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1日 · 惡性腫瘤而具有惡性細胞失控的生長及擴散,並對人體組織浸潤。 癌症包括白血病(慢性淋巴性白血病RAI 零期除外),但不包括非浸潤性原位癌、任何在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存在下出現的腫瘤以及AJCC第一期或以下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2. 2018年12月15日 · 根據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謝耀昌的經驗分享,指一般人平日較少接觸癌症資訊,一旦被確診未必有充分知識向醫生發問,反而會倒過來質疑醫生,甚至錯過了治療黃金時期。

  3. 2023年4月13日 · PET-CT Scan能夠檢查大部份腫瘤,包括常見的肺癌、肝癌、大腸癌和乳癌。 MRI(磁力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唯一沒有X光輻射的影像診斷技術,它利用強力磁場將人體內的氫原子短暫地重新排列,並經無線電釋放訊號,透過電腦運算後轉化為多 ...

  4. 2019年4月8日 · 政府高姿態推廣,亮點包括續保至一百歲,不設終身限額,部分賠償已知疾病,甚至保費可以扣稅。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在本報專欄《醫筆稱心》撰文分享,在認可自願醫保計劃中,關於癌症治療,有五項魔鬼細節必須留意。

  5. 2020年11月26日 · 胰頭是最常發現癌蹤的位置,超過7成病人屬於此情況,若腫瘤體積稍大可壓着膽管和十二指腸,會感到吃東西難下嚥,有機會令病徵早些出現;如腫瘤在胰臟尾,病徵更不明顯,發現可更遲。

  6. 2022年5月6日 · 第一重防綫. 癌症除有年輕化趨勢,復發機會亦較高。 以大腸癌為例,即使已成功切除大腸腫瘤,仍有約5成的患者會出現腫瘤復發或轉移。 因此,一次性賠償或許不足以應付潛在的龐大醫療開支,一份提供多重防綫的危疾保障計劃,能有助對冲癌症引致的財務風險。 第二重防綫. 不少癌症患者因病情或接受治療而需要暫停工作,市場上部分保障計劃會為受保人提供持續癌症現金津貼,每月發放,以彌補治療期間的收入損失,減低患者及其家人的經濟壓力,讓受保人安心休養。 第三重防綫. 癌症治療期間的化療及治癌藥物或會影響患者的生育機能,以及肚內孩子的健康,故此,生育計劃宜延後進行。 可幸的是,現時先進的精/卵細胞冷凍保存技術為不少打算成為父母的癌症患者帶來「生」機。

  7. 2021年5月30日 · 成晚期癌症病人新希望. 雖然化療、電療等方案沿用已久,但也並非對每一種癌症都有明顯功效,而免疫治療這種新方案,正正能補足這個缺口。 「解決了好多以前使用化療,或標靶藥都無法處理的腫瘤。 如黑色素瘤或腎癌的病人,其實傳統化療作用不大,免疫療法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治療方式。 」同時間,也讓這類病人有藥可醫,控制着病情。 如有73歲的男患者,兩年前出現血尿、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的徵兆,經掃瞄後發現左腎的腫瘤延伸至大靜脈,並已轉移至胸腔和兩邊肺部,淋巴都有擴散,屬第四期腎癌,需做手術切除左腎。 病人同年開展雙免疫治療後,情況漸趨穩定,今年掃瞄後亦發現沒有活躍的癌細胞,體重更由60公斤回升至74公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