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家長首先必須理解自己的困難,生活在當代的多數大人都是相當忙碌的,不僅需要處理自己,還要多工處理孩子的學習和日常瑣事。 時間有限的狀況下,直接的命令可以快速方便、省時省力的管理孩子的行為;也有可能是缺乏其他經驗的修正,於是複製上一代的作法。 然而長久下來,親子距離愈來愈遠,到了孩子青春期,家長的困擾變成孩子管不動、說不得,親子關係不斷惡化。 打開「好奇的」雷達,孩子在想什麼? 當我們用上述方式與孩子說話、責備孩子時(是說話而非溝通),還記得孩子通常如何反應嗎? 頂嘴、討價還價、「嗯、喔、好啦」敷衍,再者沉默、不回話;我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就是從日常生活中漸行漸遠的喔。

  2. 這是神經心理學觀點提到的-大腦做不到它不會的事。 當大腦資料庫裡面沒有「說出情緒」這個文件夾時,無論我們多努力地想從大腦資料庫裡翻找,沒有資料就永遠找不到,因此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資料夾、形成資料庫」。 許多家長期待孩子自己說出情緒、感受,但從來沒有教他怎麼說、從哪裡開始說,家長甚至可能將這個情形解讀成「你看,我問了他又不說」,逐漸地,孩子在表達情緒的經驗愈來愈挫折,管道經常堵住,情緒表達、親子溝通沒有機會形成良性循環。 觀察、拆解:情緒及行為反應. 我們對事情的解讀,會決定接下來的反應-情緒/生理/行為。 那是什麼影響我們解讀內/外在事件? 過去的學習經驗,價值觀、文化背景、知識系統等,都可能影響我們看待事情的角度、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孩子的相處方式。

  3. 2000年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簡稱AAP)、美國內科醫學會、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與美國心理學會聯合發表聲明強調媒體暴力(media violence)對兒童的不良影響。 由於新媒體平臺崛起,兒童看電視時間2012年比起2001年已明顯下降,兒童可透過個人化使用3C產品而經歷更多來自虛擬世界的暴力。 綜合超過400個研究證實,接觸各類型的媒體暴力和侵略(挑釁)行為、侵略性思考、生氣、生理性激動有顯著正相關,相關強度甚至高於吸入二手菸與罹患肺癌的顯著相關性。

  4. epaper.ntuh.gov.tw › health › 201912WHO adolescent 10

    學習。 青少年的心理社會變化. 青少年在心理發展上開始尋求更多的自主性和自我認同。 自主性是指,他們會逐漸. 踏出家庭,開始向外探索和建立外界的人際關係,最終為成年期的獨立和伴侶關係. 作好準備。 自我認同指的是透過探索去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進一步形成自我. 概念和自我價值。 在家長眼裡,學業成績是孩子最重要的事情;但是對於青少年而言,需要探索和看. 重的方向比學業成績多得太多了,包括:我是誰、我的興趣、我是不是有能力、我. 值不值得被愛、同儕和師長怎麼看我、我未來想要成為怎樣的人...等。

  5. 誘發語言發展的親子互動. 內容下載 : 孩子還未入學前,親子相處佔據大部分的家庭時間,父母每天陪孩童進食、洗澡、嬉戲,這些相處時刻所出現的每一個眼神或微笑,自然流露的情感交流,就是最好的互動,如果能夠善用每次的互動契機,即能促發情感交流 ...

  6. 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2020 年02 月146 期. 處理孩子的情緒時,「看一看」、「聽一聽」 許多孩子遠比照顧者想像的更加敏感,家庭、學校發生的事件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影 響到孩子的情緒,像是家中成員失和、家族成員的變動、進入新環境、同儕相處衝 突等,各種 ...

  7. 內容下載: 每個人在不同時期會經歷各種階段性的問題,青少年介於學齡兒童轉成年人之間的過渡期,這階段除了延續兒童期所遇到的問題外,也因為即將在法理上成為成人,因此在生理上、心理上及社會關係上都有劇烈的變化;要從一個依賴父母的孩子,成長為獨立自主、擔肩責任的成年人,這期間,青少年常會感到特別孤單、想獲得自我及別人認同,處在一個相當辛苦的階段。 以下淺介幾個常見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期待能讓大家更認識、關心青少年的問題: 課業學習壓力. 無庸置疑,課業學習是青少年普遍面臨最大的壓力。 多年來教改制度不斷精進發展,為的就是想讓莘莘學子有更多元的選擇及順暢的升學管道,然而家長們看到課綱教材內容越來越簡單,以為孩子的課業壓力就會減輕許多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