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美股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am.jpmorgan.com

    摩根美國股票型基金,成長股和價值股雙線並進,全面掌握美股機會. 老字號基金,經得多空循環考驗,精選20-40檔個股,組成最佳的投資組合

搜尋結果

  1. facebook. twitter. 漁民正在撈出海龍鬚菜,避免大型藻類過量覆蓋文蛤。 文字/江明麗 攝影/王士豪. 造物主以山、海、河成就大地基本骨幹,身處其中的人們用智慧創造生命延續,這樣的感慨在看到七阡陌連綿、水天一色的魚塭養殖池更加深刻。 當地四百年前是一片湛藍的大海,四百年後由人力拓墾出來的養殖海依然一望無際,成為島內人們品嘗水產美味的最大生鮮寶庫之一。 七養殖業發達,原因與曾文溪及潟湖密不可分——曾文溪數百年來的氾濫,多次改變沿岸的水文地貌,因而形成了七潟湖,當地人稱之為「內海仔」。 這裡由北至南有青山港汕、網仔寮汕及頂頭額汕三個沙洲的屏障,內海平靜無波,還擁有兩個出海口,讓七的養殖池有天然的海水進出調節,不僅適合養蚵,養出來的魚肉質更是鮮彈肥美。

  2. 養雞協會前秘書長林興誠在書中表示,當時國內養雞事業尚未興盛,普遍為百隻規模小場,48年八七水災後蛋價高漲,才促使大型專業養雞場出現,49年東盈實業創辦人汪國恩由美國引進海蘭蛋種雛,使產蛋水準突破性成長,國內雞場在此例後紛紛進口國外蛋種

  3. 美國玉米豬肉輸中 2020年創歷史新高. 農傳媒. 20201214. facebook. line. twitter. 根據美國數據統計,2020年美國玉米出口至中國,已達到870萬公噸,創歷史新高。 (圖片提供/CC0 Public Domain) 內容提供/《農政與農情》 文/農委會國際處劉凱翔. 美國政府2020年10月23日表示,自從中美雙方於2020年1月簽署貿易協定以來,中國大陸已大量採購美國農產品,並執行57項技術承諾中的50項。 美國貿易代表署與美國農業部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目前中國大陸已自美國購買230億美元農產品,約占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設定目標量之71%。

    • 尋找所羅門王的指環 當代經濟發展模式下野生動物的保育──以石虎為例
    • 活動緣起
    • 講師陣容

    由動物當代思潮策畫、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執行的「尋找所羅門王的指環:當代經濟發展模式下野生動物的保育──以石虎為例」論壇,將於4月8日13:00-17:30假台大獸醫學院三館地下室B01演講廳召開。活動全程免費,歡迎關懷議題的群眾踴躍報名。 活動詳情:https://goo.gl/aYj25l 報名網址:https://goo.gl/cteZMb

    台灣,坐落於北緯22°~25°間,屬於溫暖多雨的森林生態系,與其他同緯度區域不同的是,台灣因火山地形造就的高聳山勢與海拔變化,成就了多元豐富的生態環境,被記錄過的生物,約4,000種維管束植物,800餘種脊椎動物,近2萬種昆蟲。這也難怪葡萄牙人在15世紀初見她,便以福爾摩沙來讚嘆這片土地。 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能夠讓梅花鹿、黑熊和雲豹的族群奔馳生息的土地,理論上應該能夠讓生活在其上的人們非常驕傲,然而,一方面因為在這片土地上遞嬗的幾個政府的殖民歷史,無所不用其極地對生態及動物的剝削與掠奪,另一方面因為生活在土地上民眾的脫貧致富動機,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政府、企業與民眾,以共謀的方式,破壞了生態環境,傷害了野生動物,汙染了居住環境,雖然創造了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但伴隨而來的負面外部效應,卻以...

    姜博仁/野聲環境生態顧問公司負責人 講題: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石虎族群與棲地之關鍵 林育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 講題:與石虎有約-和農民一起守護石虎 溫婷安/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專員 講題:永續農業保育田裡野生物──介紹綠保案例 劉威廷/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動物部經理 講題:環評角色與環評前後 潘正正/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 講題:國土計畫幫得了石虎嗎? 1. 標籤 2. 精選文章 3. 野生動物 4. 保育 5. 石虎 1. facebook 2. line 3. twitter

  4. facebook. line. twitter. 內容提供/ 豐年雜誌 文、攝影/ 陳佩潔. 穿越觀音山蜿蜒的山徑,一路竹林蓊鬱,風光盡展於藍天綠地間。 行到盡頭處,觀音足下,五區蔬菜產銷班第 10班 21位班員在此安居樂業。 甫卸任的班長莊崴森,在綠竹筍的專業上迎戰「有機」這位難捉摸的勁敵,更憑藉著與土地搏鬥的勇氣,開疆闢土,孕育了「茂新」有機蔬果園。 2003年,原本從事機械設計的莊崴森決定回家務農。 引發他決心的是父親年邁的身軀以及自己長期工作壓力之下的身心疲勞,逢30歲之際,他說:「決定找一個很健康的工作,一輩子做下去。 」剛好自己是務農第2代,有土地、有資源,從頭開始並不困難,困難在於走向「有機」的道路。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210208. 文字/李香誼 攝影/林靜怡. 「奧的廚房」位在花蓮豐濱鄉的石梯坪,從餐桌望過去,一邊是太平洋,一邊是海岸山脈。 掌廚人林秋玉端出的料理,有冬季限定的海菜跟燻魚,也有保存夏日竹筍滋味的阿式泡菜。 在阿美族的餐桌上,旬之味順應著自然的節奏,保存食超越了時空的限制,兩者交織成豐富的飲食文化,讓部落與環境和諧共存。 林秋玉小時候很調皮,常跑得不見蹤影。 哥哥在村裡四處找,一路喊著:「妹呦! 妹呦! 」全村的人以為這女孩名叫奧。 「現在喊這個名字的老人家幾乎都走了,所以我一直想要紀念這個名字。 」林秋玉將自己的店取名為「奧的廚房」,供應阿美族家常菜。 「在部落裡,要讓人心凝聚就從吃開始,透過食物的分享讓感情更好。 涼拌海菜、煙燻水針海菜湯、炒芒草心、阿式泡菜紛紛上桌。

  7. 農委會企劃處表示,我國入會前採取管制進口或限量進口的43項農產品,為了入會,限制進口農產品品項減半,自2008年1月1日起變成只剩16項實施關稅配額,包稻米、鹿茸、東方梨、香蕉、紅豆、液態乳、花生、大蒜、乾香菇、乾金針、椰子、檳榔、鳳梨、芒果、柚子、桂圓肉。 另外爭取到15項「敏感性農產品」,可採取特別防衛措施(Special Safeguard,SSG),包括花生、紅豆、大蒜、乾香菇、乾金針、柚子、柿子、砂糖、液態乳、檳榔、豬腹脇肉、雞肉、動物雜碎、東方梨及稻米等。 關稅配額項目與敏感性農產品有所重疊,綜合言之,截至目前為止,以關稅配額手段或特別防衛措施保護的農產品只剩20項。 延伸閱讀: 【入世二十年的臺灣農業02】日本稻作轉型啟示 用補貼引導米價貼近市場機制 提升農家經營規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