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26日 · 目前股利所得依持有人居住地分離課稅,外資股利所得為單一級距20%,內資則是依綜所稅5%到45%的級距課稅。 儘管內資適用兩稅合一「半數設算扣抵」,可扣除股利所得中一半的營所稅額,但根據財政部委託學者做的研究計畫,對於最高邊際稅率45 ...

  2. 2017年9月26日 · 舉例來說,甲公司稅前淨利1千萬,扣除17%營所稅170萬後,若將剩下的830萬全數分配給股東。假設所得級距40%的大股東阿達領取甲公司股利100萬元,則在將營所稅170萬全數設算扣抵的情況下,阿德要繳的股利所得稅為23萬元。

  3. 2017年9月26日 · 為了解決避稅手段,此次稅改以降低綜所稅最高級距、拉高營所稅為主。且為了減少內外資股利所得的差距,將外資股利所得稅率由20%調升至21%,也調整了內資的股利所得計算方式,目前分為甲、乙兩種不同方式。

    • 所得稅額級距1
    • 所得稅額級距2
    • 所得稅額級距3
    • 所得稅額級距4
    • 所得稅額級距5
  4.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林志翔則表示,一般大眾的所得都是來自薪資所得,但是高所得族群本身的投資組合較一般人多元,比起一般人更有本錢進行房地產投資,加上2013年是奢侈稅閉鎖期結束(註:奢侈稅自2011年6月開始實施,針對持有期間2年內的不動產

    • 所得稅額級距1
    • 所得稅額級距2
    • 所得稅額級距3
    • 所得稅額級距4
    • 所得稅額級距5
  5. 2016年7月24日 · 「負所得稅」就是有條件的 基本收入保障 ,目標就是保障生活基本需求,同時取代食物券、低收入補助、老人年金等所有福利。 負所得稅隨著收入增加而遞減,願意工作的人手頭將因此更寬鬆,同時可避免窮人依賴成習。 倡議者主張,此法能達成「消除貧窮、降低行政成本、不干擾市場機制⋯⋯」等多贏目標。 然而在當時的保守年代,無論基本收入或負所得稅制,輿論均一面倒地反對,認定將因此削弱工作意願、鼓勵懶人寄生,終而傷害國家經濟。 為了了解基本收入保障對於勞動市場的真正影響,美、加兩國自 1968 年起,陸續注資展開大型社會實驗,研究結果相當程度地推翻了既定成見,可惜已經錯過推行時機,直到貧富差距惡化撕裂社會的今日,塵封多年的研究才重獲重視。

  6. 2016年6月22日 · 若全國範圍推行,經費需透過所得稅、營業稅、奢侈稅等稅務調節取得,估計年度預算需16億元,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3%,雖然必須適度加稅,但應可於2025年消除貧窮。

  7. 2019年8月28日 · 在稅制改革前,富人的稅前所得本來是高級稅收的主要來源,但當高級距所得稅率減低,富人累積稅前所得的速度因此愈快;原本高級稅率多少還有限定工資上限的能力,但一旦被廢除,有錢人不僅能享有減稅的利益,更能快速累積財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