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15日 · 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認為,醫學知識結合人文關懷,使醫學更宏觀,且貼近人性。 除了通識,輔系和雙主修是學生培養第二專長的管道,部分學校有新做法。

  2. 2014年2月14日 · 陽明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高閬仙特別指出,大學其實是通才教育,所以這次改革最主要是希望學生在大一、大二打好基礎,如此大三、大四不論要進入專業臨床證照科系,或走研究、產業,都可以有很好的銜接。

  3. 2017年6月28日 · 未來,誰能在數據大海中找出有用的資料,就有機會在該領域獲取先機,生醫領域也不例外。生醫人才搖籃的陽明大學,在後基因體時代的生命科學領域,首創「生醫領域資訊與數據科學系列課程」,培養生醫人才數位力,引領生醫產業的未來。「想像未來在玉山頂上,有登山客突然昏倒需要CPR,這 ...

  4. 2016年2月15日 · 「做為一名醫療人員,人文素養的訓練不能少,」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觀察,醫護學群的學生課業繁重,花許多心力學習專業知識,但若缺乏人文思考,恐怕無法稱得上是優秀的醫護人員。

  5. 2016年2月15日 · 副校長高閬仙說明,除了生醫科學課程外,陽明重新統整微積分、物理、化學等課程內容,設計為整合科學課程,再加入全國首創的一系列資訊科學的課程,並整合科學實驗與生醫科學實驗等動手實做的訓練,奠定完整基礎科學教育。 陽明並攜手中研院,邀集35位中研院大師,共同開設「人文講座」,帶領學生接觸歷史、藝術、哲學、科技等多元面向。 不分系學生吳明 軒就是因為跨領域課程與中研院的人文講座而選讀陽明,「我期待二年級能選讀彭小妍研究員主講的『華語電影與小說』課程,親身造訪並體驗最高學術研究機構的氛圍。 而不分系大一生熊希敏原本排斥物理與計算機概論等課程,卻因為整合科學課程的設計,重新認識接觸這些重要的專業領域,「透過不分系的教育打下深厚基礎,可以緩兩年再選擇專業,深入了解各領域之後,未來也比較不容易選錯方向。

  6. 2016年1月4日 · 高閬仙說明,生醫人才必須具備紮實的基礎科學知識,因此除了生醫科學課程外,陽明重新統整微積分、物理、化學等課程內容,設計為整合科學課程,再加入全國首創的一系列資訊科學課程,在大一大二規劃計算機概論、程式設計、資料結構與演算法、量化數據分析等課程,並設計許多實驗課程,整合科學實驗與生醫科學實驗等動手實做的訓練,奠定完整基礎科學教育。 除了「大一大二不分系學士班」外,陽明也自104學年度以甄試入學方式招收第一屆醫學系B組10位學生,首創全程為七年的MD/MS學程,學生畢業同時取得碩士和醫學士雙學位,培育方式與現行的醫學系不同,在大一大二時期與「不分系學士班」一起上課,接受深入的基礎科學訓練,強化研究能力,增進跨領域學習對話的機會,有助於提升未來臨床問題解決與團隊溝通合作能力。

  7. 2017年2月9日 · 陽明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高閬仙曾說,未來生技醫療產業將達到台幣三兆元產值,生技醫療產業重研發,自然帶動人才需求,陽明大學2016年推出七年便能同時取得醫學學士、碩士雙學位的「醫學系B組」,要搶優秀學生。 台灣邁向高齡化 老人醫學日益重要. 中國醫藥大學則自2015年起,推動醫學士與生物醫學博士的十年雙學位,醫學系學生在大三、大四時,能同時修習研究所課程,用四年時間取得博士學位之後,再回頭完成醫學系最後兩年的臨床訓練,已有13個人參與,也是目前全台唯一成功的精英計畫。 陳志鴻強調,這個雙學位計畫可同時培養醫事科學家與傑出醫師,「因為這個計畫能讓年輕醫學生擁有完整的研究訓練,既能從事尖端的醫學研究,也知道如何運用科學方法,以突破醫療難題。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