三個機會找上他。

  8. 2016年9月24日 · 在半導體界打滾近30年,講話犀利、嚴以律己的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要讓他說出「挫折」,簡直是不可能。 但他近年投資的農漁產業,卻被他列為是縱橫商場以來最大的挫折。

  9. 有一家知名的日本大廠來台灣尋找代理商,當時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才剛開始發展,郭智輝當時負責這個業務。 他花了很大的力氣協助這家日本大廠拓展台灣市場,想不到最後這家大廠將代理權委託給了別人,被郭智輝形容為「女朋友結婚了,新郎不是我」。 三十多年前的往事,至今說來仍有些氣不過。

  10. 郭智輝. 很榮幸獲選為東華大學第一屆榮譽校友,回首過往求學經歷與職涯發展的酸甜點滴,今天得到這份榮譽更令我備感欣喜。. 投身職場以來,我始終相信,學習是維持競爭力的最佳方式。. 除了工作上的專業知識,我也透過大量閱讀,但求在事業經營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