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野百合學運 ,又稱 1990年3月學運 、 三月學運 ,是指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間於 中華民國 所發生的一系列 學生運動 ,由 國立臺灣大學 學生 周克任 、 何宗憲 、 楊弘任 簽署發起宣言 [1] ,最初號召共9位學生(含3位發起人)至中正紀念堂展開靜坐行動,開啟野百合運動序曲,人數最多時曾經有將近6,000名來自台灣各地的 大學生 ,集結在 中正紀念堂 廣場(今自由廣場)上 靜坐 ,他們提出「解散 國民大會 」、「廢除 臨時條款 」、「召開 國是會議 」、以及「政經改革時間表」等四大訴求 [2] 。 這是 中華民國政府 遷臺以來所發生的第一次大規模 學生抗議行動 ,這場活動對中華民國的 民主政治 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與質變。

  2. 近6,000名 台湾 各地与各直辖市的 大学生 ,集结在中正纪念堂广场上静坐。. 野百合学运 ,又称 1990年3月学运 、 三月学运 ,是指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间于 中华民国 所发生的一系列 学生运动 ,由 国立台湾大学 学生 周克任 、 何宗宪 、 杨弘任 签署发起宣言 ...

  3. 野百合學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序言. 事件背景. 事件經過. 3月16日. 3月17日. 3月18日. 3月19日. 3月20日. 3月21日. 3月22日. 學運組織架構. 影響. 相關條目. 注釋. 相關的史料與研究書目. 參考書目. 外部連結. 野百合學運. (重定向自 學運世代 )

  4. 太陽花學運 ,又被稱作 318運動 、 佔領國會事件 ,是指在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期間,由 臺灣 的大學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發起的 社會運動 。 這次運動由抗議學生主導,佔領位在 臺北市 的 立法院 ,還曾一度嘗試佔領鄰近立法院的 行政院 。 該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在於《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遭強行通過審查,而該協議被反對者視為將損害 自身經濟 ,並且強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政治影響力。 其他參與運動理由還包括要求民主程序、反對自由貿易等。 在3月17日的立法院聯席會議上, 中國國民黨 立法委員 張慶忠 宣布《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審查超過90天,依法視為已經審查,強送交立法院院會 存查 。 此舉引發部分公眾的不滿。

  5. 新野百合学运 ,发生于 台湾 ,从2004年4月2日至5月17日,由一群 大学 学生 所发起的活动,多名学生集结在 中正纪念堂 静坐抗议。 起因于质疑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疑似不公、抗议 总统 陈水扁 当时在 319枪击案 并未将真相交代,最后以学生与支持者在5月17日被警察强制驱离为止。 事件经过 [ 编辑] 2004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结果, 陈水扁 与 吕秀莲 搭档连任成功、 连战 与 宋楚瑜 搭档竞选,以微幅差距落败,但是选举期间发生了 319枪击案 ,使得 陈水扁 总统胜选的正当性出现质疑声音。 国立台湾大学 学生 陈政峰 、 陈信儒 于同年4月2日在 台北 中正纪念堂 前,号召数十个大学生口戴口罩,静坐在广场一端,以接力绝食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当今社会的愤懑 [1] 。

  6. 1989年6月4日,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市 的 天安门广场 發生的事件。 中国共产党 内以 邓小平 和 李鹏 等为首的强硬派,派遣 中国人民解放军 鎮壓正在天安門廣場上聚集要求民主改革開放的群眾,這場鎮壓造成多數民眾傷亡,是為「 六四事件 」 [1] [2] ;在六四事件發生的期間,海峽對岸的 台灣 ,持續關注著事件的發展。 事前各界反應(1989年4月15日-6月3日) 政界. 中國國民黨 於5月18日發表聲明,對这一民主運動給予最大支持:「⋯⋯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也是本黨的奮鬥方向。

  7. 大马简体. 1989年6月4日,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市 的 天安门广场 发生的事件。 中国共产党 内以 邓小平 和 李鹏 等为首的强硬派,派遣 中国人民解放军 镇压正在天安门广场上聚集要求民主改革开放的群众,这场镇压造成多数民众伤亡,是为“ 六四事件 ” [1] [2] ;在六四事件发生的期间,海峡对岸的 台湾 ,持续关注著事件的发展。 事前各界反应(1989年4月15日-6月3日) [ 编辑] 政界 [ 编辑] 中国国民党 于5月18日发表声明,对这一民主运动给予最大支持:“⋯⋯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是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也是本党的奋斗方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