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3日 · 【為什麼要挑選這本書:《賭鬼的後代》】 「狗去來」是台灣社會在戰後初期流行的用語,用「狗」形容統治台灣近 50 年的日本人,以「」形容戰後來台接管的中國人。狗雖然兇狠且吵鬧,但做條看門狗,還是能發揮作用,然而卻只會吃而不做事——這句俗語充分表現台灣人對國民政府的 ...

  2. 2020年7月20日 · 台大教授郭瑞祥三十八歲的時候,健康檢查沒有發現腫瘤,但才過兩年、四十歲的時候,卻多了一顆四公分的癌症腫瘤。. 當死亡逼近,他才知道自己搞錯了「人生真正重要的優先順序」。. (責任編輯:戴相文). 文/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商研所特聘教授 ...

  3. 2019年10月3日 · 李威 40 字賀中共國慶:血骨心都愛中國. 徐子捷 2019-10-03. 圖片來源:擷取自 李威微博 。. 2019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日子,中國從上到下普天同慶,而台灣也有不少藝人在微博上轉貼新文,並寫下祝賀的文字。. 其中台灣男星李威的貼 ...

  4. 2021年3月5日 · 日本生理學教授 有田秀穗推薦大家在週末時看一部能讓你流淚的電影,來消除一週積累的疲憊。 今天要推薦的4部電影談論著「生死」,面對這門深奧的課題,無論生、離、死、別,邊看邊拭淚也好、釋然也好,就把最深的情感寄託在刻畫著生命價值的電影裡吧。 (責任編輯:鄧羽辰) 文/ FLiPER編輯 云. 不敵命運的安排,人們終將面對生命中身不由己的離別。 面對死亡,圍繞在對者的不捨、思念,同時反繫著生者該如何重啟已被摧毀的生活型態。 在死亡面前,我們都是渺小的,而誰都不曾在學校上過如何面對再也不見的失去,既然誰都沒教過我們,就讓以下四部電影闡述了不同心境、角色的生死觀感,帶你從中反思生命的價值,窺探亡者與未亡人之間的情感寄託與永不消失的羈絆。 《可可夜總會》:死亡不是失去,是另一種形式的開始.

    • 有時候,悲傷反而能帶給人們力量
    • 有了各式各樣的情緒,生活才會充滿樂趣
    • 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童年裡

    被迫離開「大腦總部」之後,樂樂跟憂憂來到了「長期記憶」區,並在這邊遇見萊莉小時候的幻想朋友Bing Bong,樂樂想到以前Bing Bong帶給萊莉很多快樂的回憶,於是便跟著他一起搭著火車回到「大腦總部」。這邊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三個人一起到了白日夢區,卻發現Bing Bong跟萊莉以前最喜歡一起玩的彩虹火箭被丟棄在垃圾坑裡,發現自己在萊莉心中越來越不重要的Bing Bong,心情變得非常低落,無論樂樂怎麼安慰都沒用。 然而,看似只會帶給人負面情緒的憂憂,卻只是坐在Bing Bong旁邊,同理Bing Bong的情緒,靜靜地陪他一起回憶以前和萊莉的開心回憶,並陪著他一起哭泣,而在釋放情緒之後,Bing Bong也重新打起了精神,這讓樂樂非常不解。她驚訝地問憂憂是怎麼做到的,而憂憂只回答:...

    另一方面,失去了樂樂跟憂憂,只剩下驚驚、怒怒和厭厭3人掌控的「大腦總部」,讓萊莉就像是心理上生病了一樣,成為只有厭惡、恐懼、生氣的人,而這些情緒也擾亂了萊莉的生活,讓她和最愛的父母吵架,最後甚至上演了離家出走的劇情,所幸樂樂和憂憂及時回到總部,才化解了這場災難。 印象很深刻的是,被留在「大腦總部」的怒怒、厭厭、驚驚嘗試著扮演樂樂的角色,想辦法讓萊莉的情緒恢復穩定。當厭厭第一次嘗試當樂樂卻失敗時,怒怒諷刺她:「做得真好呢!」而厭厭則回答:「我又不是樂樂。」 是啊!既然你和我都不是樂樂,為什麼又要模仿樂樂?既然現在的心情沒有這麼好,又為什麼要逼自己強顏歡笑、假裝一切都沒事呢?

    整部動畫最催淚的片段,莫過於Bing Bong犧牲自己,讓樂樂一個人搭著彩虹火箭回到「大腦總部」。Bing Bong曾經和萊莉度過一段快樂的童年時光,而隨著萊莉漸漸長大,他也明白自己的階段性任務已經完成了,未來將會有樂樂、憂憂等人陪伴著她繼續成長,讓萊莉可以成為一個更有深度的大人,所以,他選擇自己回到「長期記憶」的垃圾堆當中,讓自己成為漸漸被淡忘的回憶。 Bing Bong的犧牲,象徵著萊莉對過去、對童年的告別,而這一幕也讓人不禁反思,在越變越成熟的過程當中,你是否也曾經忍痛放棄,甚至漸漸淡忘那些小時候那些最純粹的快樂呢? 每個情緒,其實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樂樂讓人們沈浸享受快樂的時光,驚驚讓人們做事更加謹慎,厭厭讓人們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怒怒讓人們有了釋放憤怒的管道,而憂憂雖然帶來了憂傷,...

  5. 2020年8月21日 · 中央社 2020-08-21.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專訪/掌中戲國寶陳錫煌 用生命淬鍊布袋戲技藝 〉。 首圖來源: 中央社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布袋戲,又稱掌中戲,起源於 17 世紀的中國福建泉州,現今在華人地區,以台灣的發展最為蓬勃。 根據維基百科,1750 年代,台灣布袋戲劇本以古書、演義小說等為主;1920 年代,多採用清末民初新著的武俠小說;1930 年代,受到皇民化運動影響,禁用中國傳統的北管鑼鼓、改用西樂,戲偶雜用中、日式戲服和戲偶,劇目常為日式劇本;戰後的 1950 年代,進入「金光戲」時期,劇情仍延續武俠,採用華麗的布景、戲服,並以燈光或其他特效來增加武打的效果。

  6. 2018年11月27日 · 不過,生活中的無知往往最殘酷。 綜觀全地球的生物,等死的過程,魚類比人類要清楚得多。 魚感覺得到痛,但人類卻不人道的宰殺牠們. 「儘管有些魚類品種會被善待,但我們在美國餐桌上吃到的魚,絕大多數都是從水中被拉出來,直接扔到冰塊或者擺放在空氣中,這是一個又長又殘酷的死亡過程。 」科學及健康專題記者 Cat Ferguson 形容,以鱸魚為例,扔在碎冰之中,其實還能呼吸近 1 個小時,離開水面,要 5 個小時才會死去。 在不同肉類的屠宰流程中,對魚,人類可謂最不人道。 過去不少人都慣以某些藉口作開脫,例如認為魚是不會感到痛楚的。 他們的理據是,在捕漁船和魚市場上,我們都經常看到魚會不斷用身體撞牆或者在地板生繃活跳。 惟近年已有研究提到,魚不只擁有記憶,而且普遍對痛覺特別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