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頻道總覽 焦點 元氣百科 影音 主題圈 退休力 失智 醫聲 寵物 養生 醫療 癌症 性愛 名人 精選專題 活動 健保大數據 新冠肺炎 ...

    • 愛麗絲與矮胖子
    • 先天性臉孔失認症
    • 鮮為人知的困擾

    臉盲症有兩種主要形式,區別在於視覺刺激處理出錯的階段不一樣。「統覺性臉孔失認症」〈apperceptive prosopagnosia〉的病患,喪失將臉部各個元素統合的能力。這是面部辨識過程中的「早期」缺陷。有這種失調症的病患,無法看出兩張照片裡的臉孔是否為同一張臉。和皮博士一樣,士兵S與A中尉罹患的必然也是統覺性臉孔失認症。 相反的,「聯想性臉孔失認症」〈associative prosopagnosia〉的病患,可以從不同照片中看出它們是否是同一張臉,卻無法把這臉孔與他們記憶中所知的臉孔,以及對這個人的相關認知連結在一起。熟悉的面孔並未從他們的記憶裡消失,只是他們無法從記憶裡召喚回想出來。 病患與他們認識的人在日常互動時,這兩種失調症表現出來的是相同情況。 英國神經學家拉納〈A. J. ...

    過去十年來的研究,讓我們得以理解,這種失調症也有先天的形式,被稱為「發展性臉孔失認症」〈developmental prosopagnosia〉。由於它是與生俱來的問題,因此往往未被注意,甚至連孩子本身也有察覺。通常是發生了一些意外事件,才讓缺乏面部辨識能力的問題曝光。 例如,一名五歲男童在托兒所裡咬了經常欺負他的另一名男童,不過,當他受到托兒所教職員的責罰時,他卻無法肯定自己咬的是否就時常欺負他的人。又或是,一名六歲女童在熱鬧的商店裡和母親走散了,開始問每一個路過身邊的女性是否是她的母親。 二○○三年,一篇論文總結了目前的最新研究,將發展性臉孔失認症形容為「相當罕見的情況」。依目前估計,大約有百分之二的人對面孔辨識有困難,達到需接受臉盲症診療的程度。網際網路在此扮演了重要角色。美國哈佛大學...

    認不得臉孔,或者說,「忘記了」認識的臉孔〈在旁觀者看來是如此〉,對一個人的社交生活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臉盲症不像色盲或是讀寫障礙那麼廣為人知,因此當尷尬的狀況出現時,通常無法靠簡單說明這種失調症就能順利化解。在與這些病患的訪談過程中發現,他們的狀況迫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作出調整。 他們需要面對 的風險是,可能會對著熟識的同事自我介紹,或是加入了一群陌生人的團體,只因為誤認他們是熟人。有些人在人群中會驚慌失措,擔心自己會與同行的夥伴走失, 而且無法再把他們找回來。也有人提到了擔心自己到幼兒園裡會接錯孩子,把別人的小孩接回家。跟某個認識的人擦肩而過卻沒有打招呼,則會被解讀為冷漠或是傲慢。 我們目前對於這種臉盲的症狀仍無能為力,既沒有治療的方法,也沒有藥物可用。專家們多半會建議病患,把重點放在處理它...

  2. 2019年10月24日 · 2019-10-24 09:02:19 聯合報 / 記者 楊正海. 今年60歲的伊佳奇,為了回家照顧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父親,45歲就退休,一頭栽進長照領域,從一位認知症照顧者,成為台灣長照政策研究者。 圖/伊佳奇提供. 60歲的 長照 政策研究者 伊佳奇 ,與行政院前院長江宜樺是台大政治系同班同學,原本從商,因父親罹病,正當壯年的他提前離開職場,一頭栽進長照。...

  3. 2024年1月26日 · 00:00 / 00:00. 隔夜菜 可以放多久? 年節將至,許多民眾在團圓之際會準備滿桌子佳餚,最後將吃不完的飯菜冰進冰箱隔天再加熱。 究竟隔夜菜會帶來哪些危害? 坊間傳言隔熱菜會致癌是真的嗎? 隔夜菜可以放多久? 本文一次整理隔夜菜常見QA以及隔夜菜加熱方法。 吃隔夜菜會致癌嗎? 坊間流傳隔夜菜吃多了會致癌是真的嗎?...

  4. 2023年10月14日 · 賴春美右二今年5月獲得台灣傑出護理人員服務奉獻獎由總統蔡英文頒獎賴春美提供 擔心傳統技藝失傳,申請文化部落營造計畫 在眾多計畫中,最令賴春美印象深刻的反而不與健康相關。

  5. 2023年2月16日 · 3年前,一位照顧先天性腦性麻痺女兒超過50年的陳姓老翁,以棉被悶死女兒後吞下數十顆安眠藥尋短。 陳男送醫後獲救,檢方依殺人罪起訴。 根據本報去年報導,陳男殺害的女兒為其次女,年約半百,自幼罹患先天性腦性麻痺,長期臥床無法自理。 因陳妻健康因素動了手術,其後就由陳男獨自照顧女兒。...

  6. 2023年10月10日 · 疾病名稱: 子宮內膜異位症. 英文名稱:Endometriosis.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什麼?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剝落後在體內到處蔓延,若跑到卵巢內生長,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跑到腸胃附近,就容易產生腹瀉、胃腸疼痛及腹腔內沾黏。 此疾病十分常見,國內40~50 歲的婦女發生率達30%。...