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24日 · 三軍總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陳宇欽分享 CAR-T 治療成功個案。 記者謝承恩攝影. 將 CAR-T 治療挪至前線. 陳宇欽表示,由於 CAR-T 治療目前仍屬於後線治療,患者已經接受各種移植細胞免疫療法等,患者本身 T 細胞的功能 可能會變差,所以要能做到 CAR-T ,事前還必須通過 T 細胞測試,並非人人都可以做。 因此,國外的 CAR-T 治療趨勢是希望把它從變成第三線,提前到第二線,否則病人的細胞狀況太差或 T 細胞數量不夠,後續的治療效果也會不好。 圖、文/謝承恩.

    • 哪些疾病會需要肺臟移植?
    • 肺臟器官使用率較低!
    • 肺移植後兩大常見問題:排斥、感染

    通常會考慮肺移植主要都是良性肺疾在傳統治療下無法改善時,「肺臟移植」為唯一可以挽救生命的方式,前立委蔡啟芳菸齡也曾因肺阻塞末期,經由肺臟移植後重獲新生。 在台灣常見進展到需要「肺移植」,常見有以下幾種疾病: 1. 慢性阻塞性肺病 2. 肺纖維化 3. 肺氣腫 4. 支氣管擴張症 5. 結締組織病造成間質性肺病 6. 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末期 依據不同的疾病型別有相對應需要肺移植的標準,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當肺功能小於 35 %時,就得考慮是否進行肺移植;而肺纖維化因沒有很好藥物治療,可能在初期就會把移植納入考量。 陳維勳提到:「年輕需要肺移植者通常是支氣管擴張症、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症;長者常見是肺阻塞、肺纖維化,確實年輕患者移植後不論整體恢復、肺功能狀況都會比長者更佳。」

    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及病人自主推廣中心統計,目前等待肺臟移植的人數為 101 人,僅有 12 人完成移植,相較其他器官似乎「肺臟」完成移植的個案數較低,陳維勳解釋:「主要是捐贈肺臟可以作為移植器官使用的比例較低,肺臟器官使用率約為 10 %,代表十個腦死病人僅有一個能用。」 為什麼肺臟的器官使用率較低?陳維勳近一步說明:「腦死的患者在捐贈器官前會接呼吸器,這時病人容易呼吸器引發肺部發炎,這時肺部就不適合拿出來捐贈給需要的人的。」所以肺臟移植等待時間可能更久,加上疫情後如果是近期感染過 COVID-19肺部也不能使用。 但每一位患者等到肺臟的時間因人而異,「等幾星期、幾個月、幾年都有,主要會考量到患者的嚴重度及血型,嚴重度越高排序自然越前面,再來考量病人的血型,台灣 O 型人最多需要換肺的病人...

    若成功接受肺臟移植後,患者也需要長時間的肺部復健,像是使用誘導性肺活量訓練器,訓練深呼吸運動,目的都是為了讓肺部恢復正常運作。根據最新林口長庚院內統計,95 %以上的病人一個月內都會脫離氧氣 ,有一半的患者在一年後肺功能是能恢復正常,重拾正常的生活。 除了要讓肺復逐漸恢復正常外,術後也得避免排斥、感染等問題,陳維勳說:「在各種器官移植中,肺臟最容易感染,它不停跟外界空氣進行交換氣體,隨時都有可能吸入病原,一感冒可能就很嚴重,術後照顧需要格外費心。」 近幾年台灣肺臟移植整體個案數大幅上升,像是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外科暨肺移植團隊在前年完成 10 例個案、去年 13 例、今年已經有 7 例,不僅肺臟移植的成熟度逐漸提升,存活率也逐年改善,一年存活率為 91%、三年為 82%。 肺臟移植是一項改善生活...

  2. 2019年10月18日 · 大腸直腸癌在國人10大癌症中,已經蟬聯12年的發生率榜首。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勳說,在門診的確看到年輕人有增加的趨勢,而大腸直腸癌早期發現的治癒率很高,所以還是建議可以做不同類型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會比較能早期發現。

  3. 2024年7月30日 ·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院長暨外科部大腸直腸肛門外科陳自諒表示,依據 110 年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直腸癌發生人數高達 16,238 例,再度蟬聯男性新發癌症排行冠軍、女性排行季軍;此外,在癌症死亡排行上也穩居第三名,平均每日約有 1.3 人因病而 ...

  4. 大腸直腸癌在國人10大癌症中,已經蟬聯12年的發生率榜首。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建勳說,在門診的確看到年輕人有增...

  5. 2023年11月29日 · 年輕族群心因性猝死可能與這 5 原因有關. 不過 20 幾歲就發生心因性猝死(意即心跳因心血管相關疾病,而突然或意外停止),臨床上其實並不常見,李信賦醫師提到,有 5 種可能,如下: 主動脈剝離: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高血壓可能會造成主動脈剝離,而前者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患者表徵可能有長得比較高、手長腳長。 肥厚性心肌病變:抑是基因異常,導致心臟肌肉肥厚,當劇烈運動或胸口被撞擊時,容易誘發心室頻脈或顫動,而引發猝死。 先天性心律不整:患者可能曾突然暈厥、失去意識,但與肥厚性心臟病變不同,先天性心律不整的心臟外觀通常是正常,不容易看異常,心電圖也許有機會能看出端倪。 常見的一種為先天長 QT 症候群(long QT syndrome)

  6. 台灣在 6 月 7 日解封,但已經大量全球化的經濟、政治、交通,讓病毒在短短時間內肆虐到超過千萬人確診、60 萬條生命因此逝去。. 10 位在台灣深耕已久的權威專家異口同聲的說,台灣要真正從疫情中離開,必須「永遠記得這次的疫情」。.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