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3日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社長戴季全,在「數位化藍海策略,導入 AI 突圍心法」這場焦點座談中,分別聚焦在 AI 發展趨勢以及企業導入 AI 應用的實戰經驗。CloudMile 萬里雲數位經濟實驗室總監教昌分享:「有了數據之後,數據要能轉換變現,則需要有所謂的

    • 全球從舊太空走向「新太空時代」,衛星要越輕薄越好
    • 飛向浩瀚宇宙,創未來科技還要布局「天空下的商機」
    • 台灣缺乏太空的系統人才,原因與國家政策發展有關
    • 延伸閱讀

    王毓駒原是交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由於心中一直懷抱創業的念頭,於是在 2018 年辭職,成立了創未來科技。在創立公司的 3 年內,靠著「超薄型陣列雷達」與「衛星通訊系統」兩大主要產品於航太及軍事領域嶄露頭角。 王毓駒在訪談中提及了兩個關鍵字詞:「舊太空」(old space)與「新太空」(new space)。 最近,國際上諸多民營公司開始探索太空夢。貝佐斯比馬斯克還要更早展開「太空之旅」的消息在各大媒體版面洗版、Starlink 能在 8 月開台,都是因為我們的太空科技已進入了「新太空時代」。 與過去美蘇冷戰時期由國家力量掌控太空技術發展、沒有民營企業可以插手的時期全然不同,民間企業正在百花齊放,諸如馬斯克的 Starlink、貝佐斯的 Kuiper 或是英國衛星公司 OneWeb 都爭相...

    王毓駒說,除了在天空上飛的太空衛星, 天空下的商機也非常重要。 他舉例,隨著未來大量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在基礎建設上,都市中的人們與車子能使用到 5G 網路,但離開都會區之後,就得依靠天空上覆蓋範圍廣且具低延遲特性的低軌衛星進行通訊。 事實上,SpaceX 就計畫讓使 Starlink 連接到世界各地的船舶、飛機、卡車、汽車上,馬斯克更指出,「特斯拉可連接至 Starlink 網路在未來幾年一定會發生」。 除了產品具有相當的優勢之外,創未來科技也不只提供客戶「零組件」,而是打造出總晶片系統一條龍服務,從 IC、模組到一路做到系統,而受到客戶青睞。 與創未來科技相同,《TechOrange》上回訪問的另一台灣太空新創「張量科技」,也將眼光放在提供完整解決方案,而非只做零組件的供應者,而創未來科技...

    不過,談到台灣太空產業的人才問題,王毓駒坦言台灣缺乏了太空的系統人才。「我們缺乏能做出太空系統的人才,這樣的人才要有能力設計大型衛星系統或星系此種規模的任務。」 至於為何台灣會缺乏這樣的人才?王毓駒點出,可能原因是台灣並無大型太空計畫,此外,計畫的延續性太低可能是因素之一。 看看國際上其他國家的太空產業發展,就以無論是棒球還是半導體台灣都不能輸的韓國作為例子來說:今年 4 月,韓國民營公司韓華宣布要在 2030 年前發射 2,000 顆低軌衛星,且要在 2023 年前投入 5000 億韓元(折合新台幣約 124 億元)。 現在,韓國政府更因應汽車自動駕駛、飛天車(Flying Car) 等未來應用的通訊基礎建設需求,研擬建構韓版衛星導航系統「KPS」(Korean Positioning S...

  2. 2023年6月14日 · 臺大 SoC 中心教授洪士灝說明生成式 AI 運算架構的兩大規劃重點, 第一是軟硬整合 ,由於生成式 AI 對運算資源的需求很大,所以軟硬體要密切合作才能讓資源運用最佳化。 第二則是使用高速網路做為骨幹,連結許多計算節點達成高效能計算(HPC) 。 因為生成式 AI 模型的訓練參數多,對記憶體要求極高,必須使用多顆晶片平行運算,所以一定要透過高速網路把各節點和 CPU 接起來,才能快速的交換資料。

  3. 2021年1月27日 · 王健豪博士分享雖然 DDS 這個中介軟體可適用於不同的底層通訊硬體,但怎麼做到從自主移動機器人到自動化產線等異質性設備之間能「即時溝通」,就必須靠 5G 的高可靠度與低延遲特性! 而 DDS 技術如何在台灣與 5G 順利結合? 凌華找上具有豐富前瞻技術經驗的資策會協助落地應用。 資策會先進通訊系統中心王德仁協理表示,「 DDS 具有 QoS(服務品質)機制,可確保資料傳輸的品質,是與 5G 的理想結合,可提供從通訊層到資料層的良好串聯。 資策會協助在新竹湖口岩田友嘉工廠建置 5G 專網設備,將 5G 結合 DDS 技術落地應用。 林勤喻總經理亦指出,「佈署智慧工廠時需考慮彈性生產、以及工廠擴容性、快速換線等各種需求。

  4. 2018年6月29日 · 一九八五年,五十四歲的張忠謀,在台灣政府的召喚下,頂著德州儀器公司半導體前最高領導人的光環,來到了台灣。 為了創辦台積電,他必須從董事長、外商高管的身分,變成一個伸手要錢、處處碰壁、滿頭灰髮的「資深」創業者。 從人生勝利組,到處處碰壁的創業者. 「過去三十年,沒有一個時刻是『萬里無雲』! 」張忠謀回覆《商業周刊》的提問時說。 當初,他寫了十幾封信給美日大廠,英特爾、三菱、東芝,都說沒興趣投資晶圓代工,認為台灣一點機會也沒有,最後只有飛利浦點頭出資。 三十年前,全球半導體業都是美日晶圓整合大廠的天下,晶片從設計、製造、封裝測試,都在同一家公司完成, 台積電的代工模式能否倖存,無人看好 ,當時台積電只能吃到大廠不要的訂單。 不過,就在台積電成立的兩年後,冷戰結束。

  5. 2021年9月28日 · 王總監認為資安產業要像台灣未來的台積電扮演護國神山般的角色。 台灣平均每分鐘就會遭遇逾 15 次的攻擊,源源不絕的攻擊讓台灣深具適合發展資安產業的龐大潛力。

  6. 2022年1月17日 · 擁有 25 年危機管理經驗的前台灣奧美董事總經理馥蓓,透過撰寫《 危機解密 》一書,剖析現今企業可能面臨到的危機,並傳授其經驗,告訴我們:危機管理並不能只有應付媒體。 (責任編輯:莊彙翌) 根據資誠全球危機中心,針對 43 國、25 個產業、2,084 位企業高階主管的調查, 69% 受訪者表示在過去五年內曾經歷至少一次的危機 ;高達 95% 企業高階主管預期,未來至少會經歷一次危機。 許多高階主管大概都有類似的經驗。 半夜十二點多接到來自工廠的通知,表示突然發生火災;一大早公關同仁告知,媒體想要問昨天 PTT 爆料員工過勞事件是否屬實;來自美國總部的電郵,告訴台灣分公司負責人要結束台灣的據點。 這每一個事件都讓主管腎上腺素飆升、腦袋呈現許多畫面、心情也起起伏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