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5月6日 · 杜氏兄弟的辯護人曾任台南律師公會理事長的張文嘉律師雖然不能親自到現場但他透過廢死聯盟表示一審法院認為無證據證明強盜殺人」,因此判決無罪高院及最高法院並未能更進一步調查其判決有罪所採用的證人供詞充滿矛盾疑點真相仍然未明。 張文嘉律師曾為杜氏兄弟向檢察總長聲請非常上訴,也曾檢附證據向羅瑩雪部長陳情。 但羅部長未給予律師和民間團體查明真相、展開救援的時間,即倉促執行死刑,草菅人命的態度令人痛心。 成大法律系教授李佳玟也表示,相關證物皆在中國發現,但中國並未將物證交給台灣司法機關,僅交付鑑定書以及照片,換言之「沒有一個法官看過證物」,被告和律師也完全沒有重新檢驗證物的機會。 另外,關鍵證人供詞反覆,被告聲請傳喚證人到法庭對質,中國官方竟表示「查無此人」。

  2. 杜的新史觀意圖解構這樣的霸權思想建立一個多元中心的歷史史觀他編派台灣為新中心讓原是多元分散圓圈轉為具有中心向外擴張的同心圓歷史成為依地域性由近而遠由鄉土史台灣史中國史亞洲史世界史五個圈構成歷史史觀。 於是,這樣的同心圓史學觀點,一個圓可以拆開成為一冊歷史,運用多元中心的史觀,讓台灣去中國化,由邊陲變中心,離開台灣始終落於中國歷史論述之內的宿命。 杜的善意,在於去除「中國中心論」在歷史詮釋上的霸權姿態,但是問題在於,此刻急欲建構「台灣中心論」,會不會適得其反,讓一個新中心就此消亡。 在杜的史學方法論上,1997年8月當代雜誌的一場座談,吳密察指出杜的同心圓史觀,是一個在實踐上極富挑戰性的史學觀,因為它打破傳統在時間縱軸上的歷史敘述方式,而意圖以空間橫軸的擴散方式來展現歷史。

  3. 2013年4月23日 · 2013/04/23. 苦勞報導. 孫窮理. 苦勞網記者. 責任主編:陳韋綸. 「『20-2』號風機,距離這裡,只有174公尺」,在堆滿了準備今年(2013)6月舉行「老電影海報展」半成品,「心雕居」的工作室裡,主人陳清海的女兒陳薈茗說著。 去年9月,距離風機250公尺以內的居民,收到了通知書,說要開說明會,「風機那麼近,會不會有問題啊? 」,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陳清海去參加了說明會,表達希望把風機遷離,距離民宅遠一點。 8660332355_8acf1b9d15_n.jpg. 心雕居的門關了,抗爭開始。 (攝影:孫窮理) 心雕居的門,關上了。 開發單位英華威沒有接受,他們的回應,只有那一套:回饋。

  4. 另一學者米德偉Derek Mitchell在三年前出版的核武觸點國家重新思考核武選項的理由中即表示如兩岸軍力失衡情況愈來愈嚴重而且美國對台保護能力不足時台灣應有能力製造核武以嚇阻中共的武力進犯。 但米德偉指出,台灣研發核武的障礙是相關設施已經拆除,研發人員已漸老化,年輕科學家不感興趣,台灣的核能活動受到國際監管。 不過,米氏強調,台灣是否要發展核武,最重要的還是政治意志。 郝柏村在日記中說了張憲義「竟利用民進黨以圖要挾」,又說楊亭雲向他報告「逃犯張憲義家屬與民進黨有勾結」。 難道民進黨和張憲義一樣都反對台灣發展核武? 郝柏村說:「吾人早知CIA在中科院有臥底,其實也不只張憲義一人…。

  5. 2021年2月9日 · 2000年,各國慰安婦支援團體在東京舉辦了「女性國際戰犯法庭」(又稱「2000年東京大審」),目的是要追究日本政府在二戰期間設立慰安婦制度、殘害亞洲各國女性的法律責任,彌補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未針對日本相關罪行和戰犯進行審判的缺憾。 當年,參與這場世紀審判的慰安婦代表來自南北韓、台灣、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東帝汶、緬甸以及荷蘭等地,台灣有12名「慰安婦」阿嬤赴日參與,而現任長江大方國際法律事務所的主持律師莊國明,就是最早參與台籍慰安婦求償運動、代表台籍慰安婦起訴日本政府的律師代表。

  6. 2021年8月9日 · 這是阿嬤家搬遷到新館址之後第一次舉辦國際的大型活動,除了持續針對「慰安婦」議題發聲,同時提出三大訴求:一、「慰安婦」-軍事性奴隸事件是台灣歷史一部分,應收錄到教材與書籍。 二、「慰安婦」是人權與性別暴力議題,積極推廣國高中及社區。 三、正視女性人權,政府應成立國家級性別人權館。 並邀請立法委員范雲、國家人權委員會監察委員紀惠容、前立法委員暨律師尤美女到場為性別、人權議題發聲。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前身)在1995年就已經將「慰安婦」定義為「軍事性奴隸」。 除了要替「慰安婦」正名,今年《814國際「慰安婦」紀念日》婦援會也強力要求將「慰安婦」-軍事性奴隸事件納入台灣歷史,追求歷史事實與正義的浪潮下,這段真切的故事不能被抹滅跟遺忘。

  7. 2007年6月30日 · 吳銘漢夫婦的兒子吳東諺罹患顯氏進行性肌肉萎縮症,病情逐年加重,現在得靠呼吸器維生,十六年來都由祖母、伯父撫養。 家屬認為,東諺所以罹患這種罕見疾病,全是六歲當年目睹父母遇害後的慘狀,受驚嚇導致。 對於吳家,十六年後,兇手尚未伏法,吳銘漢的大嫂說,新聞每報導該案,他們就很難過,現在法官做出死刑的判決,感到很欣慰,對於對方表示將上訴,她說:「要上訴就上訴,沒關係,反正我們跟他們耗下去。 而當年任汐止分局刑事組長時承辦蘇案、現任刑事局偵防中心組長的陳瑋庭,昨對改判,不表示意見。 但據了解,陳瑋庭因此案被蘇等反控刑求,雖獲不起訴,但隨著蘇等的審理進度在媒體披露,刑求指控不免偶爾再遭提起,引發同事議論,他的壓力也很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