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23日 · 長新冠後遺 腦中招風險高出3倍以上. 通關全面恢復以來,本港出現報復式外遊熱潮。. 原來疫情後,只要曾受過感染,身體都隱藏風險,外遊時更要 ...

  3. 2022年9月24日 · 中醫師施柏瑄醫師表示長新冠通常是指感染後3個月內發生症狀持續超過2個月多數人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大部分會有心肺氣虛進而產生胸悶心悸氣喘等後遺症而且染疫後很可能會誘發之前的過敏氣喘發作必須趕快治療最好的治療黃金期則在確診後的一個月內不然可能就真的會影響心肺功能而有長新冠多數人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大部分會有心肺氣虛進而產生胸悶心悸氣喘等後遺症。 確診後喘、咳等各種異常 長新冠後遺症的中醫對策. 新冠肺炎患者無論是輕重症,可能會出現如:呼吸困難、身體疲勞、胸痛或胸悶、咳嗽、嗅覺或味覺出現障礙等不同的症狀,這些症狀都可能留下長期的後遺症,中醫的治療目的為促進肺功能及體能恢復,能達到很好的調理及改善效果。

  4. 2022年9月7日 ·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新冠後遺症的症狀通常在確診者染疫後三個月內出現持續最少兩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來解釋相關症狀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於五月份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18歲至64歲康復者每五人便有一人經歷最少一種疑似新冠後遺症的症狀或併發症至於65歲以上的康復者受影響的機會則更高每四人便有一人可能受影響。 長新冠影響範圍廣泛. 港怡醫院羅嘉敏醫生指出,長新冠暫時沒有一個國際統一的定義,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勞和氣促。 但此症所影響的身體範圍廣泛,由神經系統、心臟、肺部以至全身及心理健康都有機會受影響。 例如神經系統,患者可能會出現記憶力差、難以集中精神(也稱為「腦霧」)、頭痛、味覺及嗅覺有所改變,甚至乎影響睡眠質素,產生抑鬱或焦慮的情緒而影響心理健康。

  5. 2022年1月27日 · 新冠肺炎引致的長期綜合後遺症 (長新冠)的國際定義指新冠肺炎患者在病毒清除後至少有一種症狀持續4周或以上。 中大醫學院的研究資料,76%新冠患者康復後6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症狀,當中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 (31%)、記憶力差 (28%)、脫髮 (21%)、焦慮 (21%)和睡眠困難 (21%)。 惡菌多好菌少. 研究團隊發現,「長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異常,好菌明顯較少,而惡菌則較多。 而沒有後遺症人士的腸道微生態則較豐富及多樣化,與從未染疫人士相似。 團隊更發現,「長新冠」患者在年齡、性別、其他疾病、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藥物,以及感染新冠肺炎的嚴重程度等,均與沒有出現後遺症人士無分別,反映腸道微生態失衡是導致「長新冠」的主因。

  6. 2023年5月9日 · 長新冠症狀因人而異也會隨時間改變症狀持續數周到數個月不等長新冠不同的症狀中持續痛症是非常容易被人忽略的症狀之一世衛表示^,莫明持續地肌肉痛關節痛及頭痛有機會是長新冠引起。 痛症的出現有機會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無法專注工作、無法做粗重活,甚至連家頭細務、親子活動都無法專心及順利地進行。 若不及時處理痛症,以為「忍下就唔痛」、「抖陣就冇事」,任由痛症持續反覆地出現,則可能會掉進「疼痛週期^」! 忍痛影響睡眠及情緒,積累的負面情緒又再度令痛感加劇! 不想這個「疼痛週期」變成惡性循環,便要懂得立即止痛。 世衛建議撲熱息痛 有效紓緩「長新冠」引起的痛症^ 不少長新冠患者,會選擇以中藥或服用保健品來調理身體。 但說到痛症,則未必能以中藥立即緩解到。

  7. 2022年6月17日 · 健康. 2022-06-17 04:30:39. 醫ZONE: 黎大森. 日報. 再談新冠後遺症. 分享: 再談新冠後遺症. 新冠肺炎已經影響全球超過兩年近期更有很多關於感染新冠病毒後對人體不同器官影響的研究即所謂長新冠部分影響了腦部運作或有神經系統功能異常 (俗稱「腦霧」),包括頭痛、頭暈、視力模糊、專注力下降、記憶力衰退,嚴重甚至影響心情,出現焦慮和抑鬱等病徵。 因為新冠肺炎傳染性極高,特別是近年流行的Omicron變種病毒型,雖然大部分感染者病情都比較Delta型病毒感染輕微甚至無症狀,但因為極高的傳播性而能在短時間使接觸者受感染,出現嚴重病情和併發症的實際數目也會相應較多。

  8. 2022年9月14日 · 目前絕大多數感染則多為輕症即便未進入中重症仍有部分感染者可能會有殘存後遺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定義新冠確診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發生持續性症狀或後遺症長達2個月以上為長新冠(Long COVID)症候群」,陳玠宇分享目前統計全球約有一至兩成感染者在病毒急性感染康復後會有此現象涵蓋症狀五花八門包含各器官系統或感官病症常見的有: 呼吸系統性:持續呼吸困難、氣喘、肺部纖維化、呼吸道痰液增多、慢性咳嗽。 心血管系統:心悸、胸悶、胸痛、心肌炎、心律不整、血栓。 腦神經系統:焦慮、憂鬱、情緒失常、失眠、疲倦、腦霧、注意力不集中、認知功能障礙。 骨關節系統:肌肉關節痠痛、骨質代謝異常。 內分泌系統:甲狀腺功能異常、月經周期改變。 腎臟泌尿系統:腎功能惡化、急性腎損傷、排尿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