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4月13日 · 本周最受注目的科技界大事,自然是社交網絡facebook宣布斥資10億美元收購拍照應用程式Instagram的開發商。 10億美元對一家成立僅1年多的公司來說,可謂天降橫財,創辦人袋袋平安之餘,也反映出現今的科技及互聯網業界,果真是社交為上,沒有社交概念的便沒有發財的空間。 根據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所言,收購Instagram並不是facebook經常作的商業行為,對facebook而言這是重要的里程碑,「因為這是我們首次收購一家產品有這麼多用戶的企業……我們不打算有更多類似的收購。 薑餅人作為iPhone用戶多年,早知道Instagram這個程式,但正如跟成千上萬的拍攝及相片相關程式一樣,很快就會被放在手機內,久不久才會開啟一下發張照片。

  2. 2023年12月12日 · Instagram年終報告調查2024年趨勢發現,三分之一的Z世代將「自主創業」作為積纍財富的最佳途徑,98%的人在職場生涯的開端就已經對工作倦怠。 該調查數據來自印度、巴西、韓國、英國和美國的5000名Z世代受訪者。

  3. 2020年4月28日 · Instagram創辦人用「5分鐘法則」戒甩拖延症 本港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創新高,打工仔要保住飯碗,就要在工作上好好表現,減少被裁員的機會。 不少打工仔都是「拖延症」患者,常將工作推遲到限期前一刻才完成,拖慢了工作進度。

  4. 2023年12月14日 · 刪除IG半年 人生變快樂. Malinsky自2013年起開始使用IG,與親友分享日常照片,同時也一度沉迷於上面的明星八卦。 今年6月,她突然意識到自己把假期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刷IG上,卻沒有在海灘上嬉戲,一下子感覺糟透了。 於是她決定馬上停用IG,當場刪除了賬號。 她表示:「從那以後,我的生活變得既緩慢又豐富。 滑手機令人感空虛. Malinsky表示,與朋友聚會、觀看演出或製作新食譜都會讓她欣喜,但滑手機總是令她感到非常空虛。 根據心理健康網站Psych Central的說法,這是因爲你在社交媒體上關注的賬號往往會展現一種看似完美但不切實際的生活方式。 這可能會讓你比較自己,並不可避免地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 多項研究表明,社交媒體具有成癮性。

  5. 2020年12月11日 · 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和40多個州的總檢察長對Facebook發起反壟斷訴訟,指控該公司使用非法的反競爭策略來收購或扼殺競爭對手,以鞏固其在社交網絡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 FTC尋求永久性禁令,要求Facebook剝離資產,即最壞情況Facebook收購回來的WhasApp和Instagram都要通通打回原型。 Facebook、WhatsApp、IG 缺一不可? 香港人當今的社交世界都被Facebook控制著,WhatsApp是人人必備的溝通工具、Facebook是傳統的社交媒體,IG則針對年輕一族。 相信絶大部分上班族都會用到至少上述兩至三項平台。 事實上,Facebook收購回來也不見得有整合這三大平台,最多只是開發跨平台訊息工具,僅此而已。

  6. 2021年2月10日 · 去年一名男鋼琴老師在男同志交友平台結識「紅酒公司老闆」,繼而成為情侶。 騙徒誘騙受害人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參與一個投資項目,一個月內共轉帳1,347萬元。 當受害人一度想取回款項,但對方稱受害人有違規操作,需存入460萬才可解凍。 「殺豬盤」三大套路. 「殺豬盤」騙案涉款驚人,警方早前公布「殺豬盤」的操作方法。 「搵豬」 :利用「型男美女」相片開設帳號,包裝成「高富帥」,並尋找感情寂寞的人下手。 「養豬」 :對受害人噓寒問暖並成為戀人,再哄騙受害人透過虛假投資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低風險高回報」。 「殺豬」 :當受害人進行大額投資後,若想取回款項,騙徒便以多個藉口拒絕並封鎖受害人。 點擊圖片放大. 如果市民想避免同類型的事件發生,又有甚麼自保方法? 警方六大防騙貼士: 1.

  7. 2023年10月24日 · 網戀詐騙是損失第二大的社交媒體騙案。 此類詐騙通常始於陌生人看似無辜的好友請求,然後騙徒會進行愛情轟炸(Love Bombing,猛烈追求示愛)、提出金錢要求。 精準投放個人化詐騙廣告. FTC稱,社交媒體透過多種方式為騙徒提供了優勢。 他們可以輕鬆製造假冒的角色,或侵入用戶的個人資料,冒充用戶、欺騙用戶的好友。 騙徒可以根據用戶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內容學習調整詐騙方法。 投放廣告的騙徒甚至能使用社交媒體的廣告工具,根據個人詳細資料(例如用戶年齡、興趣或過去的購買記錄),精準投放為用戶量身定制的「個人化」詐騙廣告。 4大防騙技巧. 報告介紹了一些社交媒體防騙技巧︰. 1. 限制誰能看到你在社交媒體上的資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